李 亞
(沈陽普瑞眼科醫院,遼寧沈陽 110013)
白內障作為常見的眼科疾病,是主要致盲原因之一。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晶狀體老化并變得渾濁,導致光線難以進入眼球[1]。此外,代謝異常、輻射、藥物及中毒等均易引起晶狀體渾濁或導致退行性改變[2]。視力下降是白內障的主要癥狀,其危害程度可致失明,為避免造成眼睛進一步損害,應及時給予治療。然而目前臨床上使用抗白內障藥物療效均不顯著,主要通過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有一定風險,該病術后常有眼內組織損傷、眼內壓升高、眼內炎等并發癥發生。因此,有效控制患者圍手術期炎癥及并發癥成為白內障治療的關鍵。研究顯示,應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有利于減輕患者炎癥和不適反應[3]?;诖?,本研究旨在分析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應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對角膜內皮細胞、炎癥指標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4 月至2020 年12 月沈陽普瑞眼科醫院收治的白內障患者328 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使用的不同藥物分為對照組(常規消炎藥)和觀察組(普拉洛芬滴眼液)。對照組患者162 例,其中男性患者88 例,女性患者74 例;年齡42~78 歲,平均年齡(56.89±5.69)歲。觀察組患者166 例,其中男性患者91 例,女性患者75 例;年齡43~78 歲,平均年齡(56.90±5.71)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取得沈陽普瑞眼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及同意。納入標準:符合白內障診斷標準[4]且均行檢查并確診為白內障。排除標準:①伴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②合并青光眼或其他類型眼疾病患者;③有手術禁忌證者;④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術前3 d 按照醫生處方劑量給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療(武漢諾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382,規格:5 mL ∶24.4 mg),1~2 次/d,3~5 滴/次。術后4 周給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療(海信誼金朱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439,規格:5 mL 含妥布霉素15 mg、地塞米松5 mg),第1 周4 次/d、第2 周3 次/d、第3 周2 次/d、第4 周1 次/d(滴藥前洗手,可輕搖勻藥瓶后滴藥,滴后蓋緊藥瓶)。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療(廣東眾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099,規格:5 mL)。術前3 d、術后1 周4~5 次/d,1~2 滴/次。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眼部癥狀、體征變化(根據癥狀可以適當增減次數,仔細觀察,慎重使用)。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術前后眼部癥狀及體征。包括前方炎癥、結膜充血、眼睛腫脹、疼痛評分。每項總分10 分,分數越高,癥狀及體征越嚴重[5]。②對比兩組患者各時間段角膜內皮細胞丟失率。采用Topcon SP3000P 非接觸角膜內皮鏡計算機系統進行成像處理,記錄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六角形細胞比例、細胞變異度、平均細胞面積等情況。③對比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炎癥因子水平。采取空腹靜脈血5 mL,室溫(37 ℃)靜置半小時以上,使用離心機(長沙湘銳離心機有限公司,湘長械備20140041,型號:TD4ZWS),3 500~4 000 r/min 離心5~10 min,分離得到血清。采用免疫比濁測定法進行檢測。對比2 組患者術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包括C 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IL-6)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 )描述,使用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例(%)]表示,使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眼部癥狀和體征各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前房炎癥、結膜充血、眼睛腫脹、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的眼部癥狀和體征各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前房炎癥、結膜充血、眼睛腫脹、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眼部癥狀和體征各評分比較(分,±s )

表1 兩組患者眼部癥狀和體征各評分比較(分,±s )
注:同組術前相比較,*P<0.05。
?
2.2 兩組患者各時間段角膜內皮細胞丟失率比較兩組患者術前1 周、術后1 月、術后3 月角膜內皮細胞丟失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時間段角膜內皮細胞丟失率比較(%,±s )

表2 兩組患者各時間段角膜內皮細胞丟失率比較(%,±s )
?
2.3 兩組患者術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CRP、IL-6、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CRP、IL-6、TNF-α 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

表3 兩組患者術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
注:同組術前相比較,*P<0.05。CRP:C 反應蛋白;IL-6:白細胞介素;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
白內障是一種由于晶狀體透明程度降低或顏色改變所致的視覺障礙性疾病,其發病機制復雜,是機體內外因素對晶狀體長期綜合作用產生的結果[6]。白內障多發于老年人群,隨著我國老齡化發展,白內障發病率隨著其增加而增高,已成為影響老年人健康常見問題之一[7-8]。目前,超聲乳化手術是治療白內障的首選方式,應用超聲能量將渾濁晶狀體核和皮質乳化,保留晶狀體后囊的方法,具有組織損傷小,視力恢復快等優勢,但術后并發癥不可避免,故關于患者圍手術期間角膜內皮、炎癥等方面的影響備受關注[9-10]。
普拉洛芬滴眼液通過穩定細胞膜、抗炎的作用機理常運用于治療眼內疾病和術后抗炎[11]。該藥是一種非甾體類抗炎藥,有研究評估體外局部使用該藥會丟失角膜內皮細胞,從而導致內皮失代償[12]。而最近張娟娟等[13]通過對白內障患者運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聯合普拉洛芬滴眼液處理,得出在白內障手術患者圍手術期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角膜內皮細胞流失率未增加的結論。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各時間段角膜內皮細胞丟失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患者圍手術期應用普拉洛芬滴眼液不會導致角膜內皮細胞丟失,間接證實張娟娟等學者論述。白內障手術本身具有創傷性,易對眼部產生炎性刺激,使眼部出現不適,從而提高淚液炎癥因子指標水平[14-15]。CRP、IL-6、TNF-α 分別作為眼表炎癥反應標志物,可以較好反映炎癥程度、機體免疫水平。在淚液抗感染過程反應中有著重要作用并能有效反映淚液炎癥反應程度。普拉洛芬滴眼液依靠其抗炎、擴張血管等作用,對于術后炎癥具有緩解作用[16]。本研究中,術后觀察組患者的眼部癥狀和體征評分及CRP、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普拉洛芬滴眼液能減輕患者炎癥反應,具有較好的治療及緩解效果。
綜上所述,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應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能夠改善患者癥狀,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且對患者角膜內皮細胞丟失率未產生影響,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