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林,陳啟霞
(南京市浦口區中醫院婦產科,江蘇南京 218000)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及酶等,尤其初乳中含有大量抗體,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抵抗疾病侵襲起到重要作用,是新生兒最佳的天然食物。隨著社會發展,剖宮產發生率逐年升高,剖宮產術后產婦缺乳的發生率也隨之升高。此外,妊娠、分娩是個較為復雜的生理過程,產婦不僅受到自身的因素如精神狀況、營養狀況、乳房形態等的影響,還受到工作、社會角色的壓力等影響,導致產后乳房脹痛及乳腺炎發生率逐漸升高,導致產婦產后缺乳發生率隨之升高,進一步造成純母乳喂養率下降[1]。因此,采取正確有效的措施促進產婦產后泌乳,對產婦產后乳汁分泌、促進母乳喂養具有積極作用。中醫認為產婦產后乳汁分泌不足屬于“產后缺乳”“缺乳”的范疇,應以虛者補而行之,實者疏而通之為主要治療原則。八珍湯合生化湯中含有太子參、炙黃芪、白術等多味中藥,該方能生能化,生則補益氣血,化則活血化瘀,有氣血雙補之功效,但單一用藥療效欠佳[2]。穴位按摩是中國醫學的重要部分,其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結合經絡腧穴學,點按乳根、乳中、膻中穴、少澤穴,通過按摩施治,達到通經活絡、調整人體機能的目的[3]。本研究旨在探討乳房穴位按摩對氣血虛弱型剖宮產后缺乳產婦乳汁分泌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7 月至2021 年6 月南京市浦口區中醫院收治的100 例氣血虛弱型剖宮產后缺乳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0 例)和觀察組(50 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6~35歲,平均年齡(29.57±3.12)歲;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03±0.45)周;新生兒性別:男性24例,女性26 例;新生兒體質量:3 179~4 124 g,平均新生兒體質量(3 580.13±359.24)g。觀察組產婦年齡25~35 歲,平均年齡(29.32±3.01)歲;孕周37~40 周,平均孕周(38.86±0.42)周;新生兒性別:男性22例,女性28例;新生兒體質量:3 185~4 108 g,平均新生兒體質量(3 579.44±359.47)g。經過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南京市浦口區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產婦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診斷標準:中醫將《中醫婦科學(第2 版)》[4]作為依據:產后乳汁甚少或全無,乳汁稀薄,乳房柔軟無脹感,面色少華,倦怠乏力,食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西醫將《婦科疾病診斷標準》[5]作為依據:乳房松軟,無脹痛感,擠壓乳汁點滴而出,質稀,不足以喂養嬰兒。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并經臨床確診;②分娩方式為剖宮產者。排除標準:①屬于其他類型如肝郁氣滯型的缺乳產婦;②有慢性基礎疾病者;③合并內分泌疾病者;③有乳房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產婦均接受常規護理、產后宣教,指導產婦家屬掌握穴位按摩的方法。對照組產婦在常規護理、產后宣教的基礎上接受八珍湯合生化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方:太子參、炙黃芪各30 g,白術、茯苓、川芎、王不留行各10 g,當歸、白芍、熟地黃各12 g,阿膠、益母草、麥冬各15 g,穿山甲9 g,桃仁、炮姜、炙甘草6 g,以上諸藥加水煎煮至200 mL,200 mL/次,1 次/d,7 次/療程。觀察組產婦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穴位按摩治療,先用濕毛巾溫拭乳房5 min,再用食用香油或橄欖油涂抹,用拇指及食指指肚輕輕按揉,力度以產婦產生酸、麻、脹、痛感為宜,沿乳腺管向乳頭方向輕輕緩慢按摩,用拇指點按乳根、乳中、膻中、少澤穴,各2 min,一側按摩20 min,1 d/次,7 次/療程。兩組均治療至出院,并隨訪6 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產婦產后乳房舒適度、泌乳量及產后24 h、72 h 泌乳始動情況。乳房舒適度包括:乳房脹痛緩解時間、乳房腫痛程度。脹痛緩解時間為感覺脹痛采取手段治療開始至產婦感覺不到胸部脹痛的時間。乳房腫痛程度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的疼痛分級標準[6]評估,共分為4 個等級,0 級表示無痛;1 級為輕度疼痛,產婦可正常體息;2 級為中度疼痛,產婦表現安靜,但體息受到一定的影響;3 級為重度疼痛,產婦無法體息,身心俱疲。泌乳量:用玻璃量杯采用容積法對產婦的泌乳量進行測量。泌乳始動時間指胎兒娩出后用正確的擠奶手法自乳房擠出乳汁的最初時間。②比較兩組產婦產后48 h 母乳喂養成功率、出院后7 d、30 d、90 d、180 d 純母乳喂養率。純母乳喂養情況通過電話隨訪得到數據。③比較兩組產后48 h 嬰兒睡眠情況、人工喂養次數、嬰兒小便次數。④比較兩組產后48 h血清催乳素水平,采集兩組產婦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 轉速進行10 min 離心,以制備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西門子醫學診斷股份有限公司,國械注進20192220174,型號:cantaurXP)檢測。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 )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乳房舒適度、泌乳量及泌乳始動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乳房脹痛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乳房腫痛程度低于對照組,泌乳量多于對照組;產后24 h、72 h 兩組產婦泌乳始動時間均呈縮短的趨勢,且觀察組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乳房舒適度、泌乳量及泌乳始動情況比較(±s )

表1 兩組產婦乳房舒適度、泌乳量及泌乳始動情況比較(±s )
注:與產后24 h 比,*P<0.05。
?
2.2 兩組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純母乳喂養率比較 產后48 h,觀察組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7~180 d,兩組產婦純母乳喂養率均呈略微降低的趨勢,且觀察組均略高于對照組,但組間及組內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純母乳喂養率比較[例(%)]
2.3 兩組嬰兒睡眠情況、人工喂養次數、嬰兒小便次數比較 產后48 h,觀察組嬰兒睡眠正常率高于對照組,人工喂養次數少于對照組,嬰兒小便次數多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嬰兒睡眠情況、人工喂養次數、嬰兒小便次數比較(±s )

表3 兩組嬰兒睡眠情況、人工喂養次數、嬰兒小便次數比較(±s )
?
2.4 兩組產婦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較 產后48 h,觀察組血清催乳素水平為(397.81±32.77)μg/L,高于對照組的(342.65±30.45)μ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719,P<0.05)。
母乳喂養是新生兒出生半年內最適合的喂養方式,能為嬰幼兒提供生長發育所必須的營養物質,并促進胃腸道吸收營養,此外,母乳中還含有豐富的免疫因子,能夠增強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功能。產后缺乳是指產婦乳汁分泌量全無或過少,不夠喂養嬰兒。產后缺乳普遍發生在產后1~3 d 至半個月內,部分產婦整個哺乳期都處在缺乳的狀態,不利于純母乳喂養的進行,嚴重影響母嬰健康。而純母乳喂養能夠加速嬰幼兒生長發育,促進產婦恢復,故而產婦分娩后早期、足夠泌乳是母乳成功喂養的關鍵,及時糾正產婦缺乳的狀態對于產婦、新生兒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中多為產婦提供常規護理及健康宣教,但其主要目的是適用于泌乳量正常的產婦,對于產后缺乳產婦而言缺乏針對性,無法有效促進產婦泌乳。
中醫學認為,乳汁由氣血化生,受陰陽所調控,但又與沖、任、心、肝、腎、脾、胃等經絡有關,其中肝、胃兩經與乳頭、乳房關系尤為密切。所以產后缺乳主要原因是乳汁化源不足和乳汁運行不暢。八珍湯合生化湯中太子參補氣生津,黃芪氣血雙補以滋化乳之源,熟地黃大補人體一身之血,與太子參相用大補氣血,為君藥;以白術、茯苓健脾益氣,助太子參補益中氣,以當歸、益母草化瘀生新,白芍、阿膠補血和血,助熟地黃大補陰血,共為臣藥;以川芎活血行氣,血中之氣藥,使補血藥補而不濁膩,桃仁活血祛瘀、祛瘀生新,炮姜溫經散寒止痛,麥冬養陰生津,穿山甲、王不留行疏通氣血而下乳為佐使藥,炙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諸藥共用可奏補血益氣、活血化瘀、通乳之效[7]。乳根穴屬于足陽明胃經,能夠寬胸增乳、通乳化瘀,陽明氣血自通,而乳汁自下;乳中穴為五谷生化的乳汁精微輸出之所;少澤穴是手太陽小腸經的穴位,對其按摩具有活絡通乳、瀉熱開竅、促進乳汁分泌的功效;膻中穴為“八會穴”之一,即氣會檀中,是理氣活血通絡之穴,主治產后缺乳癥[8]。按摩乳房重要的穴位,不僅可以增加產后泌乳以滿足新生兒對母乳的需要,而且還能增快乳房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使乳腺管暢通、乳量增多。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后乳房脹痛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乳房腫痛程度低于對照組,泌乳量多于對照組,產后48 h 母乳喂養成功率、嬰兒睡眠正常率高于對照組,人工喂養次數少于對照組,嬰兒小便次數多于對照組,產后24 h、72 h 泌乳始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氣血虛弱型剖宮產后缺乳產婦應用穴位按摩聯合中藥口服治療能夠提高乳房舒適度、母乳喂養成功率,增加泌乳量,縮短泌乳始動時間,改善嬰兒睡眠情況,減少人工喂養。催乳素是腦垂體所分泌的激素中的一種,催乳素分泌旺盛,能夠促進乳腺發育、泌乳。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乳房穴位按摩能夠將機械力學轉換為熱能,通過刺激乳房及胸部,加速乳腺組織、乳腺小葉、輸乳管的血流,從而興奮垂體,促進催乳素分泌[9];阿膠多由骨膠原組成,具有強效的補血作用[10]。
綜上所述,穴位按摩聯合中藥口服治療能夠改善氣血虛弱型剖宮產后缺乳產婦催乳素水平,提高乳房舒適度、母乳喂養成功率、泌乳量,減少泌乳乳始動時間,改善嬰兒睡眠質量,減少人工喂養,增加嬰兒小便次數,值得臨床中進一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