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7日,紅色中華通訊社(新華通訊社前身)在江西瑞金誕生。然而這并非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個通訊社,中國共產黨通訊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國共產黨正式建黨前夕。
在中國共產黨正式建黨前夕,上海的早期共產黨組織起到領導核心作用,并開展了大量的革命活動,而創辦中俄通信社即為重要的一例。
1920年7月2日,上海《民國日報》發表中俄通信社的《遠東俄國合作社情形》。從此,中俄通信社的稿件不斷亮相于國內報紙。中俄通信社是在來華的共產國際代表魏金斯基(化名吳廷康)指導下創辦的,由上海早期共產黨組織成員楊明齋負責,社址位于法租界霞飛路漁陽里6號(今淮海中路567弄6號)。
中俄通信社的主要任務是向共產國際和蘇俄發送通訊稿,報道中國革命消息。同時,向我國人民披露十月革命后蘇俄的真實情況,稿源大部分取自共產黨國際資料和蘇聯的報刊。
中共一大代表李達在《回憶黨的早期活動》中說,中俄通信社“牌子是沒有掛”“在1921年暑假期間終止了”。1921年春,由于外國語學社的多數學生被分批派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楊明齋也離滬,因而中俄通信社基本停止活動。(摘自《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