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從夏至開始成熟上市,現已進入旺季。其核稱為荔枝核,又名荔仁。性溫,味甘、澀、入肝、腎經,在中藥里屬理氣類藥物。其具溫中理氣止痛的功效,常用于胃脘痛,疝氣痛、婦女氣滯血瘀的疼痛。通常醫家認為它是中草藥中專治小腸寒疝及睪丸冷痛的藥物,方如荔橘香散。
把它煅燒成炭研成末,以黃酒調服,每次4克,可治小腸疝氣墜脹痛。把它烘干,研為粉末,每次6克以溫開水或黃酒調服,每日3次,可治療慢性胃痛。同樣是烘干研末,每次10克,每天3次,每次于餐前30分鐘以溫開水送服,可輔助治療40歲以上的非胰島素依賴型及無并發癥的糖尿病,效果甚佳。
荔枝一身是寶,除了荔枝核入藥,果肉曬干稱為荔枝脯,其性平味甘,具養血、散滯氣、除腹脹的功效。民間有“血寒補荔枝,血熱補龍眼”之說。其對病后體弱,或慢性病者、肝血虛者的貧血癥治療效果很好,其方法是,用它和大棗各10個,水煎服用。其荔枝殼還可治療遺精,其方法是荔枝殼、五味子、金櫻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 宋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