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錦祥

2022年6月8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訪問土耳其,與土外長恰武什奧盧會面。
俄烏沖突爆發后,不少國家都面臨選邊站隊的壓力。土耳其作為少數的例外,既與美國和北約保持了密切合作,也同俄羅斯維系了傳統關系,成為各派力量均能接受的“第三方”和“傳話人”。那么,土耳其是如何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呢?其真實意圖又是什么呢?
土耳其是北約重要成員國,去年以來埃爾多安與拜登在北約框架下密切交流,希望在這一軍事聯盟當中扮演關鍵作用。2月24日俄烏沖突爆發后,土方很快應烏克蘭的請求,依據《蒙特勒公約》封鎖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不允許俄軍軍艦進出黑海。這一舉動很快受到美國和北約盟友的歡迎,也阻止了數艘俄艦進入黑海參戰。與此同時,土繼續對烏克蘭進行軍售,其生產的“巴伊拉克塔爾”無人機對俄火炮系統和裝甲車輛構成不小威脅。
土耳其還于4月23日宣布對俄飛往敘利亞的軍用和民用飛機關閉領空。這也被西方視作土在關鍵時刻“選邊”的重要信號,俄在中東的駐軍因土此舉被迫使用更長的經伊朗或伊拉克航線往返敘利亞,不得不消耗更多燃料并減輕有效載荷。也有觀點認為,土此舉旨在阻止俄將部署在敘利亞的軍事力量經土耳其領空抽調至烏克蘭戰場。
不過,這些舉措更多是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的“必要和義務操作”,其內心并不支持一味打壓俄羅斯。近年土俄關系發展平穩,雙方都希望弱化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秩序,各自在所處地區擁有更大的戰略自主性和話語權,這樣的共同訴求將雙方拉在了一起。因此,土一方面配合美及北約在烏克蘭開展統一行動,一方面也竭力保留其與俄關系的關鍵領域,相應采取了平衡外交措施。
土耳其始終未加入對俄制裁。土方強調其與俄羅斯的經濟、能源關系過于密切,不能因制裁而傷害土耳其人民的利益。2021年土19%的外國游客來自俄羅斯,而俄也是土建筑公司最主要的投資選擇,土在俄參與了多項大型基建工程。土俄能源合作也很密切,雙方正在商洽阿庫尤核電站項目,預計2023年正式開工。土俄共建的跨黑海管道“土耳其溪”也是土天然氣的重要來源。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土方多次表示支持俄推動盧布結算的舉措,并在雙邊貿易中增加盧布交易,這對盧布止跌回升起到重要作用。
土耳其努力維系與俄溝通渠道,在戰爭斡旋、金融結算、航運安全這三大層面發揮作用。土從開戰以來就積極介入俄烏和談進程,土總統埃爾多安在與普京總統的多次電話會談中強調建立信任措施、實現和平機制的緊迫性與現實路徑,主要大國也將土視作可向俄“傳話”的重要渠道。6月8日,土耳其接待了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到訪。土也正充當著黑海運糧機制的斡旋方,負責組織俄烏土及聯合國的“四方對話”,并承諾在護航、掃雷和安全核查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另外,土在黑海準入問題上也同樣拒絕北約軍艦,還取消和推遲了一系列擬在土境內舉行的北約軍演,以避免過度刺激俄羅斯。土也為剛剛正式遞交加入北約申請的瑞典和芬蘭設置了“準入條件”,扮演了北約新一輪激進擴張的“剎車片”角色。
土耳其通過一系列平衡外交舉措把自己置于相對主動有利的位置,成為美俄竭力爭取的對象。2月底以來,美俄均對其做出部分讓步,滿足了土在經濟、地緣政治、國內政治、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具體訴求。
美近來不斷強化與土耳其的軍事和經濟紐帶。美總統拜登4月致函國會,強調向土恢復出售F-16戰斗機符合美國家利益,有利于鞏固“北約的團結”并阻止土采購蘇-57戰機等俄制裝備。美方也于4月4日正式同意啟動“美土戰略對話機制”。經濟上,美方開始調整其近年支持塞浦路斯、希臘、以色列等國在東地中海建設將土排除在外的油氣管道的態度,轉而強調有關項目“工期過長”“成本代價過高”,從而減輕了土方的顧慮,有助于修復美土關系。
俄方在爭取土耳其方面做得更多。過去幾年,俄土在敘利亞、納卡、利比亞等地區互有攻防,小矛盾、小摩擦不斷。但是近期,俄方對土言行極為克制,似乎默許土方在一定范圍內擴大其利益空間。土耳其近來明顯升級了其在敘利亞的行動,并針對庫爾德“人民保護部隊”領導的“敘利亞民主軍”發起攻擊,俄方對此反應平靜。土耳其還加快了進入“后蘇聯空間”的步伐,比如,開始緩和與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成員國亞美尼亞的關系,強化與部分中亞國家的軍事合作。4月22日,土耳其與塔吉克斯坦軍方簽署軍事合作框架協議,這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土也已開始向吉爾吉斯斯坦出售“巴伊拉克塔爾”無人機及其他特種裝備和車輛。
在經濟領域,俄也做出一些利好土耳其的決策。一是繼續向土供應天然氣,今年第一季度俄成為土最大的天然氣進口來源地。二是取消對土農產品進口的限制措施,此舉有助于土方擴大外貿渠道、減少經常賬戶赤字。三是普京向埃爾多安表示愿與土方加強協調,推動恢復俄烏黑海港口運營,以擴大糧食和葵花油的出口。
在美俄間維持平衡是土耳其外交政策的重要方面。土有意利用俄牽西方在人權、“民主”、價值觀等問題上的壓力,擴大在中東北非和歐亞地區的戰略回旋空間。土同時也深知其與俄存在潛在的地緣政治競爭,更在西亞北非、高加索和中亞地區有著現實的摩擦因素,需要利用美及北約牽制俄。與其他中東國家不同,土有足夠的經驗和資源搞大國平衡,并能從美俄那里得到讓步并開展利益置換,其在此次俄烏沖突應對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風生水起”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與此同時,土耳其通過把自己塑造成“調解人”的角色,努力改善國際形象、提升地區影響。近一年來,土已通過數輪“魅力攻勢”緩和了與中東多國的關系,此番更是給自己貼上“和平締造者”的標簽。當然,土耳其明年將舉行總統大選,而土國內通脹率5月已飆升至73.5%,埃爾多安面臨不小的國內治理壓力,其有充足的動機推動盡快平抑烏克蘭戰火,緩解這場沖突連帶引發的能源、糧食、經濟等危機,為自己連選連任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