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燦
摘 要:生命教育的目標是引導個體懂得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熱愛生命,積極地對待生活,獨立健康地生存發展。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命教育在學科融合中逐步開展,但在具體實施上仍面臨著不少問題。廣州市番禺區市橋大平小學為此成立寫生社團,希望通過體驗式的寫生活動喚醒學生“尊重生命”的覺悟,讓學生珍惜生命的價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關鍵詞:生命教育;尊重生命;寫生教學案例
一、我國中小學生命教育在實踐中面臨的問題
生命教育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至80—90年代已成為世界許多國家推廣的一種教育教學的門類。我國中小學生命教育在學科融合中逐步開展,但在具體實施上仍面臨著不少問題。
(一)學校生命教育內容單一
學校現有學科課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內容比較單一,生命教育的內容主要立足安全教育,不夠全面;教學過多局限于課堂知識傳授,課外活動較少,學科滲透生命教育的成功經驗不足。
(二)生命教育的實用性不強
生命教育的課程及師資方面的發展較為欠缺;生命教育的實施途徑較少;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實用性、針對性和指導性不強,對小學生生存能力的提升,生命意識的培養缺乏有效的指導與操作。
二、我校成立寫生社團的初衷
我校成立寫生社團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體驗式寫生喚醒學生“尊重生命”的覺悟。在美術寫生教學活動中運用各種豐富有效的教育途徑和訓練方法滲透“生命教育”,讓學生在觀察生命之美、寫生自然之美的過程中,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愛護自然,感恩惜福,從而培育一顆美麗而豐富的心靈;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的覺悟,讓學生珍惜生命的價值,樂觀進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要在寫生教學中喚醒“尊重生命”的覺悟,美術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看到生命中綻放的美,喚醒學生發現身邊一草一木一物的靈性,在學生心中種下善的種子,在寫生中感受體驗生命的綻放,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此,我校社團師生一起打造一個能喚醒學生“尊重生命”的空間——寫生工作室,給予學生動手創造美好的機會。如通過改造學校車棚廢棄的自行車,將其變成寫生工作室走廊的一道美麗的風景,延續單車的生命;將破碎的青花瓷瓶拼成美麗的地板磚,延續其生命。
三、喚醒學生“尊重生命”覺悟體驗的寫生策略
為了喚醒學生“尊重生命”的覺悟,我們社團采取以下策略。
(一)關注身邊的環境,發現生命之美
在美術教學中,筆者帶領學生走出課室,在花前、在樹下尋找和觀察生命之美。春天,我們呵護葉芽的成長,聆聽花開的聲音;夏天,我們傾聽蟲鳴,與蟋蟀知了為友;秋天,我們用手中的筆墨,描繪最美最真的豐收;冬天,我們背著畫具,穿梭于落葉與夕陽之中……在走出課堂寫生自然之美的過程中,期待各種美遇,讓學生明白,邂逅即最美的緣分;引導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系,從而愛護自然,達到生命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
(二)在美術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在崇拜技術與效益的“功利思想”和“工具主義”的網絡時代,我們要在課堂上教育學生內心平和、人際和睦、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確實困難重重。在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提倡可以享用國家富強帶來的豐富物質,但我們不能奢侈浪費,不可以過度向大自然索取。筆者帶領學生觀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感受美食文化,并用美術作品的形式表現,引導學生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
在美術課中,我們用尊重生命的覺悟重塑我們使用過的一些舊物,讓舊物在筆下重新擁有生命,更體現出歲月釀造的美感。如《鞋子的故事》,剛開始寫生腳下的鞋子時,學生皺眉,厭惡嫌棄。筆者運用講故事的方法講述了一雙鞋子生命的旅程,當它們舊了壞了,意味著生命也就結束了。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鞋子更像是一位老友,默默地陪伴著、保護著我們的雙腳。對待這樣一位朋友,我們應該尊重。在寫生舊物的過程中滲透生命教育,培養學生懂得感恩惜福,從而培育一顆顆美麗而豐富的心靈。
(三)家校社多方合力
生命教育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努力的結果。活動的意義在于喚醒,每季度一次的戶外親子寫生活動備受學生歡迎。在戶外寫生中,我們張開雙臂,熱情、開放、包容、尊重、無拘無束,讓生命教育融入藝術。在戶外活動中,我們設置“破冰之旅”的游戲活動,培養學生之間和諧相處;我們一起在戶外探尋、發現和欣賞,用更多的時間融入對心靈對美的事物的欣賞、感悟、體驗。所謂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即是這美麗豐富而細膩的心靈,對人、對事物趨美向善的感懷;我們自帶水壺、不銹鋼飯盒、環保塑料袋等循環使用的物品,不使用白色污染飯盒、一次性木筷等一次性用具。活動結束,我們清掃周邊環境,培養學生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四)引導學生從生活感悟出發,滲透生命教育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應讓學生學會從生活感悟出發,以衣食住行作為載體,去寫生創作。四年級下冊第4課《我的書包》和第7課《自行車和摩托車》;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畫家筆下的生命贊歌》和第五單元《有趣的地球村》;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藝術作品中的情感表現》和第二單元《關注社會與生活》都可以從生活感悟出發向學生滲透生命教育。
寫生四季之美,關注四季更替,了解氣候變化,感悟自然之美。讓更多的時間融入對心靈對美的事物的欣賞,感悟,體驗。所謂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即是這美麗豐富而細膩的心靈,對人、對事物趨美向善的感懷。寫生社的慈善義賣活動也是學校的一塊招牌,通過發現生命的美,表現生命綻放,幫助其他生命的完成,從而培養尊重生命的覺悟。
(五)展示學生的成果,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我們定下“尊重生命的覺悟”的目標,把“生命教育”融入美術教學。我們運用校道的二十四塊展板進行每月一展,主要展出學生的課堂作業,并借用博物館的場地進行地球與生命演繹的寫生課和成果匯報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繼《速寫生命觀》之后,我們舉辦了《寫生自然——心美,一切皆美》《寫生舊物——歲月留痕》等作業展,從作品內容、表現形式上傳遞著人性對美、愛、生命和快樂的喚醒。
四、意義及總結
筆者通過以社團為實踐點,喚醒學生“尊重生命”覺悟體驗的寫生實施得到家長和社會的認可,具體的意義如下。
(一)意義
1. 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鍛煉寫生基本技能
學生通過寫生社團活動,積極主動地觀察身邊的美,學會抓住對象的特征,運用線條疏密、畫面構成等手法,表現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提高造型表現能力。
2. 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
通過觀察生命之美、寫生自然之美,創作世界之美來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的覺悟,讓學生從尊重生命開始,不斷向善,胸襟開闊,喚起自身美好的“善根”,進而為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二)總結
本課例運用豐富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重在喚醒學生“尊重生命”覺悟體驗的寫生活動,運用各種有效的教育途徑和訓練方法滲透“生命教育”,讓學生在觀察生命之美、寫生自然之美的過程中,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系;愛護自然,感恩惜福,從而培育一顆美麗而豐富的心靈;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的覺悟,讓學生珍惜生命的價值,樂觀進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