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秀莉
【摘要】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當前,黨群關系面臨新的挑戰,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貪污腐敗等危害黨群關系的重要問題在新時期有了新的表現形式。改善黨群關系,一要站穩人民立場,二要發揮黨員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三要提高處理黨群關系的能力,四要加強黨群關系制度化建設。
【關鍵詞】黨群關系? 人民立場? 中國共產黨
【中圖分類號】D60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09.013
密切黨群關系,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進程中的突出特點和優良傳統,還是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的時代要求和努力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當前,黨群關系面臨新的挑戰,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貪污腐敗等危害黨群關系的重要問題在新時期有了新的表現形式。我們應科學制定密切黨群關系的舉措。密切黨群關系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需要多方面協同發力。
站穩人民立場是核心要求,發揮黨員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是關鍵環節
堅持人民立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中國共產黨密切黨群關系的核心要求。為誰立命、為誰謀利,始終是一個根本性、方向性問題。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歷來強調站穩人民立場、維護人民群眾利益,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當前,站穩人民立場、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尤為重要與緊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2]站穩人民立場,就抓住了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問題,就找準了密切黨群關系的關節點和著力點。只有站穩人民立場,才能把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擺在首要位置,才能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真正密切黨群關系。在全面從嚴治黨新的歷史條件下,站穩人民立場,要求中國共產黨必須在增強黨的服務意識方面出實招,必須在健全黨的利益整合機制方面出實招,必須在制定服務型政黨建設評價標準方面出實招。
黨員領導干部是政黨的關鍵少數,是展示政黨形象的“窗口”。發揮黨員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這是密切黨群關系的關鍵環節。黨員領導干部率先垂范、身體力行,對于密切黨群關系意義重大。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歷來反對官僚主義,高度重視發揮黨員領導干部在密切黨群關系中的模范帶頭作用,有力地密切了黨群之間的血肉聯系。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要誠心誠意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3]黨員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強化宗旨意識、服務意識,切實做到為國盡責、為民奉獻,對于密切黨群關系而言,意義重大。黨員領導干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才能給人民群眾當好表率、作出示范、樹立標桿,才能贏得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才能真正密切黨群關系。在全面從嚴治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揮黨員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要努力做到三個“結合”,即要堅持發揮模范典型激勵示范作用和反面典型警示震懾作用相結合,要引導黨員領導干部努力做到自律與他律相結合,要引導黨員領導干部做到對黨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相結合。
提高處理黨群關系的能力是重要條件,加強黨群關系制度化建設是根本保障
能否隨著所處歷史方位變化不斷提高政黨處理黨群關系的能力,關乎政黨合法性根基鞏固與否,關乎政黨興衰成敗和生死存亡。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要求黨員干部必須與時俱進,疏通密切黨群關系的渠道,學會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建立起黨和人民群眾溝通的橋梁,增強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黨群溝通的能力。
提高處理黨群關系的能力,是對目前“能力不足危險”這一突出問題的有效回應,是新形勢下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的一個重要條件。黨員干部聯系群眾的能力,是政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在政黨能力中居于統領地位。只有提高處理黨群關系的能力,才能真正把握黨群關系的基本規律,才能真正密切黨群關系。中國共產黨處理黨群關系的能力,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對黨群關系規律的深刻認識與自覺運用的能力。提升中國共產黨處理黨群關系的能力,一方面,要在全面認識黨群關系規律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在自覺運用黨群關系規律上下功夫。
規范黨群行為、提供制度保障、密切黨群關系,是黨群關系制度化建設的本質屬性、基本功能和價值指向。作為密切黨群關系的根本保障,黨群關系制度化建設意義重大。一方面,它關乎政黨能否保持生機活力,實現政黨目標;另一方面,它關乎政黨能否贏得群眾,引領社會發展。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加強黨群關系制度化建設。當前,黨群關系面臨新挑戰,加強黨群關系制度化建設尤為重要與緊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務實管用,突出針對性和指導性”,“要搞好配套銜接,做到彼此呼應,增強整體功能。要增強制度執行力,制度執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制定制度要廣泛聽取黨員、干部意見,從而增加對制度的認同。要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不留‘暗門’、不開‘天窗’,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使制度成為硬約束而不是橡皮筋”。[4]密切黨群關系,要抓住制度建設這個重點,努力建立健全立體式、全方位的制度體系。加強黨群關系制度化建設,這是新形勢下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的核心驅動和根本保障。“黨一直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很不容易。解決好這個問題,主要不取決于道理和決心,而取決于黨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制度化。”[5]只有加強黨群關系制度化建設,才能真正構建一整套科學、有效的黨群關系制度體系,才能夠真正規范黨群關系內容、程序,才能夠使密切黨群關系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在全面從嚴治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加強黨群關系制度化建設,要努力做到三個“下功夫”,即要在牢固樹立制度信仰方面下功夫,要在明確黨群關系制度體系內容方面下功夫,要在切實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方面下功夫。
結論
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于人心向背。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6]這就鮮明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站穩人民立場、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政治自覺和堅強決心。我們說,黨群關系涉及主導、主體、介體三個維度,涵蓋政黨內部生活和外部活動兩個層面。在密切黨群關系的系統工程中,站穩人民立場是核心要求,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是關鍵環節,提高處理黨群關系的能力是重要條件,加強黨群關系制度化建設是根本保障。評價密切黨群關系的質量與水平,不僅要分析單個要素的成效,更要考量整體系統的性能,關鍵要看五個主要指標:多大程度上提升了密切聯系群眾意識;多大程度上激活了密切聯系群眾動力;多大程度上增強了密切聯系群眾能力;多大程度上構建了密切聯系群眾機制;多大程度上提高了密切聯系群眾成效。
當然,密切黨群關系也是一個不斷創新的發展過程。根據黨群關系面臨新形勢、新任務,遵循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根本要求,在戰略上精心謀劃、在理論上深刻闡釋、在實踐中有效推進,這是全面提高中國共產黨密切黨群關系科學化水平的基本路徑和努力方向。
(本文系2020年山東省社科規劃重點項目“中國共產黨制度治黨的歷史經驗研究”[項目編號:20BDCJ03]和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人文社科科研創新團隊建設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
[1][2][6]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2、11~12、11頁。
[3]《習近平關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38頁。
[4]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10月9日,第2版。
[5]王韶興:《中國共產黨聯系群眾制度化的路徑選擇》,《理論探討》,2014年第5期。
責 編/肖晗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