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春平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在讀寫結合中發揮主導作用。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學習。閱讀和寫作的結合可以豐富課堂內容。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單元要素,整合讀寫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不斷收集資料,為寫作打下基礎,進而感受到寫作帶來的樂趣。同時這一教學活動還能豐富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優勢,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一、尋找內在聯系,把握單元主題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本似乎是獨立存在的,其實每個單元中的文本篇目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因此在進行單元閱讀和寫作之前,教師應該首先闡明每個單元的主題,將主題用作教學輔助,并結合主題介紹課程內容。例如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北京的春節》《臘八粥》等課文,似乎獨立存在,沒有太大的相關性,但事實上這些文章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春節習俗,最后一個習作就是家鄉的風俗。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師在開展單元教學時應該注重讓學生觀察生活。無論是閱讀課還是寫作課,學生都應該關注單元主題。《北京的春節》《臘八粥》這一單元的主題非常明確,主要是從春節和臘八節的角度來展示我國傳統節日的習俗。一旦找到了主題,教學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在講授完本單元的全部內容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圍繞單元主題閱讀相關的課外書籍,如關于重陽節、清明節、端午節的文章作品,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而且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通過閱讀相關的課外內容來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備。例如教師可以建議小學生閱讀一些優秀雜志中的內容,然后選擇感興趣的片段來寫讀書筆記,并對獲得的知識進行整理,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讀寫能力。
二、明確教學思路,突出教學重點
在單元教學中,教師在明確單元主題的同時還要明確教學概念,突出教學重難點,保證單元教學的清晰性和有效性。教師可以采用“總—分”的教學模式:首先從宏觀上把握單元內容,然后結合課文確定單元主題,最后回應上一節課內容,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單元教學中,教師除了明確單元的主題外,還需要明確教學中的概念,對重難點知識進行講解,讓小學生能夠突破問題,獲得答案,并進行合理應用。同時,教師還需要利用“總—分—總”的結構進行教學,讓小學生理解文章內涵,積極拓展課文內容等。例如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從單元文本的標題可以看出,這一單元的主題是“閱讀”。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掌握閱讀內容,引導學生比較分析同一主題不同文本的異同,并從不同的角度談論閱讀,最后通過檢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程度深化學生的認知。閱讀課結束后,教師可以布置閱讀古詩詞的作業,將優美的句子記下來分享給學生等,以此培養小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
三、喚起學生體驗,貫穿教學始終
“讀寫的統一”是教學的整體統一,以文本為載體,以主題為參照點。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的同時,也要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并通過多種閱讀方法收集寫作材料,為提高寫作能力奠定基礎。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明確單元主題和教學理念,還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例如在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夏天里的成長》《盼》等課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寫作的角度學習文本,從中掌握寫作技巧以及相關的修辭技巧。學習《夏天里的成長》時,學生要能夠關注作者運用的語言、文字中的幽默感等,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掌握寫作的特點,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在閱讀課上,教師要指導學生描述文中故事的發展脈絡,加深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以激發學生的潛力。教師要分析作者運用了哪幾種方式描述夏天里成長的故事,讓學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
總之,單元主題教學有效突破了單一課文教學的不足,能夠讓小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本單元的知識內容,使學生在得到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提高拓展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小學生的讀寫能力時,需要有效利用單元主題教學的方法,明確教學思路,尋找不同課文之間的內在聯系等,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