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星星

2021 年5 月13 日,廣西南寧市南湖及周邊建筑( 陸波岸/ 攝)
位于廣西南寧市中心的南湖,澄碧如鏡。茂密清新的水岸叢林,令人心曠神怡的親水步道,三三兩兩的野鴨、白鷺自由嬉戲,共同構成一幅生態畫卷,陶醉了一方游人。
作為壯鄉首府,南寧是林業資源大市,發展林業的條件得天獨厚。近年來,南寧市以林長制為抓手,以“建設生態文明、發展現代林業、推動林業產業科學發展”為主題,堅持生態與產業協調發展,興林與富民同步推進,綠色發展“枝繁葉茂”。
南國初夏,綠意盎然。
在南寧街頭,不管是開車還是步行,人們迎著風,陣陣花香襲來;放眼望去,滿目皆綠,“道”處是風景。在這里,“抬頭見綠,出門賞花”,現代都市和生態景觀得到完美結合。林業等部門通過持續擦亮“綠色”名片,城市顏值穩步提升。
清晨,青秀山滿目蒼翠,這座“城市綠肺”正在吐納清新。經過多年發展,植物種類從數百種增加到7300多種,每年入園游客量從不到10萬人次增加到超過400萬人次。目前,青秀山已擁有數個國內之最:國內樹齡最老的蘇鐵園、國內最大的羅漢松專類園……在未來的發展藍圖里,青秀山將成為國內獨具東盟特色的植物園、國內種類最齊全的朱槿專類園等。
青秀山風景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振宇介紹,通過合理的綠化配置,青秀山形成多層次、多色彩、功能多樣的熱帶季雨林和亞熱帶森林景觀,森林覆蓋率達98%,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10萬個,為美化城市環境、凈化空氣、調節溫度、改善氣候等發揮重要作用。
南寧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許強初介紹,為呵護這一抹綠色,南寧市將全面推行林長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布局。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林長,并設立5名市級副林長;設立縣、鄉、村級林長共2588名,其他國有涉林涉草單位林長120名。據統計,2021年市、縣、鄉級林長共巡林1075人次,協調解決各類涉林問題434起,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
南寧市林業局林長科科長劉勝宇表示,南寧市林長辦結合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世界濕地日等活動,主動深入山林和田間地頭開展宣傳,為推行林長制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 十三五” 以來,南寧市共完成植樹造林186萬畝, 占自治區下達任務的121.6% ;完成義務植樹7034.3萬株,實施林業石漠化綜合治理22.79 萬畝。
“我們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對野生動植物、古樹名木、濕地保護以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牢牢管住‘一把刀’,控住‘一把火’,防住‘一條蟲’,保障森林生態安全,實現森林資源健康增長。”賓陽縣自然資源局局長吳世杰說。
與此同時,南寧市積極開展國土綠化,推進全民植綠護綠。堅持造(人工造林)、封(封山育林)、退(退耕還林)、改(低效林改造)、撫(撫育管護)相結合,森林面積持續增加。每年組織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建成南寧園博園、大王灘風景區等5個首批廣西“互聯網+義務植樹”基地,年均完成全民義務植樹1000萬株以上。
其次,實施石漠化治理、珠江防護林、退耕還林三大工程,森林生態全面修復。加大對上一輪退耕地還林補助資金兌現力度,充分利用退耕還林工程林地資源,發展油茶、八角、板栗等經濟林和速生豐產用材林,大力推廣林農、林藥、林下種植養殖等農林復合經營模式,實現林地增收林農致富。
另外,優化樹種結構,森林質量逐步提升。南寧林業部門通過新造、改造、補植等方式,完成優化樹種結構調整8.2萬畝。如對大王灘、鳳亭湖水庫等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桉樹林進行調整更新改造,種植紅錐、楓香等鄉土闊葉樹種,提升森林蓄水保土能力,保障飲用水水源水質和用水安全。
南寧市邕寧區不斷創新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的方式方法,拓寬全民參與愛林護林渠道。得益于生態環境的改善,當地野生動植物多樣性不斷豐富。“2021年至今,我們接到多名熱心市民關于野生動物的舉報求助電話,涉及國家級或自治區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紅嘴藍鵲、池鷺、蟒蛇等共18只(條)。”邕寧區林業局局長農飛鵬說。
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南寧市共完成植樹造林186萬畝,占自治區下達任務的121.6%;完成義務植樹7034.3萬株,實施林業石漠化綜合治理22.79萬畝。全市39個村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定為“國家森林鄉村”,3個縣城、7個鄉鎮、57個村莊分別榮獲廣西“森林縣城”“森林鄉鎮”“森林村莊”稱號。

5月4日,市民在南寧市南湖邊的草地上休閑( 陸波岸/ 攝)
得益于生態優勢,南寧市在林業發展諸多新業態中,顯示出強大后勁。其中,林業總產值達934億元,居廣西第一。
許強初介紹,作為廣西林業產業發展的“排頭兵”,南寧市從林業發展特點出發,通過長中短相結合、以短養長、大中小徑材兼顧,增強優質木材培育、生產和儲備能力,培育發展工業原料林、大徑級用材林和珍貴樹種等高效多功能森林,實現了森林面積、森林蓄積、森林生態價值同步增長,形成了結構相對優化的林木資源儲備體系,儲存了無比寶貴的綠色財富,為林業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保障。
南寧市大力發展花化、彩化、果化、香化、美化效果突出的景觀綠化苗木,積極培育精品綠化苗木、珍貴花木、旅游花卉小商品,開展蘭花、茉莉花、金花茶、三角梅等特色花卉產業的深度開發,創建各級花卉類現代特色林業示范區,形成以茉莉花、蘭花、金花茶、三角梅為龍頭的“四朵金花”產業發展格局。
橫州市茉莉花產量占到全國80%、世界60%;青秀區長塘鎮金花茶示范區金花茶種苗繁育能力位居全國前列,收集有36個品種共3000多株的金花茶種質資源,繁育出450萬株金花茶種苗,帶動青秀區發展種植金花茶達6000余畝;廣西億成花王蘭花基地是廣西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蘭花基地,年產商品蘭花70萬株以上。2021年,全市花卉綠化苗木種植面積1.3萬公頃、行業企業600余家、從業人員近37萬人,花卉苗木產值達57.8億元。
在南寧,林業產業園區建設穩步推進,推動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南寧武鳴林產品產業示范園、橫州現代林業產業園等六大產業園區建設有條不紊推進。有關園區已納入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重點引進高端綠色家居項目,加速產業集聚。
強化林業產業融合發展,突出林下經濟惠民特色。南寧市林業局產業科科長羅海濤說,結合定制藥園和中藥材示范基地建設,南寧市積極推動林下種植草珊瑚、砂仁、金花茶、雞血藤、牛大力等林藥產業。2022年一季度,全市發展林下經濟總面積133.36萬畝,林下經濟產值達20.80億元,惠及林農21.79萬人。其中,林下中草藥種植面積4.33萬畝,產值0.93億元,惠及林農2.3萬人。七彩七坡林下經濟示范區獲評為“第五批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廣西第二批中藥材示范基地”。
南寧市大力發展景觀綠化苗木,形成以茉莉花、蘭花、金花茶、三角梅為龍頭的“四朵金花”產業發展格局。
南寧市馬山縣古零鎮羊山村是一個大山環繞的小山村,此前因為貧困,絕大多數村民只能外出務工。讓當地村民沒想到的是,因為攀巖這項運動,生態旅游跟著火起來,吸引許多村民返鄉創業,山村迎來“蝶變”。
行走羊山村,小橋流水讓人流連忘返。“每年6到8月,很多外國攀巖愛好者蜂擁而至,他們往往攜家帶口組團前來,在此停留一星期左右,一邊進行攀巖、皮劃艇等戶外運動,一邊充分感受這里的秀美風景。”村民黃俊源說。
羊山村是擦亮“綠色”名片、推進生態旅游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南寧市加速培育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積極探索“康養+”發展模式。
一方面,利用“廣西森林康養基地”等“森林旅游系列基地”品牌,以及全市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國有林場的資源優勢,吸收當下流行的森林康養理念,發揮森林綜合功能,服務大健康需求,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品牌。自2018年開展以來,南寧市累計獲評22個森林旅游系列等級稱號,位居廣西第一。
另一方面,通過對大明山自然保護區、馬山縣水錦順莊等森林景區的生態、自然、人文等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培育“康養+旅游”產品體系。如大明山自然保護區多次開展“林中散步”“打太極拳”等森林康養體驗活動。同時,結合“飛越大明山”戶外運動大會、“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回賽”等體育賽事,拓展“康養+體育”模式,提供多層次、多種類、高質量的森林康養服務。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南寧林業發展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戰,仍需完善體制機制,以“關鍵少數”示范帶動“絕大多數”,助力林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林下經濟項目示范效果有待加強。目前,南寧市開展林下經濟項目的市場主體是一些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公司、大戶或合作社,群眾參與度還不高,林下經濟產業實現規模化擴張仍有一段路要走。現有基地輻射帶動能力有待提高。
二是生態旅游特色不鮮明,森林康養服務業態有待豐富。業內人士介紹,目前生態旅游的規模化、產業化程度不高,資金投入不足。自然公園與生態旅游產品不夠豐富,在當前蓬勃發展的旅游市場和假日旅游經濟中所占份額未達到理想程度。
三是林產工業項目用地仍存挑戰。部分在建林業產業園區項目,存在林地變性難、土地指標落實難的問題,受城市規劃和開發邊界等多重因素制約,產業園區產業集聚效果受到一定限制。
受訪人士表示,為更好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下一步還需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積極探索林業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努力在生態旅游、森林康養建設的轉型升級上下功夫。
——用好用活林長制平臺。充分發揮林長制工作統領作用,調動各級林長、相關部門工作積極性,形成齊抓共管、共同治理的局面,解決一批依靠林業部門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確保林長制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以“林長制”促進“林長治”。
——持續壓實生態資源保護責任。認真貫徹“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要求,對自然生態環境特別是自然保護區、保護地嚴管嚴控,確保森林覆蓋率不下降、自然保護地體系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不受破壞,守住綠水青山的生態底線。
——加大森林資源培育力度,提升森林經營管理水平。營造經濟和生態效益皆優的多功能兼顧的森林體系,增加森林蓄積量和碳匯儲備量,提高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落實林業政策機制,豐富造林主體,不斷擴大森林資源。加強森林景觀改造,補植補種珍貴樹種、鄉土樹種、花化彩化樹種,持續提升森林資源總量和質量。
——深入推進林業產業園區建設,拓寬林業生態旅游深度與廣度。加快推進中林·南寧現代科技林業產業園、橫州現代林業產業園等林業產業園區建設,重點引進一批高端綠色家居產業,打造產業集群,構建布局合理、產業多樣、特色鮮明的林業產業布局。鼓勵林農因地制宜發展澳洲堅果、油茶、林下中藥材、花卉等產業,探索林業產業和旅游、康養的深度融合化,加大推介力度,實現產品品牌化、消費主體多元化、經營數字化的林業產業發展新路子,打造一批叫得響的森林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