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安建
【摘要】本文從抽象的概念入手,介紹抽象基本特征和表現形式,進而引出藝術領域的抽象藝術,闡述抽象藝術的基本特征,介紹藝術史中抽象藝術的發展過程,并由此結合筆者在繪畫創作中的思考展開討論。本文通過對抽象藝術發展的闡述和討論,試圖論證抽象表達作為繪畫語言形式是一種更為直接和本質的表達方式。
【關鍵詞】藝術史;抽象藝術;繪畫創作
觀察、表現、思維都是具象的。因此,以抽象作為表達手段是對自己創作思路的一次挑戰。只有變化才是永恒的,中國近百年來發生了方方面面的變化,就筆者學習的美術專業來看,也是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轉變,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模式怎么變成蘇俄現實主義模式的,然后當代藝術又是怎樣由邊緣變成主流的等。變化使我們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免不了的局限性,藝術的本性是追求自由、開放的,所以每一次變化后都會帶來更寬松的環境。這也是全球化發展下的多元性特點。多元的藝術生態環境里,呈現出來的是各具特色的個體,個體間也都有自覺的包容。抽象與具象只是不同的表達方式,筆者認為,繪畫中的抽象表達是繪畫語言更為本質的表達方式。
一、抽象的含義和表現形式
1.抽象的基本含義
抽象,顧名思義就是把事物表面現象抽去留下事物的本質,主旨是有二,一是刪繁就簡,把多余的不相干的細節去掉,只留下能最大限度體現事物本質特點的要素,如蒙德里安對樹的簡化過程;二是歸納總結,在眾多不同的事物中提取共同的要素,以超越所有事物表象去表達它們的本質,美的本質就是一個抽象的過程。結合以上二點也就是說抽象是個提煉過程,是一種理論總結的思維方式,在繪畫領域的則表現為不再依賴具體形象且擁有精神內涵的藝術表現形式。
2.抽象的表現形式
在不同的領域里,抽象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在哲學的世界里,抽象思維是主宰,可以說沒有抽象思維就沒有哲學,抽象是認識復雜世界過程中使用的思維工具。我們賴以思考的各種概念都是抽象思維的結果,抽象是哲學的根本特點。在藝術的世界中,抽象可以是指任何由現實世界中提煉出的物像。但是,藝術中的“抽象”不等同于抽象畫,它是藝術創作過程的思維方式。而抽象畫是個實體,是在抽象過程中創作出來的具體作品,其本身并不是真的抽象的。
二、抽象藝術
1.基本特征
抽象藝術是發生在20世紀初的一種表現形式,抽象藝術是相對具象藝術而確立的名稱,也被稱為非具象藝術。從形式和情感表達上又分為冷抽象和熱抽象,代表人物分別為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抽象藝術的主要特征是偏離或完全拋棄自然物象,通過繪畫的最基本元素點、線、面、色來表達藝術家內在的主觀情緒和精神狀態。蒙德里安所代表的冷抽象是以極其理性的態度通過某和他個人的嚴謹法則用直線和單純的顏色以幾何形狀構建畫面,給觀眾以理性克制的感受,仿佛數學般嚴謹而又抽象的創作形式,對現代藝術影響深遠。而康定斯基創造的抽象藝術則顯得熱情奔放,不規則的形狀,熱烈的色彩和自由的用筆,給人一種自由解放的觀感,與規整而理性的蒙德里安相映成趣,是現代抽象藝術的兩種特出類型。
2.發展過程
抽象藝術的興起在20世紀,但不是20世紀才有抽象藝術。從最早童真而神秘的原始藝術到現代成熟的工藝美術作品以及書法、建筑等藝術樣式,就其創作特點和作品樣貌都屬抽象藝術。只不過這些藝術形式只是具備抽象的因素,到了20世紀的抽象藝術從方式思維上才是自覺的,并且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和創作觀念影響了后來的各大藝術流派。
康定斯基創造的新畫風是在1910年的第一幅抽象的水彩畫開始的,一幅無任何具體象的、自由奔放的重疊色點。因為他認為現有的繪畫方式無法表達他內心的感受,他需要的是一種純繪畫,看時應像聽音樂一樣具流動性。他出色的理論水平為他的新畫風建立了新的藝術準則,其理論代表作:《藍色騎士年鑒》和《關于藝術的精神》為他的新畫風奠定了理論基礎。康定斯基改變了人們的觀看規則,這是個劃時代的貢獻。從此以后,抽象的標準也成為藝術欣賞的一種標準。
從第一幅抽象畫開始,衍生出許許多多的形式,成為抽象藝術的主體,并誕生出很多流派:未來主義、構成主義、絕對主義、新造型主義、抽象具體藝術、抽象形式主義、光效應藝術、抽象表現主義、行動畫派等
抽象藝術盛行于20世紀50年代。現代抽象藝術運動整體上是對模擬自然的傳統的反叛,它對現當代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抽象表達
抽象藝術剛出現的時候,其定義是相對古典藝術的具象特征而言的,到了20世紀以后,抽象藝術不再只是用來作為具象藝術的對立面。具象、抽象及敘述性的內容,已在西方抽象藝術的發展中,獲得了認定。綜合媒材的應用,多元發展的局面,更打破了形式表達的局限。康丁斯基、蒙德里安所探索和締造的藝術架構之后,抽象藝術的內涵經歷代藝術家的演繹,已推展至社會學, 藝術史等各個層面,使抽象形式呈現的可能性,更為寬廣。
古典藝術以客觀再現的寫實手法表現世界,其情感和主題都是與外在對應明確的,而抽象對應的情感元素不是由具體的事物引起的。抽象藝術是要求人們放棄習慣性的對世界表象作出反應,而是通過本能的眼睛,感受物質本身的微妙變化,或感受與物質并存產生的新關系。能感動人的好作品,除了能被理性分析的外觀之外,事實上是抽象的感覺在感動我們。那抽象的感覺已超越物質世界的三維空間,從而帶領你進入個人想象的抽象空間。這就是筆者之所以認為抽象表達作為繪畫語言更為本質的表達方式的理由。
以抽象表達作為畫面形式,這其實是筆者才剛剛開始嘗試的創作方式。筆者的初衷是不再像過去那樣直接描繪對象而又能傳達比過去更多的感受。這種轉變對以寫實語言創作的筆者來說是個挑戰,也是過去的一年里不斷嘗試尋找的結果。筆者的繪畫一直在變,還在探索,但從中筆者更多的是以個人的體驗來看待它們,因為那個過程讓筆者覺得很真實,人不能脫離現實,但能深入內心,時常回到過去,在過去中對照現時。變化總是正在發生,如果每一次變化都是有愿望,有啟發的,那么變化就總是好的,如果能挖掘抽象表達的種種可能性,筆者將不遺余力。
參考文獻:
[1]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外國美術史教研室.外國美術簡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 胡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