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陳麗園 李瑞
摘 要:細菌的耐藥性目前已成為全球面臨的焦點問題,歐美各國先后公布了應對耐藥性的國家戰略,并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經費用于耐藥性檢測技術、抗菌藥物使用管理、耐藥性的監控以及研發新的藥物等方面,以應對日益嚴重的耐藥性問題。中獸藥具有毒性小、無殘留等優勢,可在減抗的背景下實現動物-人類-生態共同健康繁榮,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關鍵詞:減抗;中獸藥;養殖;研究
中圖分類號 S85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11-0075-04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Veterinary Drugs in Livestock Breed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ducing Antibody
ZHANG Li1,2? ?CHEN Liyuan2,3? ?LI Rui1
(1Anhui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Hefei 230091, China; 2Anhui Province Institute of Veterinary Drug and Feedstuff, Hefei 230091, China)
Abstract: Drug resistance of bacteria has become a global focus.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have published national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drug resistance, and invested a lot of research funds in drug resistance detection technology, antimicrobial drug use management, drug resistance monitoring and new drug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of drug resistance. Chinese veterinary drug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low toxicity, no residue, to achieve the common health and prosperity of animals, human beings and ecology. So they have a broad application space in the context of reducing antibody.
Key words: Reducing antibody; Chinese veterinary drugs; Breeding; Research
畜牧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約占農業總產值的35%,而發達國家的畜牧業在農業總產值占比一般在50%以上,比如美國50%,英國59.8%,新西蘭、澳大利亞70%以上,發達國家人均肉、蛋、奶量是我國人均的2~3倍。中國是人口大國,生豬、綿羊、山羊存欄量位居世界第1位,牛存欄量位居世界第3位。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大眾的關注,如何為大眾提供安全優質的畜產品,是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首要任務。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牧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養殖規模、養殖數量不斷擴提高、畜產品總量日益劇增,畜產品質量不斷提高,滿足了我國眾多人口的需求。同時,畜牧業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畜牧業生產中抗生素、化學合成藥物及飼料添加劑等的廣泛應用,這些藥物及飼料添加劑在為保障畜牧業生產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給畜產品安全埋下了隱患,畜產品中的藥物殘留以及環境污染等危害人類健康。畜產品的安全問題越來越被社會大眾廣泛關注。
1 抗生素使用現狀
目前,在養殖行業中使用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殺滅細菌,減少細菌病的發生,同時促進畜禽生長??股氐淖饔脵C制是抑制腸道菌群數量、防治消化道疾病、使腸壁變薄、降低代謝能消耗??股卦谛笄蒺B殖中的使用極大促進了養殖業的發展,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繁殖性能。研究表明,在高溫滅菌后的新鮮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小鼠的體重、料肉比及各種生長激素的含量與對照組無差異;在高溫滅菌后的新鮮飼料中分別添加致病菌的破碎液、致病菌培養的上漬液都能極顯著抑制小鼠增重、料肉比。由于病原體與體細胞在分子層面上具有廣泛的同質性,所以在抑制殺滅病原體的抗生素類藥物很難避免其毒副作用。同時,在養殖業中使用抗生素類藥物也會產生藥物殘留問題。細菌是古老生物適應惡劣環境的能力強,長期使用抗生素類藥物會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而耐藥菌株的形成則直接危及現代醫療體系,影響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70%以上發生在肉、蛋、奶。我國抗生素的總使用量約占全球的50%,其中52%以上為獸用抗生素,用于動物養殖。復旦大學研究報告千名在校兒童近60%檢出抗生素,其中有一部分是獸用抗生素,源自肉蛋奶??股厥褂玫谝淮髧c我國的國情相關,我國人口眾多,飼料產量居世界第1位,截至2020年7月1日前,飼料藥物添加劑中抗生素使用量占全球使用量的30%以上。根據近3年我國畜禽產品獸藥殘留例行監測抽檢合格率在97%以上,但動物源細菌耐藥性形勢依然嚴峻。動物專業抗菌藥耐藥性逐年增高,導致藥物用量不斷加大,動物防治效果越來越差,動物機體發生免疫力抑制和二重感染,從而影響畜禽產品質量,進而對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為此,農業農村部推出了一系列的文件,以減少抗菌藥物的使用,確保食品安全及人類健康發展。(1)為應對動物源細菌耐藥挑戰,提高獸用抗菌藥物科學管理水平,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農業農村部發布了《全國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2017—2020年)》。(2)農業農村部發布了《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制定《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方案(2018—2021年)》,以保障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3)《藥物飼料添加劑退出計劃(征求意見稿)》(2019年3月13日發布)指出,自2020年1月1日起,除中藥外所有促生長藥物飼料添加劑產品質量標準廢止,獸藥生產企業停止生產、進口獸藥代理商停止進口相關獸藥產品,同時注銷相應的獸藥產品批準文號和進口獸藥注冊證書。此前已生產、進口的相關獸藥產品可流通使用至2020年 ,藥物飼料添加劑在2020年全部退出。(4)在新藥評審中,對于新的獸用抗菌藥準入上推行“四不批一鼓勵”原則,即人用中藥抗菌品種轉獸用不批、需要長期添加用于促進動物生長作用的不批、易蓄積殘留超標的不批、易產生交叉耐藥性的不批、鼓勵研制新型動物專用抗菌藥和諸如中獸藥、抗生素替代品。
2 中獸藥在養殖業中的應用現狀
我國植物資源豐富,其中高等植物有32800多種,占世界總數的12%,位居世界第3位。中草藥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在中藥材中植物性藥材占大多數。農業部公告1773號和2038號規定允許作為飼料使用的藥食同源的可飼用天然藥物共計117種。藥食同源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的應用研究是具有光明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減抗中的應用前景廣闊。
當前,我國畜禽養殖業發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由于集約化、規?;B殖畜禽群體大,密度高,時空和運動嚴重不足造成“抬頭飲水、低頭采食”限制動物生理、心理、行為需求,導致畜禽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下降,易感疫病;(2)養殖者為追求生產性能最大化,奶牛多產奶、生豬多產肉、肉雞快速生長,縮短飼養期、蛋雞多產蛋,造成化藥、抗菌藥物濫用,多病原疫病流行,難以診段和防治;(3)國內、國際市場上畜禽產品的競爭能力愈加嚴峻,貿易技術壁壘不斷提高,尤其當畜禽產品中的病原和藥物殘留超標時,拒收、扣留、終止合同甚至封關。當前,國內、國際市場對綠色安全畜禽產品的需要,越來越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中獸藥在畜禽養殖上的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保護腸道健康、維護腸道菌群平衡、殺滅有害微生物以及提高動物生產水平等方面,用于呼吸道、消化道、保健、發熱等治療[1-4]。中獸藥的研發劑型主要集中在口服液、散劑、顆粒劑等傳統劑型。散劑開發出可溶性粉和微粉制劑,也開發出膠囊劑和分散片等新劑型。目前,中獸藥生產企業共計1313家,約占71.6%(獸藥生產企業1835家),其中660家具有中藥提取能力,中藥提取物的應用前景應用廣泛。2015—2018年獲批中獸藥新藥50個,其組方配伍單味藥組方有8個,2~3味藥組方有22個,四味藥以上組方有20個。組方中單味藥出現最多是黃芪18個,黃芩9個,板藍根8個,淫羊藿7個,黃連6個。雞的治療性用藥:雞白痢6個,傳染性支氣管炎3個,傳染性喉氣管炎2個,外感發熱3個,傳染性法氏囊3個。豬的保健治療用藥:仔豬黃白痢2個,脾虛泄瀉1個,產后保健2個,斷奶應激1個。近5年獸用治療藥物的增長速度主要來自中獸藥,而化藥有所下降,今后相當一段時期仍將持續[1-4]。
3 中獸藥的主要作用
3.1 抑菌抗菌 中獸藥的成分具有抗菌活性的有效成分,如大蒜中的大蒜素、止痢草中含香芹酚和百里香粉等30多種活性成分、丁香中含丁子香酚和丁香酚等馬郁蘭含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等、芥菜中含異硫氰酸烯丙酯、肉桂含反式肉貴酸、芫荽含芳樟醇等等。抑菌抗菌的機制是破壞、降解細胞,破壞細胞質膜、細胞膜蛋白質結構,使細胞內容物泄露、細胞質凝聚、減弱質子運動力,從而起到抑菌抗菌作用,并且不會造成菌株耐藥性和畜產品中殘留。
有研究顯示,中獸藥中存在滅活細菌毒素成分,滅活細菌毒素的主要成分能顯著改善細菌毒素所致的小鼠生長遲緩。通過終點顯色基質法測定含藥血清外抗內毒素的結果確定白頭翁口服液中存在滅活細菌內毒素的成分,白頭翁口服液通過保護內皮免受LPS損害,從而增加嗜中性粒細胞釋放顆粒蛋白達到清除感染細菌的作用[5-8]。
3.2 提高免疫力 多糖、生物堿、皂苷、多酚、精油和有機酸等植物活性物質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調節作用,可與免疫細胞膜上的特異受體結合,介導免疫細胞激活的信號通路,來調控巨噬細胞、T/B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等免疫細胞因子的分泌;還可通過促進免疫器官的發育水平,提高免疫細胞功能,從而發揮改善免疫力的作用。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1%葡萄籽提取物,飼喂28d后可有效抑制仔豬十二指腸組織NF—kF信號活性,下調其下游靶點的轉錄表達。添加烏拉爾甘草提取物可有效抑制輪狀病毒攻毒斷奶仔豬小腸和脾臟炎癥信號關鍵蛋白的表達水平[9-13]。
3.3 抗氧化能力 多酚、多糖、活性肽、植酸、檸檬酸等植物源活性物質具有還原性,可以作為還原劑、供氫體、直接清除自由基,激活抗氧化防御系統、調節氧化還原穩態,螯合鈍化過渡金屬離子,從而減少活性氧的產生。白藜蘆醇能顯著提高肝臟Mn-SOD活性,促進Nrf2核移位,上調Ⅱ相解毒酶轉錄表達,有效改善肝臟氧化損傷程度。穿心蓮、百里香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抑制脂質氧化和蛋白質氧化。實驗數據顯示,在育肥豬階段,在飼喂中添加槲皮素可顯著提高育肥豬血清GSH-Px活性,對肝臟GSH-Px具有顯著的激活作用[14-17]。
3.4 抗腹瀉 大蒜精油、辣椒精油、姜黃精油在免疫應激狀態下對斷奶仔豬的腹瀉有著不同程度的緩解作用。中草藥復方制劑與抗生素治療仔豬腹瀉的比較顯示,硫酸小檗堿、厚樸酚及和厚樸酚在治療仔豬腹瀉效果高于沙星類抗生素藥物的治療效果。
3.5 促生長 研究顯示,中獸藥對仔豬與育肥豬生長性能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可以提高畜禽體內的內源消化酶的分泌和活性,抑制有害菌生長,促進有益菌定植、提高營養物質的消化率,同時可以減輕多種應激造成的慢性炎性,促進機體合成代謝、減輕分解代謝,從而提高生產凈能。也有研究顯示,多酚可提高仔豬胰島素生長因子-Ⅰ等生長相關激素的分泌,提高動物機體的發育水平。植物甾醇可有效改善豬的生長性能[18]。
3.6 改善品質與風味 研究表明,藥食同源養生觀念目前用于畜禽健康養殖,使畜禽在健康的狀態下生產安全、綠色、美味的畜禽產品。肌肉中的色素物質——肌紅蛋白(80%~90%)和血紅蛋白的含量影響著肉的色澤。豬肉的嫩度、紋路、多汁性和口感與肌內脂肪含量及其脂肪酸組成高度相關。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在飼喂過程添加特定的中獸藥,飼喂時間越長,畜禽體內的風味氨基酸、脂肪酸沉積越多,干物質含量越高,畜禽產品的質量越高。
4 中獸藥研發展望
4.1 基礎性理論研究 中藥理論是我國的瑰寶,如何繼承和發揚是我們發展中獸藥的重要基礎。要加強中獸藥應用基礎研究,樹立整體觀念及辨證論治,以確定治療原則和方法。進行基礎研究要從多學科配合深入開展進行藥性理論、組方理論、方劑配伍規律、中藥藥效物質基礎及其作用機理等多方位的研究。要注重動物體自身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的完整性;動物體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季節、地域環境對動物體的影響。要因證立法、隨法選方、據方施治。
4.2 中獸藥標準化研究與制度 為了更好地使用中獸藥,深入了解中獸藥的作用機理,需要加強中獸藥質量標準及相關檢測標準的制定,提高中獸藥中的有效成分制備的提取、分離、鑒定等試驗研究,其關鍵在于確定代表中藥藥效的有效成分,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儀器檢測法和中藥指紋圖譜等方法探索建立有利于現代中獸藥研發的證候藥效學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同時,結合分子營養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等現代研究手段,從其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方式和激素分泌調控等方面,闡明中獸藥有效成分的作用方式及其影響動物代謝與生產性能表達的具體機制[19]。中獸藥因來源不同,且植物生長中易受季節、天氣等因素的影響,質量差異顯著,因此,今后應建立有規模的中藥種植基地,提高中獸藥品質性狀的穩定性和質量。
4.3 加強中獸藥的安全性、穩定性等的研究 中獸藥的成分非常復雜,各種成分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其進入到機體后作用于多種靶器官,其藥效和毒性的表現不能簡單地從某一個或幾個已知成分的含量來判斷,這是中獸藥與化學類藥品的最大區別。需要對中獸藥安全性、穩定性、毒性問題進一步研究。
5 結語
中國是人口大國,面臨著復雜多樣的健康問題,健康需求也將呈現個性化、多樣化等特點,為大眾提供綠色安全的畜禽產品迫在眉睫,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獸藥的獨特優勢越來越得到大眾的認可。在減抗背景下將中獸藥應用于養殖行業,調節動物機體使其少生病,同時降低抗生素類的使用量,降低消費者對禽、肉、蛋、奶等食品的食用風險,滿足人們對食品安全與風味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郭世寧.國外中獸醫學發展現狀與思考[J].中國獸醫雜志,2016(10):110-112.
[2]馬廷法,代林,戴永海.“藥食同源”與植物飼料添加劑[J].中獸醫醫藥雜志,2020(04):39.
[3]Sixuan Chen,Xuping Li,Junxuan Wu,et al. Plumula Nelumbinis:A review of traditional uses,phytochemistry,pharmacology,pharmacokinetics and safety[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21,266:113429.
[4]朱買勛,林渝寧,周雪.中藥防治豬傳染性胃腸炎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獸醫學報,2018(06):1121-1123.
[5]郭盛,段金廒,趙明.基于藥材生產與深加工過程非藥用部位及副產物開發替代抗生素飼用產品的可行性分析與研究實踐[J].中草藥,2020(11):51-52.
[6]張金漢,何萬領,徐廷生,等.補益肝腎中藥添加劑對蛋雞生產性能、抗氧化指標及生殖激素分泌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2018(11):122-125.
[7]徐丹,冉崇霖,徐璐,等.益生菌與中藥提取物合用對育肥豬生長性能及胴體性狀的影響[J].飼料工業,2018(10):65-66.
[8]蔡錦玲,陳品品,藍波妙,等.大蒜精油提取、成分分析及其抑菌效果[J].江蘇農業科學,2020(23):48-50.
[9]嚴佳豪,胡睿智,王楹,等.微生物、氧化應激與母乳在豬母子一體化營養調控中的作用[J].動物營養學報,2020(07):225-226.
[10]劉曉曦,馬云飛,李煥榮,等.加味葛根芩連湯對濕熱泄瀉仔豬腸道炎癥和損傷修復的作用[J].畜牧獸醫學報,2021(01):178-180.
[11]羅宗剛,王玲,楊遠新,等.甘草藥渣對生長肥育豬生長性能、胴體性狀和肉品質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19(05):121-123.
[12]王鑫喆,沈夢婷,閆鵬舉,等.黃連生物堿類活性成分與腸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21(01):32-34.
[13]李振翼,彭芳,賀喜,等.百里香酚調控動物腸道菌群的可能機制及其在畜禽生產中替代抗生素的應用[J].動物營養學報,2020(07):110-112.
[14]于光輝,姜建陽,張華,等.仔豬斷奶應激對腸道微生物菌群影響的研究[J].中國獸醫雜志,2019(04):114-115.
[15]馬玉芳,王冠淞,閔思明,等.牛至油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血清激素指標及小腸組織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含量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18(06):222-224.
[16]張顯東.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作用機理及其在單胃動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雜志,2017(11):98-100.
[17]周洋,彭艷,周小秋.植物精油對動物生長和免疫力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J].動物營養學報,2018(01):211-213.
[18]Encun Du,Liping Gan,Zhui Li,et al.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ymol and carvacrol and their effects on broiler chickens challenged with Clostridium perfringens[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16(01):1112-1114.
[19]孫國祥,張玉靜,孫萬陽,等.中藥一致性評價關鍵問題——中藥標準制劑控制模式和定量指紋圖譜檢查項[J].中南藥學,2016(10):112-115.
作者簡介:張莉(1973—),女,安徽界首人,碩士,高級獸醫師,從事公益性畜牧業重大技術推廣及畜禽飼養、草業、品種改良工作。
收稿日期:202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