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小惠
隨著各省新課標改革的火熱進行,初中改革與高中改革同樣重要,對此,各學科間的改革都是以學生面向講臺改為分組圍坐,學生自學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教學方案,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內在學習動因,進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改善教學質量的目的。
轉變學習方式,注重引導學生質疑、探究,以問題為中心進行學習,把探究式教學與接受式教學等方式結合起來,是新課程對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然而,通過課堂觀摩等發現,目前在實施探究教學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帶有共性的問題:無論什么教學內容都要拿來讓學生進行探究;創設的學習情景與內容聯系不緊或提出的問題難度把握不好;機械照搬探究步驟,探究形式過于程式化;過于強調探究過程而忽視了知識的整體性和知識的應用;等等。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廣大教師對探究教學的理解不夠透徹,對課標內容把握不準。
在課堂教學中也大力倡導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探究式學習。在這種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出了讓學生 “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學習、互動交流”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在探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探究,通過探究活動來延續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愛好。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時應該注重哪些問題和原則,下面談幾點看法:
一、營造探究氛圍,鼓勵學生自由思疑
探究氛圍是指探究式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情感情緒狀態,融洽的課堂氛圍是開展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條件,因為只有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里,學生才能進行自主探索和自由創造。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開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動,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視學生的不同見解,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創新求異,使學生通過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通過自身的主體探索和體驗來逐步形成勇于探究的個性品質和獨立探究的能力。
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后,教師千萬不要馬上奉送答案,教師不僅要答疑解難,而且要引導、鼓勵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積極生動地思考問題,讓學生自由馳騁在探究學習的廣闊時空之中。
二、探究的內容難度要適中
根據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的理論,探究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跳一跳能夠摘得到”的,即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和已形成的基本能力,通過探究活動,能夠獲得問題結果的內容。
上述內容標準都是重要內容,同時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例如,關于“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對學生來說,雖然知道地球的形狀,但一般只能說出地球是圓的,不能準確地說出“球體”這樣的術語,關于人類了解地球形狀的過程和證明的證據也是一知半解;對于“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學生的問題主要是分不清哪些現象是自轉產生的,哪些是公轉產生的;關于地圖方面的知識,由于初中學生以前接觸的較少,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也正因為如此,這些知識內容對學生有一定的挑戰性,因而能夠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而產生成就感,這樣的內容難度是比較適于探究教學的。相反,如果探究的內容太容易,無法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或探究的內容太難使學生無所適從,都無法進行有效的探究。
三、把教材中的“綜合探究”與自主設計的“探究題”結合起來,選擇合適的科學探究內容
初中地理新教材在每一章最后都設計了一個“綜合探究”,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式”,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個“綜合探究”,指導學生進行活動。但是也不能完全拘泥于這一固定模式,“探究”課題的設計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圍繞讓學生易上手、易理解、易把握的思想和活動來安排,做到融知識、能力、實踐于探究活動過程之中。或者讓學生發揮主動性和聰明才智自主地設計一些他們感愛好的“探究”性問題,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充分體現了“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課程理念。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合作釋疑
合作學習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合作能有效調動所有參與者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激發高度的求異思維,從而創造地解決問題。新課程特別強調開展課堂討論和社會調查,而討論和調查都需要通過合作才能順利進行的探究性學習問題。因此,探究式課堂教學應把課堂討論作為教學常態,以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引導學生利用多樣化的學習資料,達到合作解疑的目的。
探究式課堂討論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教學中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組織學生進行限時性課堂小組討論,如開發西部的目的和意義等問題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通過討論使學生明事理、出新意,并養成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實踐表明,限時性課堂小組討論是探究式課堂討論的主要形式。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巧設討論主題,力求每次討論都有精彩的內容和獨到的見解。在組織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討論的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和表達,學會在討論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解惑釋疑,在釋疑中與他人共享成功的快樂,討論后要進行反思,總結得失,提出新的問題,開始新的探究。同時,開展探究式課堂教學特別是探究性課題研究和社會調查活動,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向社會各界人士請教,在實際生活中學會交往與合作,使合作從一種學習方式擴展成為學生一種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學生在探究性地理學習中既學習知識,提高能力,也學會學習,又學會做人,從而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新課程改革目標。
總之,教學方式的轉變是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重要前提。通過轉變課堂教學方式,達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探究式學習是人類經驗構建的一種途徑,它對當前中學地理教學有著積極的意義。當然不是以此來反對或擯棄其他學習方式,也不否定接受式學習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反,改變了學習方式,學生就能在更高的層面上開展學習,進而提供并擴展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和體驗,激活學生在其他學習中的“知識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