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
長春市第103中學校秉承“卓爾不凡,越而勝己”的辦學理念,始終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在吉林省教育教學改革理念的引領下,學校建立了地理3D互動創新實驗室,助力學校的教育教學。
長春市第103中學校的地理3D互動創新實驗室立足特色、注重應用,涵蓋了初中地理學科的所有知識體系。學校的地理3D互動創新實驗室是基于國家中高考改革方向、提升學生地理素養、助力地理學科教學的總體設計,通過三維立體技術研發的創新型互動教學系統,它促進了學科發展,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完善了教學體系,啟迪了教師智慧,真正實現了地理教學生活化,讓地理課堂富有了新的生命力。
突出學科特點
地理3D互動創新實驗室作為地理學習的重要場所,對培養學生的學科精神和實踐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地理3D互動創新實驗室的設計中,長春市第103中學校不僅關注環創所應具備的培養學生學科思維、學科興趣、學科成長的功能,而且關注地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地理素養的影響,嘗試從與周圍密切相關的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或解決問題的設想,把所學的地理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服務家鄉,服務社會。教學系統按《中考地理學科課程標準》要求進行設計,與國家現行教材配套,內容涵蓋了初中地理教材涉及的二十章五十四節的所有知識點、習題。
貼近學生生活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學科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為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生存的環境,長春市第103中學校地理3D互動創新實驗室從地理與生活的聯系入手,讓實驗室充滿人情味、不冰冷,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讓學生在生動、有趣、逼真的情境中學習地理和運用地理知識。
地理3D互動教學系統具備強大的視覺沖擊力與教學輔助能力,不僅能在課堂中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快速地理解與掌握知識,而且可以實現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這是傳統教學和平面多媒體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它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是鮮活的,是貼近現實生活的、有價值的,賦予了課堂更多的生活性、人文性和開放性……在“生活化”的地理實驗室上課,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發展得到了充分尊重,教師和學生都可以盡情地展現各自的魅力,真正領略地理學科迷人的“生活風景”。
融入山水情懷
地理學科作為一門以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其涉及的內容極其廣泛,充盈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仿真山脈墻、真實的礦石標本、可種植的梯田、青山綠水瀑布、動感星系、生態保護……為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生存的環境,長春市第103中學校地理3D互動創新實驗室讓學生關注身邊的生產實際、生活實際、鄉土實際,將教學內容納入學生與自然的關系、學生與社會的關系之中,幫助學生了解現代社會中各種生活現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正確鑒賞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增強其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
體現國家發展規劃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先后五次提到“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對初中地理教學有許多可以滲透的內容,無論是課程理念還是知識本身,都具有潛在的挖掘價值。長春市第103中學校設計了“一帶一路”動態展示墻,把“一帶一路”引入實驗室,結合地理教學內容,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闡述了“一帶一路”,并對其內涵進行了梳理。
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念。新課程標準強調教育要“回歸生活”,地理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學理念,而長春市第103中學校建立的地理3D互動創新實驗室所承載的內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地理課堂教學從“科學世界”回歸到學生的“生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