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
松原市寧江區第二實驗小學積極響應國家和省市區教育部門的號召,按照教育部《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中“推動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要求,積極開展和實施人工智能教育,將創意編程與已有課程、活動深度融合,初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在學校的應用實踐,成效顯著。
結合學校實際
人工智能教育有的放矢
近年來,3D打印、創意編程、智能機器人等人工智能教育正逐步走進中小學校園。為讓人工智能教育在松原市寧江區第二實驗小學真正落到實處,學校本著堅持以學生為本,真正讓學生感受和學習人工智能的初心,校長和信息化小組成員認真研究探討,最終選擇了以創意編程作為學校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第一步。
巧用創意編程
推進人工智能教育實施
一、加強硬件配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工智能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體驗性,課程的開設離不開教學設備的支持。隨著學校的發展,2021年,學校新建了一間創客教室,引進了更多的人工智能教育設備,如3D打印機、激光切割機、智能機器人等,為學校人工智能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設備保障。
二、重視教師培訓
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對師生來說都是一個挑戰。為使人工智能教育更有實效,學校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松原市寧江區教師進修學校開展的培訓,同時不定期邀請專業人員到校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信息素養,鼓勵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三、創新教學形式
學校采用“常規教學+社團”的雙軌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從四年級開始,學校的每節信息技術課都會把創意編程作為該學科的常規教學內容。除了每周一節的信息技術課外,學校還響應國家“雙減”政策號召,開設了編程社團,為學生提供一個深入學習編程的機會和展現自己的舞臺。
四、優化教學內容
在具體教學內容的設置上,學校基于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特點,設計了相應的教學內容和課堂活動,以便讓學生易于接受并產生深入探索的興趣。學校會選取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和主題,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或制作項目作品。
例如,疫情防控期間在以“消滅病毒”為主題的活動中,學生們通過前期編程的學習,制作了各種消滅病毒的小游戲和感謝醫護人員與志愿者的作品。這在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信息素養的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的人文情懷。
同時,在教學內容設計上,還注重與多學科相融合。通過和語文學科融合,學生們制作了詩詞大會闖關作品,通過游戲讓學生們更好地記住了古詩詞;教師結合道德與法治課上學習的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圍繞“垃圾分類”這一主題,引導學生在完成智能垃圾桶的設計和制作過程中,完成了相關編程內容的學習。
以學生為中心
階段性成果初顯
學校雖然在人工智能、圖形編程方面剛剛起步,但在學校領導和信息技術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近兩年有30多名學生在各級各類編程比賽中獲獎,同時,學校也被相關機構遴選為“中國青少年下一代編程人才實踐基地”。學生在“玩”中找到了學習的樂趣,通過讓學生動腦、動手設計出自己的獨特作品,不僅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也讓他們在比賽中提高了心理素質,形成了團隊凝聚力,培養了他們勝不驕、敗不餒和鍥而不舍的精神。
學校領導表示:“雖然學校條件有限,但也要盡力把最好的教育、最前沿的科學技術讓學生們先體驗,激發他們愛科技、學科技的信心和興趣。”未來,學校將繼續發揚奮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學校新建的創客教室,加大力度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在落實國家“雙減”政策的同時,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助力松原市寧江區人工智能編程教育的推廣普及,讓人工智能教育在松原市各學校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