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泉 王代強 秦驥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舉措。2021年10月12日,中國宣布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第一批國家公園的建立,是中國多年來努力保護生物多樣性成果的體現。
本期起,《環境與生活》將帶領讀者一起走進中國自然保護地,了解中國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的智慧和方案。

2021年10月,我國宣布涉及四川、陜西、甘肅三省的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保護大熊貓生活棲息地和生態系統工作步入新階段。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果?下一步建設可以從哪些方面著力?全國兩會期間,甘肅日報聯合四川日報、陜西日報,圍繞加快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議題開展聯動報道。
談變化8000多種伴生動植物得到“傘護”
2017年,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啟動,范圍涉及四川、陜西、甘肅三省。2021年10月,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面積1.93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八成以上,涉及原有自然保護地64個。”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波說,自試點以來,四川片區完成廊道植被恢復68平方公里,不僅保護了大熊貓,也讓8000多種伴生動植物得到“傘護”。這些變化,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栗子坪彝族鄉元根村黨支部副書記毛珍芳,也感受頗深。“村子位于大熊貓國家公園栗子坪片區,這里建成了全球首個野生大熊貓易地放歸地。以前大家靠山吃山,隨著大熊貓保護工作的推進,村里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村民們開起了民宿,當起了導游,賣起了臘肉等土特產,收入大大提高,留在村里發展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變化,也在陜西和甘肅發生。來自陜西的全國人大代表昝林森說,體制試點以來,陜西將13個原有保護地管理機構進行整合,設立5個管理分局,管護站由原來的50個調整為36個,組織開展自然資源資產確權登記工作。“我們還建立了秦嶺大熊貓興隆嶺核心種群保護聯盟,共同開展反盜獵聯合巡護、清理整頓非法登山入區等行動,加強聯防共管。”昝林森說,“目前,陜西片區已恢復大熊貓棲息地5000余畝,建設野生動物通道7處。設定動植物監測樣線376條,巡護長度1800余公里,森林植被固定監測樣地206處、野生動物和入區人員監測紅外觸發相機1241臺,獲得照片視頻資料40余萬張(段)。”“2017年開始,甘肅省林草、民政、自然資源等多個部門就聯合開展大熊貓國家公園范圍勘界調查。”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甘肅把大熊貓國家公園整體納入全省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將大熊貓國家公園范圍武都區、文縣2縣(區)列入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范圍,明確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發展的產業,規范產業準入審查監管要求。截至目前,甘肅省共組織大熊貓野外巡護13次,累計開展線路監測1213次,積累了大量珍稀動物照片、視頻以及活動軌跡資料,全面監測生物多樣性變化,及時掌握了重點區域自然資源動態數據,大熊貓野外巡護監測體系逐漸完備。

提建議加快出臺大熊貓國家公園配套政策
“目前,大熊貓國家公園配套政策暫未出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毛珍芳舉例說,G351夾金山隧道建設項目涉及大熊貓國家公園、夾金山風景名勝區、四川寶興河珍稀魚類市級自然保護區等五類自然保護地審批手續辦理,審批時間長,影響項目建設進度。為此,她建議加快出臺大熊貓國家公園配套政策,保護區域和管控措施按照大熊貓國家公園政策執行;加快出臺大熊貓國家公園退出補償政策,提高山區縣的中央、省級補償標準;分類有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確因技術、歷史原因引起的數據、圖件與現狀不符等問題,按照遵照現狀的原則,報林業部門審批后一次性糾正。關注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曾芳等住川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建議加快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具體建議包括科學設置管理機構、加快建立法規制度體系,以及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等。“2021年3月,經請示陜西省政府同意,省林業局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上報了《關于調整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秦嶺區范圍的請示》,建議將大熊貓國家公園秦嶺試點區整體納入擬建秦嶺國家公園范圍,將陜西青木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納入大熊貓國家公園。”昝林森說,2021年10月19日,國家公園管理局已批準《秦嶺國家公園創建方案》。“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創建,對于我國加強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意義重大。下一步,我們還有很多后續工作需要跟進。”昝林森說,在實施最嚴格保護措施的前提下,陜西將堅持科學規劃,嘗試開展生態旅游,把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園和典范。新征程呼喚新作為。今年1月,甘肅省發布第1號總林長令,強調要加快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建立完善管理機構,加強大熊貓種群及棲息地保護,維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并永續發展。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甘肅將繼續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國家公園建設,久久為功,接續奮斗,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貢獻智慧和方案。
(文章來源于“每日甘肅”,洪文泉:《甘肅日報》記者,王代強:《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秦驥陜:《西安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