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覃
摘要:博物館文化藏品以其獨特的方式敘說著人類歷史發展,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尤其是“文化強國”建設戰略背景下,加強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勢在必行,是振動大眾國家情懷、文化自信、民族自豪等情感的有效路徑。本文對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現狀及優化對策進行研究。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現狀;優化對策
1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問題
我國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整體趨勢偏向良好,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客觀維度上講,受多重因素的交織影響,其中仍舊存在些許方面的問題。具體而言,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其他資源投入,尤其是隨著文物藏品種類的日益增多更甚,其核心基點在于充裕的經費保障,是系列活動有效展開的重要條件。但是以目前的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實踐來看,其更多依賴于國家財政資金支持,且重點用于文物修繕和考古等工作,進而導致系列工作遲滯,最終衍生出系列問題。同時,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還存在硬件設施配套不完善,包括柜體材質、架子尺寸等問題,導致文物一定程度上的損失,并且很多情況下無法挽回。究其根本,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經費不足之外,還源于管理理念滯后,對文物藏品管理的認知匱乏,相關知識儲備,如防潮、通風等不足,濕度過度、密封較差的環境容易造成文物藏品損害。
2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優化對策
2.1擴大資金支持
2.1.1財政支持
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是保證系列活動正常開展的基本前提。尤其是隨著我國文化事業的高速發展,文物挖掘工作取得了更大的進展,豐富了博物館文物藏品數量及種類,對解讀歷史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需要更大的資金投入,從而實現全局生態的突圍。在此過程中,要進一步擴充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資金可兩個向度著手。具體而言,一方面,以服務型政府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區域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深刻了解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的多重意義,包括傳承歷史、發展文化、服務社會等,關注轄域內的博物館發展情況,結合實際適度加大財政支持,同時以專項基金的方式,按照國家方針戰略部署要求,如《博物館條例》,廣泛吸納社會資本的注入,并做好各版塊的投入管理,包括硬件、人才等,公之于眾,最終打造良性循環生態系統。
2.1.2自主支持
另一方面,博物館自身亦需高度重視文物藏品管理,了然該項工作對自身發展的意義,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安排,基于高品質的服務樹立良好形象,進而擴充資金來源渠道,朝向企業及社會其他群體,支持該項事業的長足發展。在此過程中,博物館可充分依托自身的文物藏品資源,設計開展多樣化的主題活動,突出地域特色,并通過互聯網平臺加以宣傳,深挖文化藏品背后的歷史內涵,增強對受眾的吸引力,并藉此擴大自身知名度,打造良好品牌形象,為吸引多元資本支持筑基。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可適當提供有償的“文物藏品借調服務”,充分把握好安全的大前提,詳細了解借調團隊的信譽、目的等情況,并與之簽訂對應的安全保障協議,事前提供專業培訓工作,明確文物藏品的價值、屬性及特點,在借調活動結束之后,及時督促相關單位歸還文物藏品,對之存在形態進行檢驗。
2.2扎實保障基礎
2.2.1制度保障
制度是行為的依據,更是系列管理工作有效展開的重要保障。具體而言,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健全的制度配套應當從多個方面著手建設,包括建設投入、行為規范、獎懲激勵等,創造良好的實施環境,實現文物藏品的最大價值。其中,建設投入方面,充分整合博物館已經掌握的優質資源,客觀分析文物藏品管理的現實需求,結合實際情況,適度加大硬件配套投入,改善工作環境,尤其要重視信息化、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應用,減少工作中的疏漏;行為規范方面,要細化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章程,明確各個崗位工作任務及要求,并要求做好分類登記工作,端正館員態度,使之有效協同提升整體工作效力;獎懲激勵方面,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關注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的動態過程,獎勵有效作為,樹立榜樣典范,并及時糾察其中存在的問題,責任到個人,針對性地調整工作方案,避免同類問題再犯。
2.2.2人才保障
宏觀知識經濟背景下,人才是驅動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對優化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至關重要,其綜合素養品質表現直接影響了該項工作成效。因此,要提升文物藏品管理水平,博物館應當樹立高度的人才戰略意識,站位于不同的視角,加強專業化團隊建設。在此過程中,依托產學研一體化戰略部署,博物館主動尋求與高等院校合作,輔助開發文物保護及管理特色課程,為之提供“實景化”支持,提升育人效果,保證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輸入,扎實文物藏品管理智力因素保障。同時,結合文物藏品管理情況需要,組織展開多樣化的培訓活動,增強全體館員的能動意識,廣泛邀請業內權威人士參與,充實他們的知識涵養結構,共享有效工作經驗,鼓勵創新創造,提升其綜合素養水平,進而結合博物館實際情況,協同商定最佳的文物藏品管理方案,最終勢必能夠取得良好收效。
2.3依托現代科技
2.3.1匯總信息
宏觀信息化時代生態下,“互聯網+”驅動著整個社會發展格局的變化,為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提供了新的通道支持。某種維度上講,文物藏品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承載著豐富的信息,是揭開歷史“神秘面紗”的重要支持,并兼具審美價值,屬于全民共有的財富,要加強保護管理,實現其悠久的留存,助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優勢,結合博物館文物藏品情況,為之建檔立案,詳細描述文物藏品的名稱、年代、特點以及現狀等要素,并生成相應的目錄集,方便后續管理工作針對性地展開。同時,針對部分文物藏品的特性,為了避免風化、觸碰等損失,同時也為了擴大其知名度,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勢,以視頻的方式對文物藏品進行展示,并將之共享到網絡公眾服務平臺上,在圖片、影像、視頻、動畫等元素的加持下,刺激受眾更為真切的感受。
2.3.2加強養護
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實踐中,受人員流動及空氣質量的影響,可能會出現文物藏品受損的情況。對此,一方面,博物館要加強文物藏品管理,制定詳細的規章制度和文明公約,規范參觀者的行為,有意識地組織參觀前培訓工作,避免因部分人員素質偏低導致文物藏品損壞;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型技術,對博物館內珍貴的文物藏品進行仿制,最大限度地呈現其原有形態,在不影響受眾參觀體驗的情況下,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文物藏品損失。除卻上述這些,依托人工智能技術,重視博物館空間環境建設,實時動態監察文物藏品管理的溫濕度情況,自動調控保管室內的光線、輻射等強度,并恰當選擇保管設備,如金屬材質的設備,從而實現文物藏品的永久性留存。
結束語:綜上所述,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十分重要和必要,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其在現階段的實踐取得了諸多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面對多重因素的影響,其中部分問題仍舊客觀存在。對此,要充分重視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擴充支持資金來源,包括財政資金、社會投入以及公益募捐等,并注重扎實各項保障基礎,如制度保障、人才保障,最后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創造良好的能動環境。
參考文獻
[1]李維維.論博物館文物藏品的科學保管[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20):154-156.
[2]李煜.博物館文物藏品管理現狀與完善策略思考[J].文化產業,2021(27):33-35.
[3]孫昱.不忘初心守護傳承——大同市博物藏品管理發展歷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15):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