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益杰
傳統的課堂表現評價是“大鍋飯式”的群體評價,例如“同學們都很好”“個別同學注意力不集中”“同學們練習很積極”等,雖然群體評價便捷,但忽略學生身心發展與個體實際需求,低效的評價降低學生學習的內動力與興趣,導致“注意力分散、態度無所謂、成績不在乎、敷衍應付事”等不良學習狀態出現,使得運動能力及技能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長此以往加重對體育課堂學習興趣與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流失。本文通過研究現代教育技術,整合創新評價內容,多維度呈現學生的學習表現,多角度設計學習的評價方式,從而提升體育課堂學習實效性,鞏固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
課堂表現評價最本質的內容在于“信息采集、統計分析、評價反饋”三個方面,無效或低效的評價不僅影響體育教學的進程和成效,同時也間接影響著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傳統評價的問題可歸納為以下幾類(表1)。

表1 體育課堂傳統表現評價的問題歸類
課堂表現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學的過程的客觀衡量評價,它的范圍包括學生的課堂常規、課堂記錄、意志情緒、情意表現、師生互動、課堂興趣的調動和生理心理等一系列評價,這種評價貫穿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如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堂表現評價,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學校通過信息化技術改變傳統評價模式的弊端,以“信息化輸入”“自定義評價”“精準化分析”“及時性反饋”為關鍵詞,基于釘釘系統開發“課堂日志”應用(圖1)。

圖1 課堂日志應用架構流程圖
“課堂日志”支持教師使用移動端進行體育課堂表現評價的操作,不再局限于傳統紙質本上的記錄,可以單人評價,也可以批量評價,有效提高評價記錄的便捷度,節約因記錄而浪費的課堂時間。云端存儲還能有效保障數據的安全性,避免因遺失或破損導致的原始數據丟失。
在“自定義評價”的設計上,將傳統評價內容進行整合創新,形成“學生體育課堂表現評價主指標表”(表2),教師在主指標下遵循“個性發展”的理念,設置個性化評價指標并賦分,例如“小組競賽表現優異”“課堂中的小老師”“體育達人”等,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淡化學生“橫向”比較,關注“縱向”改變,刺激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檢驗目標達成度,從而提高體育課堂學習實效性,形成終身體育鍛煉意識。

表2 學生體育課堂表現評價主指標描述表
在課堂日志中,教師可根據評價指標,選擇文字、照片、視頻等合適的形式進行評價記錄與賦分,而不局限于簡單地表現“加分扣分”。將評價更加具體化,避免因評價時間過久遺忘的情況,有利于階段或期末評價客觀性的呈現。
在學生發展方面,通過智能算法,課堂日志將所記錄的表現評價數據在移動端呈現班級或個體的縱向變化。基于大數據統計分析出“評價熱點”“評價亮點”“評價關注點”,包括每位同學的得分走勢等有效信息,促使同伴間形成良性競爭,對于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幫助學生塑造、完善和發展自我意義重大。
在教師成長方面,可以通過課堂表現分析的內容,評價自己的教學設計,如“本堂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明顯增多,說明本堂課可能在教學方法設計與教師語言使用上有所欠缺”,而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也能為教師提供數據支撐,這樣的分析有助于教師體育課堂教學的專業成長。
課堂日志“評價同步推送”功能將學生的課堂表現實時反饋至家長與班主任,不僅讓體育教師與家長建立溝通聯系,幫助家長全面地了解學生課堂表現情況,一改家長只能通過期末成績單進行了解的弊端,也能讓班主任第一時間獲悉,以達到“反饋實時化、教育時效化”的目的,學校與家長共同參與體育課堂教育教學評價,共同對學生表現進行處理和干預。
1.學習興趣提升顯著
在體育課堂中使用電子日志評價系統后,發現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學習態度有了明顯提高,課堂學習氛圍變得更加濃厚,家校溝通更加通暢,在體育教育教學中形成合力。在教師對班級“后30%學生”的談話與課堂觀察中發現,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消極心理與行為有了較大的轉變,學習興趣提升明顯。
2.學習動力逐步轉變
結合信息技術的創新評價模式,以內在學習動力促進外在學習行為進行轉變,改變了學生“不愿練、不肯練、應付練”的情況,強化了學生的成就動機,增強了學生自信心,在課堂上體育學習與練習更加積極了,課堂效果也較之前更顯著。通過學校的階段性教學質量督導,使用“班級日志”的班級相較于平行班,在課堂常規、紀律、學習效果、運動水平等方面有較為明顯的表現。
3.優良品質逐步形成
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與團隊合作意識無形中得以鞏固,學會溝通,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得到激發,精準有效的課堂表現評價培養了學生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頑強拼搏、積極進取的優良品質,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技術賦能的課堂表現評價模式是“傳統”與“現代”的創新結合,為學生創造濃厚、輕松、自主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習能力發展。每一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個體,體育教學更是如此,需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使之能在體育課堂中獲得個性發展,體育課堂教學的本質并不是使學生成為運動健將,而是能讓他們感受到體育運動所帶來的快樂,體育教師作為引導者更應該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給予正確、有效、客觀的評價,為學生終身體育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礎,無論是表現優異的“尖子生”,還是表現平平的“中等生”,抑或是“后30%學生”,都渴望得到家長的關注與欣賞,信息化課堂表現評價模式更是在師生之間、家校之間搭建起一座溝通交流的橋梁,及時發現了解個體發展需求,增強學習原動力,改變每一位學生的體育課堂學習現狀,促進學習身心全面發展,真正實現“不同孩子在體育方面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