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婕
英雄聯盟各賽區春季賽開賽后,大家能從新賽季的名單里看到不少新人選手。戰隊粉絲自然會提前打探這些新人的實力,只是相比于翻看次級聯賽的場場比賽,一些LCK觀眾發現了一條捷徑,他們直接翻出了一檔2020年的綜藝節目,由韓國拳頭推出的電競選秀《LoL THE NEXT》。
LCK流量最高的兩支戰隊T1與DK在冬季轉會期都面臨上單選手的離去,兩隊的上單位置一度成為關注焦點。
T1啟用了自家青訓的新人Zeus,DK則從Gen.G那里買到了出道不久的Burdol,這兩人都參加了《LoL THE NEXT》并走到了最后的決賽。除了他們,參加節目的還有T1打野Oner、HLE中單Karis、HLE打野 Willer以及LSB上單Howling。
我也把《LoL THE NEXT》翻出來看了看,開片五分鐘,兩位來自LCK的主持人就說,“通過前兩輪篩選,只有40人能夠參加生存戰,尋找引領LOL下一個十年的The Next Star。”
尋找新星確實是《LoL THE NEXT》的目標,可當最終參加錄制的40人站到導師面前時,看到有運動員身材的人、頂尖高校的優秀學生、教師預備役以及其他電競項目的訓練生等,會發現整個節目實際發揮的作用應該不止于此。
T1青訓生King原來是初中籃球部的運動員,作為地區代表打過比賽,后來在比賽中負傷,無法實現自己的籃球夢想,轉而想要成為職業電競選手。現在來看,這位前籃球運動員真的實現了新的夢想,成了HLE的打野Willer。
導師會根據他們各自的簡歷來提問,比如問延世大學與教員大學的學生“如何平衡學習與游戲”,又比如問星際2的職業選手與絕地求生的訓練生“其它項目對你玩英雄聯盟有什么幫助”。并不是說能從這樣的提問中得到什么建設性的回答,而是說這樣的提問把現實問題以很現實的方式擺了出來。

“你會不會覺得年紀是絆腳石?”
“如果說沒有肯定是說謊。我的想法是如果有機會就去嘗試,這將是很好的體驗。”
“和其他人相比,有沒有本人才有的突出特長?”
“我長得可愛。”
“看到Teddy選手,你覺得自己能跟他五五開嗎?同是AD,關系也不錯,有沒有羨慕他的地方?”
“最近他拍的廣告讓我很羨慕。”
這是非常老套的說法,破除刻板印象。想要成為電競職業選手的人并不都是身體虛弱或者肥胖的、并不都是成績不好的、并不都是低情商的。這看起來跟普通人求職面試沒有什么兩樣,甚至大家還能從中學到些許面試技巧。
節目組肯定做了篩選,但這些積極部分并不是節目組憑空創造,而是本來就存在的,只是節目組將它篩選出來,讓人看到了。
《LoL THE NEXT》給我的觀感是,前面很綜藝,后面很競技。它先用娛樂化的表達讓人能以平常心來看待電競,而后在游戲與電競之間劃開了一條明顯的界線,換句話說,它揭開了專業的一角。
節目組邀請了Marin、Pray、Wolf、Pawn四位成績優異的前職業選手作為評分導師,他們會淘汰掉表現不理想的人,也會幫助留下來的人進一步提升水平。雖然節目里依然沒有確切的評分標準,但四位導師的個人經驗足以令人信服。
S5冠軍上單Marin強調隊友交流的準確性,例如不要以肯定的口吻告訴隊友不確定信息,因為一句簡單的“對面打野在打石頭人”就會讓中單大膽地往前推線,萬一對方打野沒有在打石頭人,反而繞到后面殺出來,中單將措手不及。

雙冠輔助Wolf則展現出了視野掌控能力,他會指點學員拆掉敵方中路外塔后應該如何插眼,敵方有豹女、男槍等翻墻英雄又應該注意哪些眼位。
剛開始的比賽常常都是一邊倒的碾壓局,節目組不會把整場比賽放出來,只是剪出幾個高光片段,越到后面,保留的內容越來越多,到了決賽就會看到整個BO5,不過走到最后的大多都是那些青訓生。
盡管節目里并沒有點出游戲與電競的差別,但看完節目能夠從高分玩家與受過職業訓練的青訓生身上感受到那樣的差別,無論是英雄的熟練度與英雄池的深度,還是有效溝通的能力。

《LoL THE NEXT》播出僅僅一年,參加節目的人里就產生了一個世界賽四強、兩個世界賽八強。它很容易令人聯想到英雄聯盟職業青訓營選秀大會,去年青訓營選出了47人,只有5名選手有過頂級聯賽LPL登場的記錄。
有些人會說只是國內厲害的青訓生都沒有參加青訓營選秀大會,而T1、Gen.G、SB等把厲害的青訓生都派去參加這檔節目了。那么為何要藏著掖著?雖然二者有著本質的不同,前者就是沖著拍攝而去的節目,后者則是相對嚴肅的選拔賽,但這類選拔過程是真的不能被更多地呈現給公眾嗎?
且不說被認為是監督到的過程能夠得到更多的信任,對于電競職業選手來說,這是可供參考的標桿;對于觀眾來說,這是更豐富的電競內容;對于不了解電競的人來說,也是了解電競、去妖魔化的渠道。

韓國拳頭與SBS電視臺合作推出了這檔節目的第二季,也就是《LoL THE NEXT 2021》。或許是因為要搬上電視,換了個思路,這次沒有足夠專業的導師陣容,而是選擇請了一堆娛樂圈藝人,加入跟藝人進行組合的環節,被不少觀眾嫌棄“太綜藝了”。
如何實現娛樂化表達與專業性呈現之間的平衡只能說是下一個問題。現在我想的是,如果我要把《LoL THE NEXT》推薦給說自己打游戲是電競的表弟以及覺得打游戲怎么就體育了的外婆,首先他們都不是有耐心聽著韓語、盯著字幕的人,我能夠找到類似的中文內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