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中國制造業外移”“越南制造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的聲音,一邊是跨國企業正悄悄聚焦高新技術領域加碼在華投資。
?產業經濟領域的“微笑曲線”理論認為,價值最豐厚的區域集中在價值鏈的兩端,即研發和市場;處于中間環節的制造附加值最低;研發設計往往是全球性的競爭,市場營銷則主要是當地性的競爭。這一理論的提出者、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認為,在全球產業鏈的分工中,加工制造產生的利潤較低,產業未來應朝著“微笑曲線”兩端發展。
在制造業做大做強的過程中,一些以組裝代工為主的企業從廣東等地轉移到了東南亞國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長唐杰也注意到了這個現象。“大量的產業向越南、向東南亞移動也表明了廣東經濟發展水平的成就,因為你有成就,所以中低端產業才要離你而去。”日前,他在一場線上研討會上說。
?“自古華山一條路,只要你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你就要不斷地向上攀登。”唐杰指出,今后更多中低端制造業企業可能會轉移到東南亞國家,我們需要做的不是簡單呼吁企業“不要走”,而是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幫助企業邁向產業鏈、價值鏈的更高端。
“很多人可能只看到蘋果在越南設了一個廠,但是蘋果在中國也在擴大產能,比如AR/VR設備等,這些(消息)沒有得到那么多關心。”未盡研究創始人周健工認為,應當看到中國有大量位于產業鏈中游的技術,而且正在轉型升級,這既是“世界工廠”的基本面,也意味著未來的更多可能。一些加工制造工廠轉移出去的同時,大量高技術投資也在國內落地生根。(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