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寒 崔浩


人物簡介:胡宏偉,1953年出生,1978年起從事專業創作,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等職。代表作有《長江之歌》《光榮啊,中國共青團》《永不隕落的星——雷鋒組歌》等。作品曾獲“五個一工程”獎、“解放軍文藝獎”等全國、全軍各種創作獎300余次,本人榮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并獲得“全國德藝雙馨終身成就獎”,獲評“全軍文化藝術工作先進個人”等。
提起著名詞作家胡宏偉,人們自然會想起他的代表作《長江之歌》《光榮啊,中國共青團》。自1978年從事專業創作以來,他創作歌詞、詩歌、劇本2300余首(部),作詞的許多歌曲膾炙人口,是詞壇名副其實的“常青樹”。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前夕,他作詞的《光榮啊,中國共青團》,作為共青團的團歌,響徹祖國的各個角落。近日,記者專程采訪老朋友胡宏偉,領略他“春潮”般的風采。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
胡宏偉是在沈陽走上專業創作道路的。
1969年12月,胡宏偉走出校門,到沈陽醫療器械廠當鉗工,其間結識了沈陽重型機械廠的著名工人詩人高廣成。每到周末,胡宏偉都會去找高廣成討教。在車間里、在鉗工工作臺上,胡宏偉寫下了很多工業題材的詩歌,作品多次在本地報紙上發表。
1972年年底,胡宏偉穿上軍裝,成為沈陽警備區的一名戰士。從此,他一手握槍、一手握筆,盡情書寫對軍人的禮贊、對祖國的熱愛。
“沈陽不僅是我的故鄉,也是我放飛文學夢想的地方。我熱愛這座美麗的城市,為了回報故鄉,我盡情地為她歌唱!”胡宏偉自豪地說。
1981年8月,胡宏偉創作的兩首詩歌《我巡邏在沈陽的街頭》《我家在可愛的沈陽城》,在“沈陽之歌”征歌活動評選中雙雙榮獲一等獎,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1988年,胡宏偉創作了《話說老沈陽》,引起強烈反響。“我家住在沈陽城,老話就叫盛京。改朝換代多少輩呀,不變的還是關東風……”這首歌,沈陽人都能哼上幾句。
“你起步早,成名也早,你主要學習哪位名家的風格呀?”記者問道。
胡宏偉認真地想了想,說道:“我16歲便開始寫詩了。那時候,也沒想到學習誰的風格,自己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每次看到自己的習作變成鉛字時,那高興勁就甭提了——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你在哪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多,相應的收獲也就大。”
“回蕩在天外”成為現實
人生三十而立。胡宏偉正是在30歲這年,創作出了大氣磅礴的《長江之歌》。
1983年,25集紀錄片《話說長江》在央視播出,在廣大觀眾中引起轟動,創下了國內紀錄片的最高收視紀錄。后來,中央電視臺為《話說長江》的主旋律純音樂征集歌詞,胡宏偉激情迸發,紀錄片中一個個動人心弦的畫面不斷在腦海里閃回,他馬上確定了歌詞的題目《長江之歌》,歌詞也一揮而就,從動筆到修改完成僅用了兩天時間。
1984年元旦這天,胡宏偉將一張寫滿歌詞的明信片投進郵筒,寄往中央電視臺。當時,他在全國詞壇還沒有多大名氣,心里想的只是:“重在參與,能入圍就不錯啦!”即便是3月中旬,央視給胡宏偉所在的沈陽軍區前進歌舞團發來請柬,也出于保密的想法有意講得很含糊,只說央視要舉辦一場以歌頌長江為主題的音樂會,邀請胡宏偉參加。
直到坐在音樂會錄制現場的觀眾席上,胡宏偉還一直蒙在鼓里。忽然,主持人虹云走到他面前宣布:“(《話說長江》主題歌歌詞的中選者)就是這位年輕的軍人——胡宏偉同志!”照相機、錄音話筒、錄像機立刻湊了過來。胡宏偉這才知道,自己的作品從4583件作品中脫穎而出,被選為《話說長江》的主題歌。面對鏡頭,他激動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想:“我現在的心情,打個比方吧,就像一條剛剛走出山谷的小溪,來到大江邊。這里的大江不是指別的什么,就是在座的老前輩和年輕的同行,以及此刻正坐在電視機前和我們一同觀看晚會的千千萬萬的觀眾。”
就在這場音樂會后,隨著“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的動人歌聲,胡宏偉的名字也為億萬國人所熟知。
2007年,中國第一顆人造月球衛星“嫦娥一號”搭載包括《長江之歌》在內的30首歌曲,從天外傳來了它的聲音。胡宏偉說:“歌詞里有一句‘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沒想到,‘回蕩在天外’的藝術想象,被我們的科學家變成了現實。”
共青團團歌艱難誕生
胡宏偉創作《長江之歌》,總共才花了兩天時間;然而他創作共青團團歌時,卻前后“折騰”了一個月。
那是在1987年,胡宏偉在《中國青年報》上看到征集中國共青團團歌的啟事,決心創作一首歌詞。“我16歲入團,做過團支部宣傳委員、團支部書記和團委書記,對共青團的工作是非常熟悉的。團組織培養我成長,我對團組織很有感情。”回想起當時產生創作團歌的想法時,胡宏偉難掩內心的激動。
然而,如何生動鮮活地描述共青團的形象,成為擺在他面前的難題。不同于長江的直觀形象,描述共青團的歌詞不能太直白,也不能太空洞,要用最少的詞句涵蓋最深厚的思想感情,歌詞要形象、要凝練,更要有震撼力。
一時間理不出個頭緒來,胡宏偉就強迫自己到外面散步。看見一株白楊樹,他觀察了好一陣兒;走到一條小河旁,他站得腿腳發麻。在焦躁不安中,他送走了一天又一天。突然有一天,他正在冥思苦想時,腦海里猛然間閃出一幅多彩的畫面:五月的天安門前,姹紫嫣紅的花朵盛開。他覺得找到了抓手,興奮得幾乎要跳起來——共青團在鮮花盛開的五月成立,鮮花應該成為構成歌詞的重要因素!
有了突破口,胡宏偉創作歌詞就有了定盤星。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一口氣寫出了五六個版本,從中選出自己最滿意的一版寄給報社。1987年10月3日,《中國青年報》刊登了10首從全國數千首應征歌曲中脫穎而出的候選作品,胡宏偉的作品排在第一位。
當時,這首歌的名字叫《我們是明天的太陽》。作品發表后,胡宏偉覺得用“明天的太陽”比喻共青團員不太貼切,經再三斟酌后,將歌名改為《光榮啊,中國共青團》。
1988年5月,在共青團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光榮啊,中國共青團》經投票表決,被確定為代團歌。15年后,共青團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決議,將《光榮啊,中國共青團》確定為團歌。
扛起謳歌時代的歷史使命
自打從事專業創作以來,胡宏偉一有空,便深入邊防、海防采風。有一年嚴冬,他來到黑龍江興凱湖,與駐守在冰上小木屋里的哨兵同吃同住。
哨所“釘”在界湖上,白天最高溫度僅為-37℃,夜里甚至會降到-50℃。盡管胡宏偉來之前做了充分的思想和物資準備,但在極寒的環境里,他的臉還是被凍傷了,時常疼得緊皺眉頭。他咬牙堅持下來,戰士們干什么,他便干什么,從不肯落后。
胡宏偉從邊防回來后,同志們幾乎都認不出他了。一個要好的戰友埋怨道:“采風就是走馬觀花,你咋這么實在呢?以后,這樣的傻事還是少干吧!”胡宏偉卻說:“不融入戰士中間,寫出來的作品就不會有真情實感。你說我‘傻’,我就‘傻’到底!”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盡管自己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愛人也剛做了手術尚未痊愈,55歲的胡宏偉還是義無反顧地奔赴抗震救災第一線。在災情嚴重的四川省北川縣,他用20天時間走訪了十幾個村寨。身上被蚊蟲叮了許多大包,胳膊被烈日曬脫了皮,關節炎讓他走路時疼痛難忍,但胡宏偉仍然在帳篷里、在行進的路邊,借著手電筒的亮光寫出了30首詩歌和歌詞。
謳歌時代、謳歌祖國、謳歌軍人、謳歌一切真善美,胡宏偉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他先后為解放軍各師、團、連創作了120首歌曲,被一代代官兵傳唱。近年來,他創作的《光榮啊,黨的忠誠衛士》,被中紀委定為全國紀檢監察之歌;《和諧花園》被定為沈陽世園會會歌;大型歌劇《羽娘》獲第三屆全國歌劇觀摩演出劇目大獎、最佳劇本獎、解放軍文藝獎;大型組歌《永不隕落的星——雷鋒組歌》,被《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數十家媒體重點報道。今年,為了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胡宏偉精心創作了《紅色血脈流淌在心中》。
為祖國歌唱、為時代發聲,今年69歲的胡宏偉,依舊豪情滿懷、筆耕不輟。他動情地告訴記者:“我會努力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為偉大的時代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