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 哲

6月8日,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推出了自己的首款數字藏品“時代印記—中國這個大IP”。
發布1 分鐘即被推送平臺首頁,熱榜排行第四;
發布10 分鐘,籌資破萬元;
發布1 小時內售罄,籌款溢價率1038.29%;
……
銷售與市場雜志社“中國這個大IP”數字藏品項目成績斐然。
以中國商業歷史變遷為背景,以“時代印記”為項目主題,圍繞“中國這個大IP”為核心,從《銷售與市場》自創刊以來的近千張雜志封面中,精心挑選出印證時代影響力的節點性封面,分別制作出“時代印記—1999WTO”“時代印記—2003 戰疫”“時代印記—2008 奧運”3 款常規產品和1 款稀有合成款“時代印記—中國這個大IP”。
根據規則,一次性購入“1999WTO”“2003 戰疫”“2008 奧運”3 枚印記,該檔位可獲得“時代印記”實體明信片1 套,每款2 張,共8 張;集齊3枚不同常規款,可合成1 枚稀有款,合成后將消耗原有3 枚常規款數字藏品,并自動獲得超值權益—《銷售與市場》2022年度電子刊1 套和稀有款珍藏版當期雜志。
項目發售前后,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本次的NFT 產品創意及玩法在摩點平臺和社群內引起討論和好感。因為數據增幅快,關注度高,登上眾籌欄目首頁首幅滾動推薦。

項目發售2 小時即登上眾籌金額排行榜第四名,前3 名分別是《山海經》原畫禮盒、《西廂記》作品集、梵蒂岡博物館名畫集。并且,“時代印記”項目的眾籌金額遠超平臺同期發售的其他數字藏品。
后期統計數據顯示,項目眾籌的參與者多由雜志忠實讀者及“90 后”“00 后”年輕平臺用戶構成。
與時代同頻,與時代年輕人對話,《銷售與市場》一直在路上。
作為中國營銷界的一面旗幟,《銷售與市場》經歷了多輪媒體行業競爭迭代但依然保持初心,時刻保持著與中國一線市場的同頻共振,因勢利導,踐行著“反映中國營銷主流,引領中國營銷潮流”的創刊使命。從中國營銷的萌芽期,到深度分銷時代,再到如今的互聯網時代,《銷售與市場》一直走在時代變遷的潮頭,從未缺席。
伴隨著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社會的底層邏輯正悄然迎來一場新變革,作為數字經濟的衍生,數字藏品也開始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新的節點已經到來,作為新渠道、新應用,一些企業早已先知先覺,搭上了數字藏品的早班車:
可口可樂和數字可穿戴設備平臺Ta fi,聯合推出了數字藏品,合作方Ta fi 表示,自己在做“比時尚單品更有意義的事情”;新消費品牌奈雪の茶宣布進軍元宇宙,其發行的NFT 盲盒一經上線就被秒空;今年年初,洋河聯合藝術家發售了4 款3D 數字酒瓶;訪談類節目《十三邀》聯合眾多明星推出了數字音頻收藏品,定價18 元,限量300 件,上線后幾乎瞬間售罄……
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雖然對數字藏品頗有興趣,但囿于對數字藏品的理解尚不深刻而無從下手,入局數字藏品,關鍵點在于如何找到這條通道的入口。
未來,《銷售與市場》仍將繼續深度挖掘品牌與數字藏品的結合點,以數字藏品的傳播與發售、IP 的打造與推廣、資源整合梳理、品牌跨界聯名、品牌數字化全鏈路營銷為新發力方向,為市場帶來更多前沿、鮮活的思維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