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歷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跨境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的授課對象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大三學生,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實踐性和前沿性,旨在讓學生掌握跨境電子商務的基礎知識,獲得跨境電子商務運營的操作技能和先進的跨境電商運營思維。經過團隊調研與分析,本課程的教學“痛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跨境電子商務是近些年在大數據及“互聯網+”背景下迅速發展的新業態。國家高度重視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跨境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急需大量的從事跨境電商的專業人才。[1]很多高校對該課程目標的定位在于跨境基礎知識的獲取,重點在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團隊通過對幾所一般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畢業動向調查發現,我們面對的學生,只有少數學生繼續深造從事科研,80%以上的學生畢業后會選擇就業,現有教學目標的定位與跨境電子行業人才需要嚴重不匹配。
對比傳統的經濟管理類課程,雖然近年來已經有不少研究人員開始關注跨境電子商務研究,但新的研究成果還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體現在教材中,跨境電子商務課程的教學資源相對缺乏,尤其是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跨境人才培養的優質教材匱乏。跨境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迅速,傳統教材很難滿足教學需要。
傳統的跨境電子商務概論教學一般基于教材理論,重理論輕實踐。傳統教學以講授式為主,結合適當的案例分析。一方面無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陳舊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填鴨式接受知識,教學效果欠佳;另一方面,理論知識的獲得在于教師的講授,不是學生通過實踐內化習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很難將跨境電子商務的基礎理論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跨境電商運營能力或者運營思維能力。
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主要是平時成績考評和期末考試成績綜合評價。通過平時成績考查學生作業和課堂表現,再期末考試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掌握情況。傳統平時成績的考核評價的很難量化,一般是對學生的出勤率和課堂回答問題的次數進行考評,很難達到較好的促進作用。傳統的評價一般由教師一個人完成,未引進學生個體和小組評價,由于教師時間精力有限,課堂人數較多,無法兼顧所有學生,評價效果大打折扣。期末考試形式較為單一,很多學生會在期末為了考試獲得好的成績,死記硬背獲得高分,考完后知識就遺忘了。學生的成績差異性不大,很難掌握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考核評價的最終目的不是分數,是為了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以及相關能力的獲得,單一的考核評價方式很難對跨境電子商務這樣一門要求學生獲得運營和思維能力的課程起到很好的促進效果。
新時代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是“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并有較強的科技應用、推廣、轉換、創新能力的中、高級人才,應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和健全心理品質,具有自主學習能力與適應性,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與能力和較強的應用、實踐性能力”。[2]基于跨境電子商務概論傳統教學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我們從優化學習目標,創新課程設計,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改進評價方式等方面,將教學的重點由“理論”轉變為“應用”,由“知識中心”教學轉至“能力中心”教學,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根據跨境電子商務應用型本科高級人才的培養需求,解決在此課程中目標定位模糊的問題,根據基于目標的SMART原則,即明確性原則(Specific)、可衡量原則(Measurable)、可實現原則(Attainable)、相關性原則(Relevant)、時限性原則(Time-bound),運用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見圖1),結合學生的知識技能、綜合能力、行業素養等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形成如下的學習目標(見表1):

圖1 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

表1 跨境電子商務概論課程學習目標
跨境電子商務概論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見表2),其教學設計以成果為導向,創設“學教評一致性”的師生共同研討的“成果導向式”課堂。依托線上教學平臺,我們綜合運用理論講授法、案例探究法、PBL項目試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等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使平臺資源→課前學→課中教→課后評→完善設計→補充資源形成一個良性、開放的反向設計環節,從而將課前、課中、課后有機貫穿起來。

表2 “學教評一致性”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
“OBE”教育理念提倡評價方式的多元化。我們采用的過程性考核成績×60%+期末考核成績×40%=總評成績的評價體系,其中,過程性考核由出勤(15%)、課堂活動(30%)、作業測評(30%)和階段性測試(25%)構成,真實體現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多環節、多形態學習成效的評價方式要求學生主動關注學習質量,積極參與實訓活動,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教師及時掌握實訓作業完成情況,關注學習效果較差的學生并予以提醒,通過對教學過程的掌控來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1.線上學習平臺拓展學習資源
分學期在超星學習通平臺建課,依托于超星泛雅平臺,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師資隊伍的建設,將傳統課程內容建設成了“資源豐富、開放共享、在線互動”的網絡教學空間。
2.微信公眾號分享跨境資訊
自制微信公眾號,課前讓學生關注,公眾號將課堂教學改革、案例解析、反思分享三合一。在公眾號中定期推送與課程知識相關的知識,包括“跨境專業術語”“課堂風采”“經典案例解析”“跨境新政”“跨境最新研究動態”。這些內容能夠讓學生們在課余時間拓展認識,更有助于讓學生們將理論知識和實踐運用聯系起來。
3.跨境實訓平臺實訓學練結合
跨境實踐利用跨境電子商務虛擬仿真實訓平臺開展項目式教學,教師精心設計初階和高階實訓項目,課前完成初階虛擬跨境電商運營實訓任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課后組織團隊完成高階實訓項目,再次穿越跨境電商各環節內化課堂所學知識,總結反思實訓項目完成情況,實訓過程中培養團隊合作能力,逐步內化知識,獲得運營思維和能力。教師課后實時關注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并給予適當指導,任務完成后進行評價,學生組與組之間開展互評,增進相關知識的進一步理解。
4.通過跨境相關APP軟件拓展學習
通過下載跨境平臺APP,了解最新的跨境行業政策動態,了解一線前沿的跨境運營現狀,分析真實的跨境運營的案例,幫助學生形成與時俱進的跨境運營思維。
5.充分利用大學慕課平臺優質課程資源
精選大學慕課平臺優質課程資源提供給學生學習。精選的幾門課程來自985、211學校課程團隊,課程偏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包括跨境的發展歷程、現狀、趨勢,跨境電商相關的生態體系和政策環境等,慕課資源可以作為本課程很好的補充,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跨境知識體系。
1.項目式教學法
對學生在工作、生活中常見的學習項目或者需要共同探究的學習課題,我們采取以項目為引導,以分組為形式的項目式教學,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獨立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項目式教學的具體過程如表3所示。

表3 項目式教學過程示例
2.典型案例分析
為培養學生的跨境電商選品、運營能力,我們將跨境電商的各種成功和失敗的真實案例貫穿于課堂理論教學設計中,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將自己納入案例場景中,通過分析、比較、研究,抽象出一些一般性的跨境電子商務運營結論。通過失敗的案例引導學生站在案例主體的位置上,認真思考、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對成功的案例分析,總結反思可以推廣的經驗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