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根
(瀏陽市株樹橋水庫管理局,湖南 長沙410300)
瀏陽市株樹橋水庫總庫容2.78億m3,正常水位165 m,死水位136 m,壩址控制流域面積564 km2,占小溪河流域面積的75.3%,是瀏陽河的“龍頭”水庫,也是長沙市最大的水庫。株樹橋水庫作為長沙市第二飲用水水源地,2010年8月向長沙市供水,2011年5月被列為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株樹橋水庫至長沙的引水工程設計供水量95萬t/d,一期供水規模65萬t/d,現供水量約60萬t/d,年供水量2.1億t左右。
株樹橋水庫主要入庫河流為小溪河、長灘河、獅子山河,多年平均降雨量1 650mm,最大年降雨量達2165 mm,壩址多年平均徑流量5.55億m3,多年平均流量17.6 m3/s,水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受季風環流影響,株樹橋水庫流域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勻,2—8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7%左右,連續最大降水量集中在4—6月,占全年的44%左右。
株樹橋水庫飲用水水源地有水田4.09萬畝、旱土0.57萬畝,山林73.6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7%,森林植被好。土壤以紅壤為主,流域內土層深厚,保水、保肥能力較強,含磷鉀豐富,呈微酸性至酸性,宜于稻、油、果、蔬、茶等多種經濟植物生長。
株樹橋水庫為瀏陽河國家濕地公園核心組成部分,獅子山省級森林公園位于保護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云豹、白獾、穿山甲、小靈貓、果子貍、中白鷺等60多種保護動物,有鱖魚、鲇魚、鳊魚、黃尾魚等野生魚類,分布有紅豆杉、香柏、楠木、銀杏、杜仲等100多種珍稀植物。
株樹橋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礦產資源豐富,有煤、銅、磷、鎢、金、重晶石、菊花石、石膏、高嶺土等20多種。目前,株樹橋水庫飲用水水源地范圍內無礦產資源開發企業,沒有礦產開采現象。
1)法律法規機制。株樹橋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除了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湖南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支撐外,2006年5月1日施行了《長沙市株樹橋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2018年4月,瀏陽市人民政府進一步修改完善了《關于加強株樹橋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的通告》,并予以實施,為水源保護工作提供了系統的法律保障。
2)工作聯合機制。瀏陽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的株樹橋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庫區5個鄉鎮、14個市直單位為成員單位,明確相應的水源保護工作職責,領導小組定期召集成員單位進行水源保護工作蹉商和聯合執法。
3)生態補償機制。2011年起株樹橋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開始實施生態補償,目前生態補償資金為2 100萬元/年,主要用于水源地的山林補貼、農田補貼、居民生活補貼、村級經濟補貼、生態設施建設及維護、生態項目建設、生態移居安置等。
1)水陸日常監管巡查。分別在庫前、庫中和庫尾設置有3個水源保護監管點,每日不定期對核心保護區進行巡查,落實禁排、禁建、禁漁、禁游泳、禁砍伐、禁野外用火、禁舟筏下水等管控措施,對違法違規行為予以打擊警示。
2)水質日常監測及污染源排查。每月定期定點對多斷面水質進行取樣檢測,在取水口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24小時不間斷對水質情況進行在線監測。同時,堅持開展庫區污染源排查,分析水質整體情況。
3)水面常態化保潔。聘請專業物業公司對水面漂浮物及垃圾進行清理,堅持水面保潔的常態化、專業化。
利用農村廣播定期播報水源保護政策,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世界環境日”等重要節點開展水源保護知識宣傳,在水源保護日常巡查和監管執法過程中堅持對保護政策與法律法規的宣傳,引導廣大群眾嚴格遵守水源保護的法律法規,保護好庫區的生態資源。
1)施行封山育林。飲用水水源核心保護區禁止一切砍伐、毀林行為;一級保護區禁止燒炭和其他破壞植被活動,嚴格控制林木采伐;禁止野外用火,嚴防森林火災,保護好水源涵養林。
2)實施污水處理。張坊鎮、小河鄉集鎮建有污水處理廠,中和鎮雅山村、小河鄉新河村等建有小微水體污水處理設施,對集鎮及村莊居民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
3)開展環境整治。庫區行政村均設置環境保潔員,每天開展環境衛生清掃,實行戶收集、村集中、鄉鎮分類及外運的垃圾處理模式。
4)推進生態項目建設。鼓勵庫區鄉鎮發展生態農業,通過生態補償資金對生態種植、植樹造林、生態移居等項目進行經濟補助。
株樹橋水庫水質常年保持在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及以上,自供水以來未發生過生態環境及水質事件,在歷次的上級環保督查中均獲好評,2021年獲湖南省“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稱號。
1)庫區發展與生態保護缺少整體規劃。株樹橋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涉及張坊鎮、小河鄉兩個完整建制鄉鎮,整個水源保護區共22個行政村,原編制的《株樹橋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時間截止于2020年。目前,未對水源保護區進行新的系統規劃。
2)庫區生態補償標準較低。2020年保護區生態補償資金總額達2 100萬元,生態直補資金標準也提升1倍,但資金總額和生態直補標準仍然較低,很難真正激發庫區農民和村集體保護生態環境的熱情。
3)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仍為主要污染源。株樹橋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污染源主要為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污染。農業面源污染源主要為農業種植使用農藥化肥產生的污染和零散性養殖污染。生活污染源主要為庫區居民生活污水排放。保護區旱廁已清零,沖水式廁所的第四級人工濕地處理未完全到位,部分居民生活污水未經有效處理,最終匯入水庫。
4)水源保護監管執法難?!稐l例》施行已有16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湖南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的施行在時間節點上均在其后,《條例》沒有明確水源保護具體實施細則。針對垂釣、游泳等違法行為權責不明確,造成水源保護監管執法難。
1)編制保護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總體規劃。在長沙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由瀏陽市人民政府牽頭,發改、經信、文旅、農業、林業、水利、生態環境、水庫管理機構、庫區鄉鎮等部門參與,聘請專業機構對水源保護區進行細致深入的調研,編制保護區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總體規劃??傮w規劃應結合水源保護區的劃分,分別對應劃定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引導開發區,明確各區域的經濟發展模式、生態保護目標及具體管控措施,堅持做到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同規劃、同實施、同發展”,找準發展與保護的平衡點。
2)多措并舉,建立水源保護區生態補償長效機制。在現有生態補償資金的基礎上,多措并舉,拓寬生態補償籌集途徑,推行從原水費中計提、供水水資源費中劃轉、國家專項補貼、地方財政補助等生態補償籌集方式,確保生態補償資金有一定的規模總量。進一步提高水源保護區生態直補標準,激發水源保護區群眾的生態保護熱情,有效落實好生態保護管控措施。同時,在基礎設施建設、人員就業、學生就學、購房移居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加大對水源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鼓勵水源保護區原住居民外出創業務工、進城讀書、購房。
3)加大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的治理:
①農田徑流控制工程。在農田內側修建田間蓄水溝和土埂,用以攔截地面徑流和泥沙,從而減少和控制農田徑流。在蓄水溝兩側及田埂上布設植物帶,阻截農田徑流,減緩水流的速度,增加滯留時間,提高植物對養分的利用時間,提高水體自凈能力。首先通過生態型田埂和旱地生態隔離帶、緩沖帶、過濾帶對農田地表徑流土壤顆粒進行攔截,然后導入生態排水溝、生態連接渠,再匯入經植物配型優化、基質篩選的人工濕地或前置庫,最后經過人工濕地或前置庫對有機物、氮磷等污染物進行處理后再排入水庫。模式簡圖如圖1。

圖1 農田徑流控制模式簡圖
②畜禽養殖污染控制。對零散性的養殖戶,完善糞污處理設施,建設養殖戶沼氣設施和畜禽養殖糞便資源化利用設施,推進人畜糞便、生活垃圾等向肥料、飼料、燃料轉化,做到雨水和污水分流,凈道和污道分離,固體和液體分離,污水統一收集處理,推廣循環經濟,實行生態養殖。
③生活垃圾處置工程。對流域內生活垃圾在分類收集、綜合利用的基礎上,對有機質較豐富的垃圾采用小型堆肥等生物方式處理后達到減量化,對不可進行生物方式處理的垃圾建立“戶集、村收、鄉鎮中轉、縣市處置”的城鄉生活垃圾統籌處理模式,做到“五有三無”:有布局合理的垃圾投放點及收集點,有環衛保潔隊伍,有長效管理制度,有嚴格的考核制度,有一定的經費保障;村內無暴露垃圾,池塘河道無漂浮物,房前屋后無亂堆放廢物。
④加大生活污水處理力度。對人口集中的村莊推廣小微水體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對居民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對分散性居民強化廁所革命的第四級人工濕地處理,并納入庫區鄉鎮環境整治的督查考核體系。
4)推動保護條例的修改,細化水源保護管理辦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湖南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對《條例》進行修改完善,細化水源保護管理辦法,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禁止性的事項,明確具體監管執法部門及責任,明晰可操作實施的工作細則。
5)落實最嚴格的水源保護措施:
①將水源保護區河道斷面水質指標納入市河長制和環委會的績效考核,將水源保護區封山育林、森林防火情況納入林長制的績效考核,充分調動水源保護區鄉鎮推進生態環境治理、水源保護管控措施落實、生態項目建設等工作力度。
②全面落實封山育林、拆違控違、常年禁漁、環境整治等管控措施,加大對水源保護區的砍伐、挖砂、取土、違建、非法捕撈、垂釣、排污、破壞保護設施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水庫監管機構聯合職能部門定期開展綜合執法,形成嚴管的高壓態勢。
6)復蘇生態資源,增強水庫自凈功能。整合瀏陽河國家濕地公園、獅子山省級森林公園和瀏陽河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建設,落實禁伐、禁野外用火、禁捕野生動物、禁漁等保護措施,全力保護濕地、林地的野生動植物。開展魚類增殖放流,增加濾食性魚類、雜食性魚類和特有魚類的保有量,種植水生植物,復蘇生態資源,保持生態平衡,增強水庫自凈能力。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社會對優質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做好水源保護工作意義深遠、責任重大。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統籌謀劃,各部門要擔責履職、通力合作,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更多更實的支持,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水源保護區鄉鎮應咬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護好生態環境、生態資源,尋求綠色、生態、可持續的發展,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