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洋
在高三年級,我們通過潛心研究課程設計、復習策略,營造“有溫度的教育”,提高復習課的實效性。
利用碎片時間提高基礎知識的復習效率。在進行基礎知識復習之前,教師應對所教學生的狀況進行基本評估,如果學生學習基礎不錯,在第一輪復習的基礎上,可以布置小篇幅專門的作業進行強化。
加強課堂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在基礎知識復習到位的前提下,可以讓學生應用所復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復習完電化學部分后,利用電化學手段進行“海水淡化”“氫氧化亞鐵的制備”等,真正將電化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將“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等化學核心素養落到實處。
積極將化學實驗引入高三課堂。在復習課中,可以大膽將實驗室里可以完成的、時間短、現象明顯的實驗問題,在課堂上做給學生看,或者在課下帶著學生準備,拍成視頻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實驗證使化學題“活”起來了。“碳酸氫鈉水溶液受熱分解的研究”“濃硝酸氧化淀粉碘化鉀溶液的研究”“水膜中氧氣含量的研究”等,都可以引入實驗。對于課堂臨時出現的不便于操作的實驗,也可以播放視頻,提高學生對實驗的感知與認同。
編寫試卷反饋,提高試卷講評課效率。在試卷講評課上,對于選擇題,要利用好每個選項,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對每個選項進行拓展延伸;在試卷講評后,編寫試卷反饋,將典型錯誤編成新題,或者對選項進行延伸總結,必要時將選擇題進行改編,隨后利用半節課進行講解,發揮試卷的最大利用價值。
給學生質疑的權利,鼓勵更多學生提問。學生只有經過了獨立思考,才能有質疑的可能,當學生在課堂上提問時,教師應該做一個認真的聆聽者,耐心解答,還可以大膽嘗試由其他學生現場解答,教師只做總結性發言。這樣,學生會體驗到被尊重,還會將更多學生的思維“聚攏”到課堂中來。
教師示范做題。第一輪復習結束后,許多學生還不太會解綜合題。這時,可以采取教師示范做題的方式,“手把手”教會學生讀題、審題,邊做邊講,幫助學生梳理解題思路。在書寫的過程中,強調準確與規范,也可以故意做錯,讓學生主動發現,既明確了易錯點,又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利用好錯題名單。在習題講評課上,可以利用好錯題名單,與填寫錯誤選項的學生交流,聆聽他們的想法,找到癥結所在,現場解決,同時,在課堂上提醒其他學生,達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