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鵬飛 王茂春
摘要:文章從消費者心理感知、營銷模式構建等角度分析,當下如何更好地找到影響因素把握消費者對于“漏洞”的感知變化;如何更合適地使用漏洞營銷助力產品推廣、建立基于消費者感知的漏洞營銷新模式;如何警惕漏洞常態化、遍地化和漏洞流量利用不充分等問題,化解漏洞營銷的雙刃劍困局,為可持續營銷和效果的爆發提出科學指導,拿捏尺度,控制頻率,針對目標用戶做出有效的營銷推廣,創造需求傳遞價值,發揮效益,取得用戶與商家的共贏。
關鍵詞:漏洞營銷;漏洞常態化;營銷價值;消費者心理感知
一、前言
漏洞營銷通過創造難得一見的機會,利用消費者占便宜產生的情感愉悅,讓其心甘情愿地參與活動、為之付費,借此將產品或品牌向外推廣的營銷新模式。實際上,消費者所占便宜是商家為達營銷目的而做出的故意讓利,目的為借助消費者心理,迅速在主流社交平臺制造熱點,吸引流量,取得高度曝光,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了解,創造價值需求。
漏洞營銷對于商家,是低營銷成本帶來的高流量回報;對于消費者,是買到實惠帶來的需求滿足,基于此二者取得共贏。但隨著漏洞營銷的泛用,消費者發現漏洞其實是一種營銷手段,市場充滿的套路打擊消費熱情,逐漸對“占便宜的漏洞”產生抵觸心理,漏洞營銷失去原有營銷爆發力。當前局面下如何更合適地使用漏洞營銷來推廣產品,成為急需思考的問題。本文將通過研究消費者感知下的漏洞營銷模式,深入思考消費者對于漏洞營銷的感知變化,找到影響因素,探索漏洞使用的適用期、敏感期與抵觸期,為漏洞營銷的可持續和效果的可爆發提出科學的判斷與可適用的條件。
二、漏洞營銷及其應用現狀
(一)漏洞營銷的定義
漏洞營銷從消費者需求特征的情感性出發,通過創造難得一見的機會,借助預設漏洞的短期外部刺激,讓消費者產生占便宜的情感愉悅,自發性參與活動,借此迅速在主流社交平臺制造熱點,吸引流量,引導消費者了解產品,創造需求,最終將產品、品牌向外推廣的營銷新模式。圖1為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
漏洞營銷的內涵分為兩個角度:
1. 消費者價值創造
營銷是預測、創造、傳播和交付消費者價值的完整過程。漏洞營銷基于預測價值,利用消費者心理選擇機制,針對性地把優惠讓利包裝成漏洞,讓消費者感覺有機可乘,激發消費者需求,用較低價格買到效用好、滿意度高的產品,增加其對于產品功能的理解,再引導消費者橫向對比市場相關產品,用綜合效果和費用的對比做出優劣判斷,以此來識別自我需求,好中選優理性消費,為消費者創造價值。
2. 企業經營價值
當下產品種類和數量急劇擴張,舊營銷時代過去,新時代產品的同質化無可避免。相同需求的不同產品自身定位被不斷弱化,“酒香不怕巷子深”在流量為王的時代盡顯頹勢。好產品只有打造品牌形象,才能從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為人所知,獲得市場的青睞。
漏洞營銷著力激發市場需求,在漏洞中藏匿商品折扣等優惠,借助媒體網絡泄露漏洞,營造消費者投機氛圍,讓其主動擴散漏洞。首先,企業借助漏洞營銷的巧妙讓利,通過消費者心理選擇機制,吸引眼球,制造熱點,增加流量,讓消費者了解產品并愿意嘗試,幫助企業推廣產品,塑造品牌形象,占據市場份額。其次,企業通過精確設計,準確把握漏洞上線時間、危害程度、隱蔽程度和關閉時間,使得整場“漏洞”的讓利空間都在掌握之中。從短期來看,消費者小賺,但從長遠來看,公司的附加營銷目的達到,用低營銷成本換取高曝光,提升品牌產品價值。
(二)漏洞營銷應用現狀
漏洞營銷近幾年屢見不鮮,甚至存在濫用現象。商家為了銷售產品進行漏洞設置、讓利宣傳,在短期刺激消費者消費欲望帶來商業價值,行為符合邏輯,但隨漏洞營銷的濫用,消費者逐漸對漏洞套路產生抵觸心理,營銷效果大不如前,遠低于預期反響。圖 2為漏洞生命周期。
當下存在“漏洞常態化”“漏洞遍地化”和“漏洞流量利用不充分”等問題。
1. 漏洞常態化
漏洞營銷創造機會,刺激消費者產生買到就是賺到的心理反饋。然而當商家的銷售策劃、程序軟件中的程序問題、活動漏洞呈現經常性、常態化時,消費者將質疑產品的真實價格及商家的附加目的,懷疑產品價格是否虛報、產品品質是否有所保障、產品渠道是否正規等,并且會導致消費者形成“不發現漏洞讓利就不下單”的消費意識,損害產品和品牌形象。
2. 漏洞遍地化
真實漏洞的偶發性決定了市場中的同類產品幾無可能同期出現兩家甚至數家公司同時存在程序漏洞。當同類產品步調一致地出現漏洞時,消費者會質疑漏洞的真實性而非爭相搶購。消費者會思考產品是否存在問題,產生對相關產品的不信任感,對產品市場造成不良影響;其次,企業不加思考地模仿漏洞,以前者為范本復制,而非研究競爭策略的方式,很容易讓消費者串聯前后漏洞事件,加大對營銷的質疑,削弱營銷效果,甚至造成負面影響。
3. 漏洞流量利用不充分
成功的漏洞營銷往往會成為熱門話題,帶來大量流量。但當下漏洞流量的裂變,僅限于提高品牌知名度,推動產品銷售,缺乏與PR稿聯合、多元化的流量變現等,僅在知名度和銷售數量進行單一轉換,造成流量資源的低效使用。
三、消費者感知的營銷要素分析
(一)消費者貪小便宜的心理分析
消費者的需求特征和購買沖動極大來源于購買商品所帶來的心理滿足。在漏洞營銷中,商家希望讓消費者相信“消費者賺了商家虧了”,甚至要產生“消費者不花這個錢,不是對不起商家,而是對不起自己”的購買心理,從心理刺激消費者購買產品。
1. 占小便宜心理
面對通常的優惠活動,“買的不如賣的精”的消費思維讓消費者不覺得自身取得實惠,但面對銷售漏洞時,消費者受到情境影響,以原價作為價格衡量的標尺,認為商家的失誤帶來千載難逢的機會,買到就是賺到。此外,受漏洞修復迫近的時間壓力,消費者會立刻支付貨款,生怕商家成功修正漏洞,導致“煮熟的鴨子”飛了。
2. 消費陰暗心理
消費者樂于見到并傳播商家的漏洞。當下,消費者與商家的關系尚未由對立轉向共贏,消費者希望物美價廉,而商家則想坐地起價,獲取高額利潤。對于消費者而言,商家的促銷宣傳、創意投放,很大程度上與自己無關,而銷售漏洞的出現,為消費者幸災樂禍的陰暗心理提供釋放契機,用低價買走高價值產品,從“商家賺我的錢”轉為“我賺商家的錢”,獲得心理平衡。
(二)消費者看透漏洞營銷后的第一感知
漏洞營銷通常借助預設漏洞、系統Bug等,將原本計劃大量用于廣告營銷的成本費用直接讓渡給消費者,在適當范圍內讓消費者用低價購買高品質產品。對于商家而言,減少廣告成本,提升產品曝光,針對性設定產品,增銷量去庫存,提高產品周轉和現金回流;對于消費者而言,漏洞既降低產品對消費者購買力的要求,又提升了自身購買欲望。首先,低價購進高品質產品,滿足消費需求,獲取心理滿足;其次,可以增加消費者有關新產品的低成本嘗試機會。雖然冠以“漏洞”名號的讓利,可能會被部分用戶視為欺騙,但根據消費行為過程來看,對于大部分有相關需求的消費者而言,在接收到漏洞信息后,即使意識到該漏洞是一種營銷手段,但以最合適價格買到所需產品,達到自身消費效益的最大化,符合“不虧甚至于買到就是賺到”利益訴求,接受漏洞營銷。如圖 3購買行為過程。
(三)漏洞營銷的要素
漏洞營銷分別為是設計漏洞、設置止損點和控住曝光節奏三大要素。
1. 設計漏洞
程序漏洞,即系統Bug。程序設計端通過特定技術或編程設定,使軟件運行中受影響,不能達到原程序預期的設定結果,例如某洋快餐APP半價券事件。對系統Bug的相應速度體現企業面對程序危機的處理能力,響應過慢會對企業,尤其是對互聯網企業產生不好影響,損壞企業形象,降低用戶信任度。在設計程序漏洞過程中,預訂漏洞想要不泄露營銷痕跡,就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修復。因此如何設計程序漏洞的可發現和易獲取的方式,使得消費者在短暫的漏洞時間窗口內,能夠迅速反應并按照組織者的計劃做出應有行為,從而達到營銷效果至關重要。
規則漏洞,即策劃新產品或活動過程中有計劃地利用邏輯的不嚴密和方案的不完善來設置漏洞。例如某房開商設置教師資格證9折買房事件,活動中暴露漏洞,讓消費者通過“耍小聰明”獲得優惠。規則漏洞相較于程序漏洞更加靈活,企業可根據自身需要控制漏洞的保留時間。此外,規則漏洞相較于程序漏洞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較小,企業若希望短時間漏洞爆發,可將漏洞策劃得容易發覺并附帶高優惠;若希望將漏洞作為長期福利,可將規則漏洞深藏或降低優惠力度。
2. 設置止損點
營銷活動有對應營銷預算,一般營銷預算包括必要宣傳、渠道搭建、折扣促銷等。在漏洞營銷中,設置的止損點就是營銷的預算上限。整場營銷過程中,組織人員需要時刻監控漏洞的傳播狀況和引起的新聞熱度,當達到預期營銷目標或達到營銷成本上限時,按計劃開啟漏洞修復機制,防止修復機制遲緩或缺陷導致出現真正漏洞,導致營銷費用攀升,造成組織者的損失。
3. 控制曝光節奏
曝光節奏要依據計劃曝光、散布推廣、快速修復和回應漏洞的流程進行。若曝光節奏把握不當,易使企業陷入漏洞騙局,削弱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損害企業品牌形象。通常在漏洞曝光時,可以在漏洞導入期讓消費者通過“小聰明”“傳幫帶”或接收主流平臺的熱點宣傳來察覺漏洞。通常漏洞在上線的數小時內就會曝光,此時組織者也可在主流媒體、社交平臺通過非官方發聲的“自曝”等方式,制造熱點。當漏洞進入成長期時,可通過KOL意見領袖、PR稿、大V撰文等方式加強曝光力度,達到爆點。隨著漏洞進入衰退期或修復期,組織者采取低調公關委婉處理,再度包裝漏洞使之更像真正的漏洞。
四、基于消費者感知漏洞營銷模式設計
基于消費者占小便宜感知,獲得心理滿足,取得消費效益最大化的視角,可以分為確定預算、設計漏洞、傳播方式、漏洞恢復的四步驟,以及控制漏洞營銷的尺度與頻率來構建漏洞營銷模式。
(一)確定預算
漏洞營銷首先要做好預算。前期宣傳費用的預算及饋贈客戶的項目預算,要結合企業實力和產品屬性來設置。通常前期宣傳費用預算和饋贈客戶項目預算二者相反,前期宣傳預算越充分,饋贈客戶的預算就越少。饋贈客戶的項目預算需要把錢濃縮成極致影響力,作為營銷的轉折點。當漏洞營銷吸引的客戶達到預計數量、預期宣傳效果時,或整體費用即將超過預算范圍時,應該立即修復漏洞或調整優惠力度來控制營銷費用支出。
(二)設計漏洞
漏洞營銷成功與否,取決于漏洞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圍繞企業營銷意圖展開,能否給企業帶來實際的商業價值。有價值的漏洞,簡單易操作,既可以激起客戶占便宜心思,又能控制達到消費者心理預期回報效果的成本。例如:某共享單車的漏洞模式,直接在用戶支付端呈現暴露問題,用戶點擊即可,簡單易操作。
(三)傳播方式
漏洞營銷設計的關鍵是完成引流,吸引用戶參與。策劃活動符合客戶的行為展開,注意把握好力度,減少炒作跡象。組織者可借助網絡論壇、微博投放、大V影響力、朋友圈及KOL意見領袖等方式,制造熱門話題,使得信息內容逐層遞進,隨時更新,精準投送,達到雙向即時互動的效果。
(四)漏洞恢復
漏洞修復與營銷效益緊密結合,是漏洞營銷中最重要的轉折點。通常組織者在修復漏洞前希望漏洞事件達到輿論高熱度、消費者廣參與的效果。事后再度包裝漏洞,使得營銷漏洞更像真漏洞,或者延遲公關申明、放緩反應或不公開申明等方式,給予信息接收較慢的用戶群體更充分的反應時間,防止該群體在得知漏洞修復后而放棄參與營銷活動,喪失潛在用戶。
(五)漏洞營銷的尺度與頻率
漏洞營銷要在具體漏洞操作過程中,首先要把握好分寸,防止漏洞的片面化和過度負面化。其次要正確引導輿論,轉移用戶視線,將其重心鎖定在活動本身,而非討論漏洞和公司安全性,造成本末倒置,偏離預設的漏洞效果。最后漏洞營銷要控制好頻率,漏洞常態化容易被用戶察覺,被部分用戶視為欺騙,損害企業形象。
五、漏洞營銷可適用條件
漏洞營銷的本質是直接讓利于消費者,但又不等于傳統促銷。其將優惠包裝成產品或規則上的漏洞讓用戶占便宜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而傳統促銷多采取折扣、贈品等方式吸引消費者購買產品。但無論是漏洞營銷還是傳統促銷,優惠促銷過于頻繁都將導致消費者的疲勞心態,降低購買欲望。因此分清商品、適當使用、劃分時期,才能發揮漏洞營銷的最大價值。
(一)不適合使用漏洞營銷的情況
第一,大體量企業不適用漏洞營銷。首先,大平臺、大企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是其核心競爭力,發生漏洞降低公眾對企業管理和技術信任度,造成企業聲譽受損。其次,大企業用戶基數大,針對新用戶的漏洞營銷,若采取“殺熟”方式,抑制老用戶參加,必將削弱老用戶對于企業的信賴,導致其不再使用相關產品而轉投其他產品,造成用戶的流失。
第二,安全性至上的企業不適合使用漏洞營銷。主打安全性的企業要避免漏洞,而漏洞營銷則要故意設置漏洞,二者截然對立,貿然使用會引起消費者混淆與不信任,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第三,小體量的企業不適用。當企業體量過小、缺乏知名度、自身用戶基數太小時,群體受眾面狹窄,很難做到用戶大量參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二)適合漏洞營銷
第一,新興產品(處在導入期和成長期的產品)適合漏洞營銷。雖然在研發和設計過程中對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嚴格要求,但市場對于新興產品存在容錯率,并不會像對待成熟期的產品那樣要求質量品質的完美無缺。這使得新興產品擁有使用漏洞營銷的天然優勢。產品希望快速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用戶占領市場。此時借助程序或活動漏洞,利用貪小便宜的心理吸引消費者,再通過消費裂變等方式一傳十、十傳百進行傳播,短時間吸引大量消費者關注,預計達到止損點時,修復漏洞,后期再現有用戶群體轉化為忠實用戶。
第二,現產品處于衰退期。新品上市,需要快速提升銷量,提高市場占有率,而處于衰退期的產品同樣需要介入新銷售模式,擴大銷售量,延伸產品周期。當產品銷售處于低水平狀態時,需要思考市場是否剩余潛在用戶。如果有,是否可以借助“漏洞營銷”來引爆信息,釋放潛在用戶,吸引注冊,再創產品的銷售峰值。
六、結語
漏洞營銷通過確定預算、設計漏洞、傳播方式和漏洞恢復,來創造難得一見的機會,利用消費者占小便宜的心理機制,使其愿意了解并為之買單,借此將產品、品牌等向外推廣,達到制造熱點話題和高曝光的效果。這種營銷新模式適用于各中小企業的新興產品以及處于導入期、成長期的相關產品,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但漏洞營銷本身是把雙刃劍,需要警惕漏洞常態化、遍地化和漏洞流量使用不充分等問題,拿捏尺度控制頻率,針對目標用戶做出有效的營銷推廣,創造需求傳遞價值,發揮效益,取得用戶與商家的共贏。
參考文獻:
[1]金佳,沈強.神經營銷學:打開消費決策的“黑箱”[J].張江科技評論,2021(02):32-33.
[2]韋靜,康正發.基于logistic模型的00后大學生信用消費因素實證分析[J].現代商業,2021(12):9-12.
[3]張明明.網紅品牌IP營銷、消費心理及消費意愿的動態關系[J].商業經濟研究,2021(05):83-85.
[4]石爽.“三只松鼠”微信營銷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0(04):193-194.
[5]張蔚欽.新媒體背景下創業企業市場營銷模式創新策略分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05):84-85.
[6]王婧.現代家具企業可持續理念的營銷策略優化——以“宜家”家居為例[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1(05):113-115.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