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翔宇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新聞傳播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分隔化的媒體平臺正在發生更加緊密的聯系,融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在融媒體時代,傳統的廣播電視記者應該怎樣定位自身,從而尋求更多的工作價值,已經成為行業內熱烈討論的話題。為此,筆者從自身角度,嘗試分析了融媒體時代與融媒體記者的內涵,然后提出了自己對于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角色轉型的一些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融媒體;傳統媒體;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轉型策略
引言:在融媒體時代,不僅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媒體行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廣播電視臺的工作格局發生了改變,這對新聞記者的能力與素養有了新的要求,新聞記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傳統媒體信息傳播過程中在時間、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人人都可以成為發聲者。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比存在諸多弊端,比如實效性差、服務范圍相對有限。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突破了傳統媒體的局限性,為民眾獲取、整理信息帶來了便利。[1]同時,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電視新聞記者的采編難度。因此,在融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臺記者必須實現自身角色的轉型,更好地適應現今媒體行業發展的需求,推動廣播電視臺持續發展。
1融媒體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從21世紀開始,我國逐漸步入信息時代,信息化是當今時代發展的潮流和趨勢。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當前媒體融合速度也在不斷加快,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且其發展對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媒體造成了不小的沖擊,致使傳統的信息采編方式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1]。在融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依舊存在較大競爭,尤其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其面臨較大的壓力和較多的挑戰。傳統媒體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在流量擴展方面不如新媒體,且較于新媒體,傳統媒體的展現方式也更為單一。
以往大眾大多只能通過廣播、報紙及電視新聞播報的方式獲取新聞信息,而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當下新聞的傳播方式更為多元,傳播平臺更為廣泛。新聞工作者不僅能夠以傳統的文字敘述來展示新聞,而且也能夠以圖片、視頻等方式融合信息,更生動地表達出想要傳播的內容,由此受到大眾的歡迎。并且,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使得新聞的傳播速度更為高效。例如,手機是當代人們不可或缺的通信及娛樂工具,通過QQ看點、騰訊新聞、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快手等新媒體平臺,手機用戶可隨時隨地獲取、瀏覽相關新聞,這一傳播形式的效果和熱度都非常理想,對社會信息化發展具有正向的促進意義[2]。
2融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面臨的困境
2.1采編工作質量差
在融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工作格局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新聞記者工作的過程中,采編工作質量差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在現階段廣播電視臺發展的過程中,一般是通過新聞記者深入基層進行采訪與報道,挖掘其中的信息,采編人員依據新聞信息和素材進行新聞節目內容的整體策劃。雖然這樣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新聞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但是過于傳統滯后,新聞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缺乏對事實真相的挖掘,影響新聞采編工作的質量。
2.2新聞缺乏時效性
在融媒體時代,各種新媒體形式不斷涌現,人們傳播、獲取信息的途徑變得多種多樣,在這種形勢下,廣播電視臺的新聞記者獲取信息的時效性越來越弱。與新媒體相比,廣播電視臺的新聞記者在工作的過程中,依舊采用傳統的獲取信息資源的方式,導致其獲得的新聞信息的時效性不強,出現重復報道的現象,既不能獲得良好的新聞播報效果,又會影響廣播電視臺在受眾中的影響力。
3如何進行“融媒體記者”轉型?
3.1要廣泛地學,要深入地學
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記者一是要學技術。要學習新媒體新聞制作技巧,要熟悉融媒體平臺工作方式,要學會以“融”的思維考慮問題,有意識地轉變工作方式方法,使新聞采編呈現出多平臺應用的兼容性。要學習大數據分析技巧,深入了解不同分級受眾的不同信息需求,以超強的服務理念,抓取受眾關注。融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新聞記者二是要學專業。要進一步提升新聞采編制作能力,與時俱進地更新自己的新聞學知識,學習新的新聞制作理念,從時代發展的角度,善于抓住熱點講故事,善于通過評論拋觀點,善于通過新制作提升新聞信息的傳導性。融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記者三是要學知識,要堅持學習社會主義理論,學習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學習政治、經濟、心理、教育、衛生、法律等專業知識,使自己成為知識的多面手,提高應對新時代工作需求的能力。
3.2做好采訪準備工作,準確掌控采訪現場
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影響采訪和報道工作的進度。新聞記者若想在采訪的過程中獲得有價值的線索,就要與受訪者進行藝術性的溝通,提高受訪者對自己的認可度,獲得更多新聞信息。因此,新聞記者在采訪之前要做好采訪準備工作,充分地調查和了解新聞事件與受訪者,對采訪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做好預判和制定解決措施,這樣才能確保在采訪過程中準確地掌控采訪現場,深入挖掘新聞事件背后的信息,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優化采訪效果,為后續新聞制作、報道提供可靠信息來源[2]。
3.3要大膽探索,要敢于突破
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要積極轉變傳統工作理念,認識到融媒體時代對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工作的巨大影響,明確自身角色轉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敢于以“新人”的姿態重新投入到新時代的新聞工作當中。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要有敢于突破的勇氣,大膽破除因循守舊的工作方式,通過巧妙的策劃和精心的編排,使新聞報道跳出程式化窠臼,從而重新掌握輿論的話語權。近年來,央視新聞頻道不斷推陳出新,其中最受社會關注的莫過于以“網紅”直播的形式播新聞。記者們走入到現場的報道環境當中,借助直播平臺與網友展開互動,從而使新聞報道的融入感和靈活性更強。此外,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還要敏于行動,要在融媒體角色轉型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充分發揮行業基本功扎實的優勢,堅持做創新、獨特、精品節目。
3.4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念,引領正確的輿論導向
廣播電視臺作為影響較大的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官媒的性質,在受眾中有較高的公信力。因此,新聞記者在開展工作過程中,一定要堅持黨的領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與職業道德,在黨的領導和管理下開展各項工作,對社會輿論引領正確的導向,為受眾傳遞更多正能量,樹立良好媒體形象。首先,新聞記者在工作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廣播電視臺的橋梁作用,做好政府與群眾的溝通工作,切實為群眾謀福利;其次,新聞記者在工作中要做好自身角色的轉型,更好地突出廣播電視新聞的服務功能,為受眾提供有價值的信息[3]。
結語:在融媒體迅速發展信息時代,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地位受到動搖,而新媒體受到大眾的關注和接納。對此,廣播電視新聞記者應積極轉變思維方式,將融媒體的優勢和自身特長相結合,多層面提高傳統媒體的市場競爭力,擴大廣播電視新聞的影響力,引領正確的輿論導向,最終推動我國廣播電視新聞行業朝著全新和更高的階段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凌凌,黃恬恬.融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記者如何轉型[J].傳媒論壇,2020,3(19):158,160.
[2]徐茂豪.探析新形勢下新聞記者該如何面對媒體融合[J].傳媒論壇,2020,3(20):171.
[3]焦龍騰.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自我素養培育思考[J].傳媒論壇,2020,3(19):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