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杰 李茜 白杰

摘要:目的:以分析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主,實行刺絡拔罐法與尿激肽原酶聯合治療后統計其生活質量改善效果及臨床療效,以期待未來臨床得到參考。方法:通過數據收集將我院的7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納入研究,展開隨機抽取分組,35例對比組行尿激肽原酶治療,35例實驗組通過聯合刺絡拔罐法治療,觀察治療后的影響。結果:治療后,對比組提高到74.65±3.95分,實驗組提高到85.26±4.15分,實驗組的生活質量更好,P<0.05,有意義;對比組的CRP、TNF-a、神經功能分值與實驗組相比,實驗組臨床療效更高,組間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聯合刺絡拔罐法與尿激肽原酶治療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臨床指標恢復較好,值得應用。
關鍵詞:急性腦梗;刺絡拔罐法;尿激肽原酶;生活質量
在臨床上腦血管疾病最為常見有腦梗死,而表現急性癥狀的腦梗死患者,不僅對生活構成影響,而且對身體形成了直接危害。該疾病的病理機制原因表現,由于動脈粥樣硬化使得動脈狹窄,從而影響到供血,其表現癥狀有眩暈、頭痛、耳鳴等。根據數據分析,出現腦血管疾病引發腦梗死的數據為217/10萬人,而在全國發生該疾病的人數150萬人以上,達86.5%的形成殘疾,殘疾癥狀的表現以患者的肢體功能下降,不能自理為主[1]。所以,臨床上在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障礙問題,提高生活能力,需要制定科學而有價值的治療方案,傳統的藥物治療并不能做到改善,而未來保障治療的安全性、快速性,通過聯合刺絡拔罐法與尿激肽原酶藥物治療,其療效性可觀。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神經內科一病區2021年4月-2021年11月經我院確診后為腦梗死表現出急性癥狀的7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資料統計后,發現患者中男性比例大于女性,男:女為51:19;年齡差異最大患者年齡為88歲,最小患者年齡22歲,統計學計算70例患者的平均年齡在45歲。所有患者皆經過磁共振檢查或者顱腦CT的檢查后確診,病程時間小于2周,基于以下原因對其進行研究。
1.2方法
對比組:尿激肽原酶治療,藥物選自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規格為0.15PNA,通過靜脈注射,與100mL生理鹽水融合,每日注射一次,2周為一療程。
實驗組:刺絡拔罐聯合尿激肽原酶治療,尿激肽原酶的使用同上,刺絡拔罐的手法:選取側臥體位姿勢,需要給予三棱針消毒處理,選擇好穴位進行刺入,以委中、曲澤、氣端穴為主,穿刺深度3-5mm,穿刺后將制好的拔罐放置穿刺部位靜置5min,同時注意出血量。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生活質量,以腦卒中生存質量量表(SS.QOL)進行觀察,統計治療前后的評分值,生活質量越高表示分數越高;觀察治療后的指標:統計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神經功能,最高分值為42分,越高表示神經功能損傷越嚴重。
1.4統計學處理
因計量需要,需以SPSS23.0軟件進行計算,通過( ±s)表示,檢驗統計學差異使用t值完成,有統計學意義表示P<0.05。
2.結果
2.1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前,對比組評分為67.69±3.48分,實驗組為68.12±3.84分,P>0.05,無意義;治療后,對比組提高到74.65±3.95分,實驗組提高到85.26±4.15分,實驗組的生活質量更好,P<0.05,有意義,表1。
2.2兩組療效相關指標
臨床療效表示,對比組的CRP、TNF-a、神經功能分值與實驗組相比,實驗組臨床療效更高,組間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通過上述的分析,腦血管疾病為一種難治性病癥,一旦病發為急性,會快速的影響到患者的功能,而急性腦梗死病癥,患者的肢體運動會出現不同程度限制,會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需要及時展開治療。目前臨床的治療方案大多以中藥或者西藥為主,中西結合療法較為少見,而此次將通過中醫刺絡拔罐與西醫尿激肽原酶聯合治療,重在改善病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刺絡拔罐療法注重的是疏導經絡,活血化瘀,祛除邪氣[2]。在相關研究中,針刺對于腦部血流動力學有著促進的作用,可使得梗死灶邊緣區血供變強,解決腦梗死供血不足問題;而尿激肽原酶對病者的腦部血液循環以及修復腦神經起到效果,針對表現的炎癥給出改善,臨床價值非常高。
綜上,急性腦梗死患者通過刺絡拔罐法與尿激肽原酶聯合治療后,臨床指標恢復較好,生活質量得到提高,有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黃少越,洪震,郭建,等.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合人尿激肽原酶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系統的影響[J]. 家有孕寶,2021,3(10):178.
[2]韓康怡,杜佳琦,楊燕冰. 刺絡拔罐聯合肌電生物反饋治療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臨床療效觀察[J]. 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24(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