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暉
(甘肅智廣地質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
現如今,在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趨勢下,人們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也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了現代化環境保護的思想觀念, 而如何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也成為我國社會面臨的基本問題。 水資源開發利用在實現生態環境平衡發展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機構需要深入分析環境管理期間存在的不足,并結合實際情況采用高效性的應對策略加以處理。
過度開采水資源會導致一些地區內部的河水、湖水嚴重萎縮,并在季節更替過程中產生一定的干涸或斷流狀況,再加上當地地區各類工廠向河水流域所排放的大量污水, 會對水資源造成嚴重的破壞及污染,加劇我國水資源的緊缺程度,造成北方城市、南方城市出現“水質型”缺水。 現如今,水資源匱乏是限制各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尤其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水資源不足在影響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還會對人們的生存條件產生嚴重威脅。
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主要體現在水利工程的建設,大規模的水利建設會引起地震現象。 從整體視角來看, 水庫誘發地震是人工湖在蓄水前期階段所產生的, 并且與天然地震災害的產生特點存在一定的區別,因此也被廣泛稱作水庫地震。 水庫誘發地震的產生源頭具有多樣化特點, 誘震的因素和機理比較復雜。 水庫誘發地震會對附近地區的居民產生嚴重的影響,高強度地震會導致庫區范圍內出現人員傷亡的跡象,并帶來一定的物質損失,影響當地地區人民的生存發展,也是生態環境的主要地質問題之一。
地面沉降主要指的是在一定范圍內產生了地面水平面持續降低的狀況。 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趨勢下,我國人口數量逐漸增多,地面沉降現象產生的頻率越來越高,沉降的面積也日益增大。 在人口數量密集的城市地區中,地面沉降現象十分嚴重,近年來,隨著水資源的過度抽采,很多城市地區出現這種嚴重的地質災害,而且在某些靠近海邊的地區出現了海水入侵的不良現象。 地面沉降發生時會造成地表上的建筑結構及地下設施受到嚴重的破壞。 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平均每年因地面沉降現象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 億元以上。 現如今具有不同等級和層次區域性地面沉降的城市總計30 余座,如寧波、上海、無錫、杭州及北京等。
對水資源的過度開采會導致地下水環境的整體水位逐漸下降,增添了更多的潛蝕作用,巖石與土體之間的平衡被打破,當地下環境存在洞隙時就會產生嚴重的巖溶地面塌陷現象。 這種地面塌陷通常發生于巖溶區域以及城市地區當中。 現如今我國已經有諸多城市出現巖溶地面塌陷狀況,當產生此種災害后會導致所處區域的建筑物、 房屋等嚴重變形甚至倒塌,也會造成大面積田地和風景點遭到破壞,給城市的發展建設及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 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我國巖溶地面塌陷災害比較嚴重的地區主要有遼寧大連、江蘇南京、河北唐山、云南昆明,等等。 在其中破壞性和影響性較大的涵蓋了大連地區、昆明地區等。
從生態環境保護角度分析可以看出,開展科學化規劃環評工作可以針對規劃范圍內的相關要素進行一定的優化配置, 并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階段中,規劃環評也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可以為水資源開發利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但是在規劃環評工作現狀當中,往往會受到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嚴重制約了規劃環評工作的有序開展, 并引發一系列問題,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項目規劃和規劃環評在相關內容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性,因此前后兩項工作在具體落實期間無法保持一致。 某些地區想要實施規劃工作便要在規劃環評的基礎上獲得有效實施。 另外,一些地區在開展環評期間,并沒有全面探究最終的審查結果,對環境保護工作產生一定的約束。 第二,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期間,并沒有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也沒有重點關注水資源的基本特點,這便在無形當中導致項目規劃與規劃環評兩者之間出現偏離現象。
從整體視角來看,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期間,想要保障項目可以有序實施,最重要的是結合實際發展狀況創設科學化、合理化的戰略規劃方針,這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息息相關。 但是現如今很多地區的部門機構并沒有意識到戰略規劃的重要作用,在研究工作期間也沒有將戰略規劃納入重點考慮范圍內。 想要針對日益匱乏的水資源問題加以解決,便要在全國各地強化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及布局工作,并在此前提條件下逐步完善城市及鄉鎮的供水體系,為戰略規劃的合理設計提供更多的參考指標和依據。 但是在實際的戰略規劃設計期間, 很多工作人員深層次考量環境因素,這便無法從根源位置上有效解決生態環境的潛在隱患及問題,嚴重阻礙了生態環境的穩定發展。
在實施水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期間,技術標準是較為重要的核心內容,其涉及多種多樣的外界因素及內部因素,主要體現在規劃、水工和環境保護等方面。 但是在技術標準體系的實際運用期間,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這些問題的出現也造成技術標準體系無法全面發揮出自己的價值作用。 第一,在技術標準體系落實階段中,并沒有將環境管理、項目評價等工作貫徹到底;第二,在水資源項目開發利用期間,工作人員往往將工程標準放在首要位置,而沒有全面調查實際情況來合理篩選環境保護法律和措施,導致所篩選的方式方法無法滿足實際項目實施的標準和要求,進而形成水資源開發利用產生各類問題。
結合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建設項目具體情況展開深層次探析, 針對生態環境中水資源污染狀況等問題創建出了科學化的環境保護管理體系, 不斷提高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監管水平。在實際運用期間,還要結合發展情況調整并優化原有的管理體系, 為后續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穩固的基石, 實現對生態環境的全程監管目標。 相關政府部門可以派遣專業化的管理團隊深入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項目當中, 并對開發實際進程和政策落實情況全面地掌握和了解。 針對各種工作進行全面探析,有效處理開發利用期間存在的潛在問題,還要加強與各部門彼此之間的溝通互動, 在共同協調發展的背景下實現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 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趨勢下, 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全面檢測并管理建設環境,并在此基礎上搭建出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針對各項工作的信息數據展開深層次分析, 不斷挖掘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項目,保證此項目可以有效實施。
一般情況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主要是為了保證生態環境可以實現健康穩定發展,需要以整體視角展開深層次分析, 并針對各種外界因素展開綜合性、系統性的探究, 針對不同地區內部的實際情況加以勘測,并在此基礎上強化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將所有的目光和精力全部放在水環境、 水生態及水資源等方面, 并在此基礎上創建出科學完善的發展性戰略,為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針對流域和區域等地方的水資源開發利用,需要根據相應的制度標準有序進行。 在這種手段措施的幫助下才可以有效落實環境管理工作。 另外,還要針對某些重點性、特殊性地區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確保發展戰略在實施過程及內容設計等方面呈現出合理性、實用性、科學性的基本特點。 除此之外,還需要重點關注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建設項目及其自身的未來發展,綜合建設各項需求與環境條件, 逐步完善現場的資源優化配置,這樣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資源的穩定性,還可以確保水資源利用項目可以有序展開。 另外,在項目建設期間需要及時出臺針對性的施工規劃,并對生態剛性產生一定的限制性,還要對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加以探究,尤其是水資源的緊缺、污染等,要不斷加大當地水環境的管理力度,根據國家相關部門推行的制度標準有效處理重度污染地區。
對于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來說,其所涉及的項目范圍比較廣泛,在具體實施環節中,需要對生態環境展開全方位的評價,保證環境保護的策劃方案具有合理性、科學性的基本特點,針對流域生態也要創建出一定的修補方法,并在技術措施方面滿足資源開發的多方面需求,促使各項工作可以展開標準化處理,針對所構建完畢的標準體系進行規范化修整,為后續的監督工作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和科學指標。 創建標準完善的體制系統不但可以全面監測生態環境的整體質量,還可以在第一時間展開管理監督,在實用高效的管理措施的幫助下,針對水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的最終效果進行一定的評價,在根本上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健康和諧發展。
水資源利用開發的有效措施離不開節約用水,切實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可以降低整體用水規模,并減少無意義的用水量,減緩水資源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首先,在農業發展的灌溉環節當中需要加強節約用水措施。 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每年在農業灌溉方面的總用水量占據75%左右,是用水量輸出最大的部分, 但是真正用水的效率相對較低,很多水資源在運輸水源期間造成了嚴重的損耗。 所以,在農業灌溉方面具有一定的節水空間,可以通過農業科技不斷調整農業種植的結構,創建節水工程等有效措施,切實提高農業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實現節約農業灌溉水源的基本目標。 其次,工業用水也具有很大的節水潛力,根據相關調查研究可以看出,我國各地區工業事業的用水率與發達國家的工業領域用水率存在一定的差距,節水技術相對滯后。 因此,相關科研機構需要加強對污水處理技術和節水技術的研究和探析,在根本上實現提升水資源利用率、降低污水產生率的重要目標。 另外,還要在現代化科技設備和技術的幫助下,不斷優化各領域的產業結構,促使我國水資源實現循環利用,有效實施工業節水措施。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相關部門和機構需要及時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深入探析水資源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所產生的一系列影響及其原因, 并在此前提條件下運用科學合理的措施策略在根本上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及利用,進一步加快我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