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云云 余方流 洪 亮 黃新亮
(皖南醫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當前,部分教育科技公司利用家長普遍焦慮的短視心理, 研發為應試教育推波助瀾的教育科技產品。公司瞄準學校、家長和學生的應試教育需求,迎合地方政府追求教育政績的功利行為, 從市場角度看,這類教育科技產品更容易受到教育市場的短期追捧、從而獲得資本回報;這些產品缺少嚴格的驗證而粗制濫造地投入教育市場,結果是嚴重污染教育環境、阻礙學生健康成長。 另一方面,符合國家教育遠期目標的科技產品,在當前教育市場里往往在市場競爭中容易被淘汰。 更有甚者,部分教育產品違背教育規律和科技向“善”原則,致使學生價值觀偏離正確方向。 加上科技制度和倫理監管不嚴,讓偽劣教育科技產品有了可乘之機。
如何有效地防范和解決上述問題? 信息心理學為其提供了理論指導。 當老師能夠建立新知識與學生自身經驗的聯系時,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新知識才能自然聯系起來。 另一方面,教育產品要輔助提高學生注意力,防止學生“走神”。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注意力是一種聚焦于特定刺激或者特定位置的能力。 上述理論給研發高等教育科技產品帶來新的思考,本文結合醫學微生物學學科教學的體驗探究高等教育裝備的導學功能,簡介如下。
人們所熟知的教育技術定義是1994 年AECT(美國教育傳播和技術協會)對教育技術的定義,即“教育技術是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進行設計、開發、使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而教育裝備是整個教育資源中除了人力資源、自然資源(財力資源)以外的一切人工資源部分。 教育裝備是教育技術的研究對象。 開發高等教育裝備,是科技產品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運用。
作為教育服務產品,高等教育裝備應具備鮮明的學科導學功能。 目前的學科的層次一般分為四級,因此,高等教育裝備應體現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常簡稱為學科)、二級學科(常稱為專業)、三級學科(常稱為方向)。 同時應體現學科的差異化,同一個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的差異;同一個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之間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是不相同的,如醫學微生物學科的口腔、預防、臨床、影像等專業教育目標有差異性;同一個二級學科下的三級學科之間研究方法有所不同。
當高等教育裝備的學科功能形成后,大學生急需的導學功能是該門學科的學習過程,而不是教育產品提供的各種學習形式。
在高教裝備引導過程式學習中,興趣引導專欄放置首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和積極的價值感及愉快的情感體驗。 例如,本學科的結核桿菌的發現過程:結合肺結核患者的胸片和癥狀圖片簡介結核分枝桿菌在地球上肆虐多個世紀。 德國學者郭霍從1881年開始了肺結核病因的探究。 每當醫院進行結核病人尸解時,他必定到場并帶走一些結核病的標本。 經過深入的染色、培養病原菌的研究,于1882 年發現結核桿菌, 為研究抗結核桿菌的藥物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當配上圖文和視頻,在興趣專欄里將收獲超高的點擊量。 在高教裝備的知識專欄里,該學科的各種知識點可以分門別類的收藏其中,這將為學習效率的提升帶來極大幫助。 例如,醫學微生物學的知識專欄可以自由地添加細菌、真菌、病毒等知識點便于學生識記。 在高教產品的能力引導專欄里, 傾向一般能力的訓練,如訓練大學生廣泛實踐活動的能力,包括智力及其要素,同時,現代化的高教裝備信息化功能豐富,因而兼顧了特殊能力也稱專門能力的訓練,其指適應專業活動的能力如音樂能力、繪畫能力、體育能力等的訓練;通過信息化的測試軟件能夠實現能力的訓練與培養。例如,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分析生物學性狀和致病性,能夠綜合應用防治及檢查病原菌的原則;在用于測試的雨課堂軟件里設置本學科的案例分析讓學生培養對病原微生物和致病性的分析及綜合應用能力。
在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高等教育裝備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導航功能不容忽視。 這就是要求教育產品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的知識與訓練技能。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對學習方法選擇及綜合運用的意識,是學習方法正確運用的體現。 因而學習方法是學習策略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就不容易產生高效率的學習策略。 從學習心理學來看,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的一種心理活動,這種心理活動是一種對學習過程的策劃,可以成為學習者的經驗。 例如,在醫學微生物學的學習策略專欄里,設置學生的記憶策略、思維導圖策略及想象策略的相關知識和訓練習題,幫助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
單一的信息化展示,常常伴隨復雜的音頻、視頻信息,不利于學生記憶和理解。 尤其線上教學時發現單獨使用線上教學產品容易造成學生的視覺疲勞及其對知識的倦怠。
現代化的教育裝備的信息化產生的“虛化”的效應使師生產生距離感、時間碎片化;而言傳身教的傳統“實化”的效應使師生產生現場感、情感化。 因而倡導基于融媒體信息環境下“虛化”的教學和言傳身教的傳統“實化”的教學相互融合,以此提升教育質量;虛實融合、 鏈接的部分信息還可以被高教裝備記錄、保存,以此促進兩者的緊密結合。
例如,在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中利用高等教育裝備實現虛實連接。 理論課的生物學性狀及其致病性等概念較為抽象, 亦可于虛化的課程上運用網絡圖片、動畫或視頻等開展形象化的教學。 在講解病毒主題時,先觀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網絡短視頻。 再在課堂上講解“最美逆行者”:用10 天時間造出“火神山”的建筑工人,奮戰在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穿梭在城市間的快遞師傅、外賣小哥和環衛工人。 最后讓學生做案例分析和討論。
目前的教育評價體系中能力的評價較少,也缺乏相應的客觀標準。 這使得知識為主導的應試教育長期存在。 利用高教裝備信息的自動化性能、嘗試能力評價體系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質量。 研究者發現學生能力問題在英國教育與教育科技中的表現,這給國內的能力測試帶來新的思考和借鑒。 再者,學習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種能力,它是指進行學習的各種能力和潛力的總和,包括容納知識、信息的種類和數量,行為活動模式種類,新舊知識更替的能力,如何學習的能力。
在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使用案例分析題取代機械的知識點考題來測試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編輯心理測試問卷放置在軟件專欄,以此評估學生對學習策略掌握的熟練度及其運用程度。 這些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運用高教裝備的導學功能為大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提供個性化平臺。 大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是對某種學科知識、技能已經達到的某種熟練程度。 其包括大學生是否能解答某一類應用題以及解答這類應用題的效率。 大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是一種尚未表現出來的心理能量,通過老師的幫助和自己的練習而獲得的能力。 可見,實際學習能力和潛在學習能力是密切聯系的。 潛在學習能力是實際學習能力的基礎,而實際學習能力又是潛在學習能力的體現。 而高等教育裝備為這些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提供了媒介。 再者,大學生對某門學科的學習能力,可從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及學習策略三個維度去分析;學習能力還存在著個體差異。 因而要認清學生的能力特征,力求揚長避短,在高教裝備的引導下發展自己的學習能力。
運用高教裝備的導學功能亦為精準教學提供了手段。 精準教學是基于斯金納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而提出的,以流暢度作為衡量學生學習發展的指標。 如今高教裝備的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其提供了強大的保障。 它體現著教與學、知識與技能、思維與習慣、內容與形式、目標與結果的“合拍”和“匹配”。 如果完善教育科技產品選用程序,根據產品技術成熟度、教育功能、教育倫理可靠性等維度對產品進行選擇;建立由教育科技產品相關專家及法律界人士等參與的委員會,嚴把產品監管、實施過程監管機制。 這些舉措將會極大促進精準教學。
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需要教育體系中教育裝備的學科導學功能,方能引導學生高效、高質量地學習。 以醫學微生物學學科教學中的教育科技產品的使用為例,倡導構建教育產品的過程式導學、增加信息的虛實連接、減少知識評價而引導能力測評的教育功能。 借此為開展高質量的高等教育提供新產品,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高效學習提供新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