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良,魯世殿
(山東省海陽市森林資源監測保護服務中心 山東,煙臺 265100)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當前國家與人民越來越重視生態工程建設,生態林業建設對生態項目的發展有著非常顯著的推動作用,已經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國家陸續啟動了林業六大項目,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擴展各區的林業建設規模。但由于樹種選擇面比較少,樹種結構單一,缺乏多樣化的造林形式,現階段的林業發展呈現出了平面化、單調化的趨勢。鄉土樹種是自然在長期的選擇中得出的結果,不僅有著較強的適應能力,同時生長速度較快,抗病性、抗旱性、存活率等都優于其他樹種。因此生態林業建設要遵循自然規律,合理應用鄉土樹種,促進我國生態林業的建設。
鄉土樹種是指在固定區域內自然分布,或是由外部引入,長時間生存在本地的樹種,鄉土樹種是地區非常重要的天然資源。鄉土樹種的品種多,適應能力強,并且也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在林業建設中科學合理地應用鄉土樹種,不僅能夠優化當地的生態環境,同時也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當前為了提升生態林業建設的樹種多樣性,改善林種結構,各地逐漸加大了引種的使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單純意義的引種不僅無法起到改善生態林業結構的效果,反而會破壞當地的特有群落結構,甚至對整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影響。例如近年來在部分縣區大量地使用了榿木這種樹種,站在綠化的角度上來看,這是一種生長速度較快的樹種,但是在長遠發展上來看,這種樹種的大量使用未必會促進當地林業經濟的發展。本地的鄉土樹種是由長期的樹種進化或自然區域演替發展而來的,能夠很好地適應當地的各種條件,不僅具備旺盛的生命力,同時有著顯著的生態作用以及經濟價值。因此在生態林業建設中要科學合理地使用鄉土樹種,推動地區綠色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櫸木是一種常見的鄉土樹種,其自身有著多種樹種的優良特性,是一種具有很高應用價值的綠化與造林樹種。櫸木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并且抗干旱、抗瘠薄的能力都較強。由于櫸木具有較強的抗污染、抗粉塵以及抗人為損壞等特性,因此適合種植在道路、庭院、公園與山地等環境中。櫸木的樹葉主要有紅色、紫色、綠色等,其中紫色的價值最高。櫸木的樹枝向四面八方擴展成圓形,每年五月開花,果實為圓盤形,在10月份成熟。櫸木的樹形挺拔,樹干蓬勃向上,生機旺盛,片值方正整齊,能夠呈現出良好的景觀效果。除此之外櫸木也是家具制作中常用的一種材料,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
黃連木是一種常見的相同樹種,又稱為楷木、藥樹。黃;連木是落葉喬木,樹高可達25~30m,樹葉呈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葉長5~8cm。黃連木具有很強的抗旱能力,能夠抵御二氧化硫。黃連木的經濟價值與觀賞價值都很高,經常被用作山地景觀樹種。黃連木的材質較硬,也常被用作雕刻用材,且黃連木的種子能夠榨油。
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條件催生了不同的鄉土樹種,鄉土樹種的成長歷經當地環境的長久考驗,因此能夠很好地適應當地的天氣變化情況。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綠化資源的適應能力與抗逆性是非常重要的,憑借著鄉土樹種強大的適應能力,將其應用在生態林業建設中,能夠極大地提升林業建設的質量與效率,同時能夠提升林業景觀的觀賞性,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鄉土樹種仍然能夠健康成長,這能夠為生態林業建設提供很大的便捷。
與其他的綠化植物相比,鄉土樹種具有較高的性價比,長期應用在生態林業建設中,能夠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鄉土樹種的培育技術也很簡單,保證樹種存活即可。鄉土樹種能夠很好地適應種植地的自然條件,工作人員只需具備一定的樹種種植經驗,就能極大地提升樹種的種植成活率。鄉土樹種的移植也很簡單,能夠有效地減少綠化建設成本。
任何地區的鄉土樹種都有著一定的發展歷史與文化底蘊,應用在生態林業建設中,能夠起到標識的作用。據調查顯示,各個地區的居民為當地的鄉土樹種賦予了特殊的文化特色,在傳統思維與時間的沉淀中,人們對當地的鄉土樹種已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生態文明的建設,不只是要注重生態,同時也要充分的發揮出文化的作用。將鄉土樹種應用在生態農業建設中,能夠提升整體的觀賞度,同時也能夠加深當地居民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部分鄉土樹種有著一定的藥用價值,能夠治療多種疾病。例如黃連木的根、莖、葉都可以入藥。利用鄉土樹種能夠構建完善的生態系統,改善立地條件,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率。現階段有很多的鄉土樹種由于自然與人類活動的影響處于崩潰邊緣,雖然人們已經認識到了鄉土樹種的重要性,但是鄉土樹種的質量與體系與林業發展的需求差距還是較大。
現階段部分地區缺乏對于鄉土樹種的重視,林業建設部門往往更愿意選用具有較高觀賞性的樹種,但未考慮環境對樹種的影響,外來樹種有可能不適應當地的環境,導致樹種無法正常生長直至死亡。抗逆性較弱的樹種,在運輸過程中會出現不良反應,也會影響植物的成活率。種植外來樹種的生態建設成本較高,這與生態園林建設經濟性與協調性原則背道而馳,即使外來物種成功存活,在后期培育與田間管理中也會耗費大量的成本。技術人員種植經驗弱,在種植過程中出現問題,林業部門未能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這會對當地生態文明的建設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各地的生態林業部門要重視鄉土樹種,結合當地的種植條件,科學合理地選用鄉土樹種,提升生態林的建設水平,促進當地生態文明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傳統的生態林業建設觀念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林業生態環境,受到傳統建設觀念的影響,部分地區在生態林業建設中,沒有認識到鄉土樹種的價值,未建立鄉土樹種市場,生態林業建設體系中也未涉及鄉土樹種的養殖、培育與加工內容。鄉土樹種應用與開發力度不足,導致生態林業建設缺乏全面性。此外林業建設部門與政府沒有對鄉土樹種的栽培技術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鄉土樹種在林業生態建設規劃中長期處于野蠻生長的狀態。
在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中,生物因子與非生物因子存在著彼此依賴與制約的關系,因此在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中引入一個全新的樹種,尤其是外來樹種,很有可能會與當地的環境出現排斥反應,由于缺少生物因子的限制,外來物種的生長與蔓延將會不受控制,這會影響生態系統中其他物種的正常生長,甚至威脅當地生態系統的穩定。因此在生態林業建設中,要始終遵循適種樹原則,充分的發揮出鄉土樹種的作用與價值,維持生態系統中生物因子與非生物因子的平衡,穩定當地的生態系統。
經濟效益原則是充分地發揮出樹種的經濟效益,根據造林目的要求選擇樹種。生態林業建設要時刻將科學性放在首位,同時也要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通過生態環境建設帶動當地的經濟效益,使農民能夠通過林業發家致富,充分地發揮出林業經濟對當地整體經濟的帶動作用。
種植鄉土樹種有助于生態環境建設、經濟結構優化、提升當地居民的經濟水平與人均收入水平。鄉土樹種有著多種優良特征,功能與作用各不相同,大面積的種植鄉土樹種,所取得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都十分可觀。同時也能夠為社會提供巨大的經濟價值。對鄉土樹種進行繁育與改良,能夠帶動當地其他產業的發展,例如養殖業、采集業與特種種植業等,不斷的充實與壯大當地的經濟建設水平。
鄉土林木不僅能夠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同時也能夠美化環境。鄉土樹種不僅具有美化功能,同時合理的應用也能夠塑造當地的特色地域景觀。當地政府在旅游發展中要考慮生態林業建設,充分地發揮出鄉土樹種的造型功能,在交通干線道路兩旁種植景觀里種植鄉土樹種,使游客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提升城市整體的美觀度。
受到傳統的生態林業建設觀念影響,林業種植部門未考慮到鄉土樹種的價值,利用與開發不全面,沒有發揮出鄉土樹種的種植優勢。有關部門要創新生態林業建設觀念,在傳統生態林業建設管理的基礎上,加大對鄉土樹種的宣傳度,將其廣泛的應用在生態林業建設中。林業建設人員通常會認為物以稀為貴,將目光放在外來樹種或珍稀樹種上,即使這些樹種需要高昂的養育成本,也仍然在生態林業建設中大量的引進與使用。林業部門首先要在內部宣傳外來樹種的種植劣勢,介紹本土樹種的種植優勢,讓林業建設者重新審視鄉土樹種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充分地發揮出鄉土樹種自身蘊含的文化歷史底蘊,提升人們對鄉土樹種的認同感。在鄉土樹種的宣傳中要加強保護措施的宣傳,為當地的種植人員與居民宣傳科學的培育觀念,為鄉土樹種的種植奠定基礎。
在生態林業建設中,鄉土樹種的保護非常重要,部分地區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會大量地砍伐樹木,一旦砍伐速度超過了建設的速度,那么生態林業建設將毫無意義。因此林業部門要強化對當地林業資源的調查工作,加大調查力度,拓展調查范圍,繪制詳細的林業資源分布圖,為監督部門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除此之外,監督部門要構建權責分明、結構合理的監督體系,為各個部門劃分明確的工作職責與工作范圍,建立健全工作流程,明確工作目標,提升監督工作的落實效果。最后要與當地居民保持溝通,設立專項舉報電話,對提供有效信息的居民進行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使林業部門與當地居民共同努力,促進鄉土樹種保護工作與生態林業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林業建設部門選用鄉土樹種要結合當地的林業建設整體規劃以及生態文明目標,科學合理地應用鄉土樹種,發揮出鄉土樹種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效果,滿足經濟發展需求以及人民的觀賞需求。當地的林業部門要將鄉土樹種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如果在大型場地可以種植高大的樹種;公園或道路兩旁可以種植一些小型美觀的樹種,針對性地選用鄉土樹種,充分地發揮出鄉土樹種的作用。林業建設部門也要根據當地的生態建設特點構建鄉土樹種的應用體系,將成本投入結合政府規劃,組織技術人員對鄉土樹種進行開發與研究,積累鄉土樹種種植經驗,提升鄉土樹種的種植效率。
鄉土樹種在現代化的生態林業建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憑借著其具備較強的適應性與性價比,在生態林業建設中要不斷地不斷地進行推廣與應用,結合地區的生態環境經濟情況,發揮出鄉土樹種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促進作用,構建和諧穩定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