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勝平
(漢川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湖北 孝感 431600)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又被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其因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而引起,臨床可表現出身體發熱、食欲不振、呼吸困難、精神異常等癥狀,該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措施。 HIV抗體檢測為診斷AIDS的主要手段,免疫印跡法作為診斷的金標準,其通過條帶顯色與否來判斷待測樣本血清是否發生特異性抗原 -?抗體反應,進而檢測HIV抗體,具有檢測全面、靈敏度、特異性強等優勢,但此檢測方法成本較高,對于大批量的臨床標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2]。膠體層析法操作簡單、檢驗迅速,適用于急診檢測,但其常受人為、環境等因素影響,檢驗的特異度低,易導致漏診[3];而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具有診斷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等均較高的特點,同時適用范圍廣泛、篩查價格相對較低,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乙肝、丙肝、梅毒及結核等傳染類疾病的診斷[4]?;诖?,本研究探討了膠體層析法與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在HIV抗體初次篩查中的臨床價值,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漢川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利用全國艾滋病實驗室檢測管理系統于2017年3月至2021年10月收集的漢川市620例疑似AIDS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347例,女性273例;年齡29~52歲,平均(41.36±2.25)歲。納入標準:與HIV病毒攜帶者有性關系、血液接觸者;無臟器性疾病、傳染性疾病疑似患者等;臨床資料完整者等。排除標準:患有惡性腫瘤疾病者;已確診為HIV感染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疾病等)者等。研究經漢川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研究方法所有被檢者空腹、平靜狀態下進行血液采集,血液標本容量為5 mL,進行離心操作(3 000 r/min,5 min)后取血清,于-20 ℃環境下待檢。①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使用抗原為HIV1+2抗原包被的96孔微孔板,每板中含3個陽性對照孔、2個陰性對照孔及2個空白對照孔,同時對標本進行編號并選擇與之對應的加樣孔進行檢測。各標本復溶后加樣100 μL,封板后在37 ℃環境中孵育60 min,使用自動洗板機(上??迫A試驗系統有限公司,型號:KHB ST-36W)進行反復6次洗板處理,干燥后各反應孔加入100 μL底物避光反應15 min,隨后各反
應孔加入50 μL終止液終止反應,采用自動酶標儀(鄭州安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型號:Anthos 2010)進行吸光度檢測,波長設定為450 nm,檢驗人員將酶聯免疫吸附法相關參考值作為參照,進而進行檢測結果評定,空白孔數據調零,進而檢測各孔吸光度(OD)值,以OD值代表抗體水平,其中OD值>截斷值(cut‐off值)≥ 1,否則為陰性。②膠體層析法:取50 μL復溶后血清加入試劑卡加樣處,應用免疫層析原理對待測血清中HIV1+2抗體進行定性檢測。加樣后靜置15 min,當標本中含有HIV1+2抗體時,硒膠體 -?抗原則會與之相結合,隨之不僅出現抗原重組現象,同時還會被固相包被,最終產生紅線。1 h后檢測人員進行具體結果讀取,所有檢驗操作均需按照對應試劑使用說明書進行,各項檢測數量均為7次。結果判讀:檢測區和對照區有紫紅色條帶為陽性,只對照區有紫紅色條帶為陰性。③免疫印跡法:復溶后血清以1∶100比例進行稀釋,將稀釋后血清樣品加入至硝酸纖維素膜上,在37 ℃下恒溫震蕩,使待測血清與硝酸纖維素膜充分接觸、反應等。當血清存在與膜條包被的HIV1+2條帶結合時,則表明血清中含有HIV1+2抗體,結果為陽性,在此基礎上操作者通過加入BCIP/NBT底物使之與抗人免疫球蛋白G(IgG)酶結合,發生紫褐色的產色反應,檢驗人員據此進行具體結果判定。結果判讀:至少有2條膜帶(gP41/gP120/gP160)與P24帶同時出現時判定為陽性,未見HIV抗體特異性條帶出現則判定為陰性。
1.3 觀察指標①將免疫印跡法作為金標準,對比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膠體層析法對HIV抗體的檢測結果、診斷效能,其中靈敏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假陽性+真陰性)例數×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例數/總例數×100%。②通過免疫印跡法測定陽性樣本帶型分布狀況。③對比3種檢測方法的檢測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首先進行正態性和方差齊性檢驗,若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則以(±s?)表示,三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與膠體層析法檢測結果比較620例疑似AIDS患者采用免疫印跡法檢測后,194例為陽性,426例為陰性。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出192例為陽性,428例為陰性,其中有187例為真實AIDS患者,陽性檢出率為30.97%(192/620);膠體層析法檢測出陽性有190例,陰性有430例,其中182例為真實AIDS患者,陽性檢出率30.65%(190/620),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的陽性檢出率高于采用膠體層析法,但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與膠體層析法檢測結果比較( 例 )
2.2 兩種檢測方式的診斷效能比較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的特異度、靈敏度、準確度均高于膠體層析法檢測,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測方式的診斷效能比較(%)
2.3 陽性樣本帶型分布狀況采用免疫印跡法檢測陽性樣本帶型分布情況可見,194例AIDS患者中,gP160、gP120出現率為100%,其次為P24(98.97%)和gP41(97.94%),而P39、P55的出現率較低,分別為44.33%、31.44%,見表3。

表3 陽性樣本帶型分布狀況
2.4 3種檢測方法檢測時間比較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膠體層析法的檢測時間均顯著短于免疫印跡法,且膠體層析法的檢測時間顯著短于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3種檢測方法檢測時間比較(?±s?, min)

表4 3種檢測方法檢測時間比較(?±s?, min)
注:與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比,*P<0.05;與膠體層析法比,#P<0.05。
檢測方法 例數 時間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 620 74.32±5.49膠體層析法 620 73.11±2.33*免疫印跡法 620 150.43±12.36*#F值 19 377.331 P值 <0.05
AIDS由感染HIV引起,人體免疫系統中的CD4+T淋巴細胞是HIV的主要攻擊目標,使該細胞被大量破壞,進而使人體免疫功能不全甚至喪失。AIDS會對患者、家庭及整個社會造成多方面的消極影響,因此,社會各界必須加強對AIDS的重視度,主動做好AIDS防治工作。HIV檢測是AIDS防治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具有特殊性,其檢測結果是否準確與患者的臨床治療與身心健康密切相關,選取合適的血清學檢測方法至關重要。免疫印跡法是診斷AIDS的金標準,其檢測的靈敏度、準確率均較高,但由于該方法檢測成本高,在大批量樣本HIV初篩時并不適用[5]。
目前常用的HIV抗體初篩方法包括兩種:膠體層析法和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其中膠體層析法是指利用HIV抗體與硒膠體 -?抗原結合后被合成肽、重組抗原捕捉固定、顯色的原理,對HIV抗體進行定性檢測,具有檢測費用低廉、反應快速等特點,但采用該方法檢測的敏感性較低,尤其是脂血、溶血標本檢測背景影響結果判讀,造成誤診的發生,且對于窗口期患者抗體含量不高時易出現漏診現象[6-7]。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是指將特異性HIV抗原抗體與酶相互結合起來,當受檢血清樣本與特異性HIV抗原抗體發生免疫反應后,酶催化相應的底物水解,繼而發生顯色反應,從而實現HIV抗體檢測,此種檢測方式具有操作簡單、穩定性高、檢測效率高、檢測準確性高等特點[8-9]。盡管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不受脂血、溶血樣本影響,穩定性高,但由于大批量樣本操作時步驟繁瑣,且類風濕因子、異嗜性抗原的存在會使其結果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在檢測前需要了解被檢者免疫狀態,以免影響檢測進度。本研究結果顯示,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的特異度、靈敏度、準確度均高于膠體層析法檢測,但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表明采用膠體層析法、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在HIV抗體初次篩查中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與邵為榮[10]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結果還顯示,采用免疫印跡法檢測陽性樣本帶型分布情況可見,194例AIDS患者中,gP160、gP120出現率為100%,說明HIV在該類人群中較為活躍、傳染性較強,需加強HIV監測;其次為P24、gP41出現率較高,對于此類人群需做進一步隨訪,盡最大可能發現感染者。本研究結果還顯示,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的檢測時間顯著長于膠體層析法,可見對于單樣本或復查樣本的檢測時可選擇膠體層析法檢測,對于大批量樣本初篩時可選擇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以降低檢測成本。
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與膠體層析法兩種檢驗方法在HIV抗體初次篩查中各具有特點,對HIV抗體初次篩查均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對此相關人員在規范操作、保證檢測質量的同時可根據標本狀態、檢測標本量、被檢者免疫狀況等因素合理選擇檢測方法,及時進行有效綜合的檢測,取長補短,提高HIV抗體篩查質量與效率。另外,還需加強對相關干擾因素重視度,不斷提高檢驗人員綜合水平,促使其及時按照相關規則、流程、要求等進行具體檢驗,減少干擾因素對其影響,提高檢驗效率。
綜上,膠體層析法、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各有優點,這兩種檢測方法在HIV抗體初次篩查中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均較高;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的檢測時間顯著長于膠體層析法,因此,在進行HIV初抗體篩查時,應根據檢測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兩種檢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