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志英
摘要:目的:探究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重癥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效果。方法:篩選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29例患者,所有患者給予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分析治療效果。結果:換血后膽紅素水平、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pH值均低于換血前(P<0.05);換血后血紅蛋白、血糖水平值高于換血前(P<0.05);29例患者痊愈79.31%、有效20.69%。結論: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在該疾病中效果顯著。
關鍵詞:白細胞;新生兒;重癥高膽紅素血癥
重癥高膽紅素血癥可導致發生膽紅素腦病,引發嚴重神經系統后遺癥,甚者出現死亡。高膽紅素血癥為新生兒時期常見病癥,發生病因為新生兒ABO溶血癥,多數病例預后較好,少數出現血清膽紅素水平急速升高,當其水平值達到或超出新生兒黃疸干預方案中的換血標準時,會考慮采取換血療法。換血療法為搶救新生兒重癥高膽紅素血癥的重要方式,優勢在于可快速將血中游離膽紅素、致敏紅細胞、炎癥介質等快速清除。為此,本次以新生兒重癥高膽紅素血癥患者為例,旨在探究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在該疾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結果匯總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納入29例重癥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者,2020-5月為納入起始時間,2021-5月為截止時間,其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胎齡32~39(35.50±1.50)周,年齡2~11(6.50±3.50)d,出生時體質量1900~3800(2850.12±705.18)g,總膽紅素水平260.12~932.11(596.10±204.85)μmol/L,原發?。篈BO溶血癥15例、Rh溶血癥2例、G-6PD缺陷癥5例、敗血癥4例、其他原因所致高膽紅素血癥3例。
1.2 方法
換血前后叮囑患者一共禁食6h,換血前等待血源同時,給予四面光療退黃,靜滴白蛋白結合游離膽紅素、碳酸氫鈉堿化血液等,換血前30min給予10mg/kg苯巴比妥鎮靜。若為非溶血者,血源選擇與患者血型相同的懸浮少白細胞紅細胞以及新鮮冰凍血漿;ABO溶血患者選用O型洗滌血紅細胞新鮮冰凍血漿以及AB型血漿,使用前嚴格實施交叉配血試驗。換血總量為150~180ml/kg,換血前血源應在36~37℃水浴箱中溫化使用。換血方法:將患者置于空氣消毒機消毒房間、輻射搶救臺,室溫在24~26℃,取仰臥體位,對其心率、血壓、氧飽和度、體溫、呼吸等進行監測,并對其顏色、患者反應等進行觀察。過程中,防止頭部靜脈穿刺、擠壓引發顱內出血或頭皮外傷,開通四條血管通道,其中三條為靜脈通道,兩條輸血,接好濾過的紅細胞,一條為藥用,給予鈣劑;一條動脈通道為放血用。動脈多以易穿刺、表淺、血流量大的肱動脈、橈動脈。動脈留置針接三通管,其中一管端連接動脈,一端接肝素生理鹽水以便防止出現堵塞;還有一端連接長管道、輸血泵,將患者體內血液由輸血泵泵出,泵速100~150ml/h,排至費血瓶;采用輸血泵控制出入速度,放血端輸血泵位置低于患者身體水平,進、出血速度保持平衡。換血前取電解質、肝腎功、血常規、血糖、CPR等,另留2管抗凝血與2管非抗凝血以備檢查。抽、輸血同步自動進行,一般在2~3h內完成;觀察組術中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隨時對速度進行適當調整。換血后24h對心率、血壓、氧飽和度、呼吸等進行監測。換血前后,常規行電解質、血常規、肝腎功能等檢查。
1.3 觀察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3.0系統處理數據,用t檢驗定量資料(`x±s),用X檢驗定性資料(%,n),P小于0.05象征有差異。
2 結果
2.1 換血量、換血時間
換血量(547.89±123.87)ml、換血時間(134.11±43.75)min。
2.2 膽紅素水平
換血后膽紅素水平值均低于換血前(P<0.05),詳細見表1.
2.3 血常規指標變化
換血后血白細胞、血小板水平值均低于換血前;紅細胞、血紅蛋白水平值高于換血前(P<0.05),詳細見表2。
2.4 電解質、pH值
換血前后血鉀、血鈉、血鈣水平值均無差異(P>0.05);換血后pH至低于換血前,血糖值高于換血后(P<0.05),詳細見表3.
2.5 換血后臨床轉歸
換血后,所有患者黃疸均有顯著消退,臨床癥狀、體征顯著改善,29例患者中,痊愈23例,痊愈率79.31%、有效6例,有效率20.69%。
3 討論
換血療法是治療新生兒重癥高膽紅素血癥最迅速有效的方式,換血后可及時移去抗體,減輕溶血,同時使血清膽紅素水平降低,避免膽紅素腦病發生,以及糾正貧血,防止心力衰竭,效果顯著。以往換血療法會采取臍靜脈插管換血,經對比,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存在以下幾點優勢:①操作簡單,外周動靜脈開放簡單,選擇空間比較大,而臍靜脈插管時相對復雜,尤其對于日齡較大新生兒;②效果顯著,動靜脈同步換血,動脈段血液可只出不進,靜脈端血液同時只進不出,因此管道中不存在不可交換的血量。而應用臍靜脈插管抽血則存在管道死腔,會一定程度降低舊血換出率;③安全性高,臍靜脈插管為單管交替抽注,易使平均動脈壓升降發生變化,尤其是門靜脈波動會對腸道血流灌注壓形成影響,形成腸壞死,同時放血過快提升腦室出血發生率;而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輸血、抽血可同步進行,降低血壓波動、血流動力學紊亂等表現,繼而最大程度避免并發癥,提高安全性。
本次結果顯示,換血后引發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降低,分析可能因為白細胞、血小板被大量換出相關;換血后血鈉、pH值、血鉀、血鈣與換血前無差異,但均有下降,分析是因采用了枸櫞酸鹽抗凝血,枸櫞酸會在肝臟內迅速轉化為碳酸氫鈉,機體發生堿中毒后,腎臟會通過對鉀輸出量的增加,進一步對體內環境的酸堿平衡進行調節。血鈣下降,是因枸櫞酸鹽與鈣形成螯合物,因此有學者認為,采用枸櫞酸鹽換血患者不必常規進行補鈣,除非臨床表現存在低血鈣。
綜上,對于新生兒重癥高膽紅素血癥患者應用外周動脈同步換血治療療效顯著,但治療時仍需對各項換血指征嚴格掌握,并綜合評估患者生命體征、日齡、血清但攻速水平等因素。
參考文獻:
[1]李守衛,張媛媛,蔡靜靜.改良外周動靜脈全自動同步換血療法治療新生兒重度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20,27(13):1609-1613.
[2]張曉,孟瓊,游楚明,等.藍光間歇照射輔助三聯法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應用及對聽覺傳導通路的影響[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22,43(1):139-142.
[3]歐小琴,龔春竹,鄭忠梅,等.茵陳素調控HIF-1α/BNIP3通路對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大鼠模型神經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22,33(3):73-80.
[4]周婭微,董曉斐,彭研獻,等.茵陳蒿湯外洗聯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和光療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2,22(3):506-509.
[5]唐雀美,王夢雅,陳學軍,等.換血治療對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血液指標的影響和不良反應觀察[J].臨床輸血與檢驗,2022,24(1):33-37.
[6]朱艷艷,陳秀梅,王麗香,等.血清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非結合性高膽紅素血癥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5):1063-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