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要:經過了多年的系統學習后,高中生已經擁有了基本的英語學習能力,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是在英語閱讀這個教學重點上,還是或多或少地存在問題。要想在高考英語中取得不錯的成績,就需要十分重視英語閱讀教學。而“雙新”指的是新課程,新教材,其核心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教育立德樹人的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此,本文從“雙新”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雙新”背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前言: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英語教學的愈加重視,高考英語閱讀難度也隨之提升。高考中出現了很多新的閱讀篇目種類,包含著新的答題技巧。就需要高中英語教師和學生一起重新探索最有效的解題思路和解題策略。所以在高中這個升學“分水嶺”階段,加強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力度就十分必要了。同時,“雙新”的教育理念背景下,做好英語閱讀教學不只是有益于高考,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還能培養他們自身的英語素養,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實現英語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能讓未來的學習更加輕松。
一、當下高中生的實際閱讀水平和閱讀現狀淺析
(一)閱讀教學環節單調
首先,多數教師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閱讀、評價閱讀等方面缺乏合適的方法。但是,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除了老師的講授,還必須要注重“說”、“練”結合。第二,對文本的閱讀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上,老師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性的“輸入”,導致“輸出”不夠充分。教師總是“指導學生”,使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主動性,感受不到從閱讀中帶來的快樂。再次,學生所使用的教科書閱讀材料非常有限,難以找到適合他們興趣的閱讀章節,大大降低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學生閱讀習慣不好
首先,學生在語言材料中缺少解題的“工具”,生詞成為閱讀的最大障礙。有些學生一旦在句子中遇到生詞或陌生的詞組,就會急不可待地查閱詞典,完全忽略了根據上下文線索猜測詞義的練習,基本用手而非大腦思考。其次,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過分注意細節,逐字閱讀。
二、“雙新”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發揮閱讀的自主性
興趣是促使人進行一個行為的關鍵,培養高中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僅能讓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學習意識提升,還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因此教師要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行為上作出創新和改革,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英語素養。
例如,在進行必修一unit3《Travelling around》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開展一個旅途經歷收集比賽,讓學生自主搜集關于旅行的各種文章或者自身旅行的經歷,并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通過這種分享方式,既讓學生感受到了英語閱讀的樂趣,還能達到拓展英語資源的目的,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發揮閱讀的自主性。
(二)培養英語閱讀習慣,實現有效閱讀
習慣是影響人行為的很重要的依據和原因,學習習慣更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要實現高效的高中英語教學,首先就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首先是要改變學生閱讀的方式,在閱讀不那么重要的文章時,學生應大致瀏覽全文,了解基本意思;在閱讀到關鍵的段落時,學生要反復觀察,仔細篩選有效信息;另外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應盡量使用默讀,讓文章信息快速在大腦中形成反饋,找到題目的突破點。
例如,在選擇性必修一unit1《People of achievement》單元文章閱讀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快速瀏覽全文,再說出大致有哪些偉人的故事。通過這樣的快速概括文章意義的方式,可以讓學生不斷地優化自身的閱讀技巧,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最快速的方法,實現有效閱讀。
(三)增加積累和閱讀量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意在說明,閱讀量和積累量可以內化成自身的知識,在時間流逝之后還能歷久彌新,發揮巨大作用。在高中英語學習中,閱讀中的長難句和生詞是讓學生最絕望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長期的閱讀和詞匯的積累。很多學生在課外不進行英語閱讀詞匯積累,僅靠英語教材中的英語詞匯就想提高閱讀水平,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積累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地添磚加瓦,要想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效是不現實的。
(四)優化文本教學模式
“雙新”之下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有效的深度解析,而高中英語教材的閱讀主要是講故事和生活相關。旨在通過生動的情景呈現有趣的故事,拓展語言知識,提高閱讀興趣,在增加語言輸入的同時再現已學到的內容。通過情景教學鞏固和擴大語言知識,發展閱讀策略,積累閱讀經驗,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所以,當前的閱讀教學要形成一套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采用各種方式進行教學。例如:游戲法,情景導入法,合作探究法等。其目標在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建立課文與過去的經驗和知識的聯系,清除主要的語言障礙,進入閱讀狀態。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有足夠的閱讀時間,同時指導學生運用三種方法:粗讀、略讀、細讀。粗讀是指通過粗略閱讀全文,以了解全文的主要思想或結構;略讀指尋找具體細節或快速捕捉相關信息;細讀是深入研究語言重點的語言形式和內容,在特定語境下理解詞和句子的意義。
(五)利用科學合理的閱讀教學模式促進文化意識培養
在高中英語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課前閱讀-課中拓展-課后活動的過程來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老師會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與閱讀主題相關、難度適中的輔助性閱讀文章,或是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搜尋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并將相關的文字資料編成手抄報或者班級文化墻,以增加學生的文化素養,擴大他們的世界觀。
比如,在必修二unit1《Cultural heritage》中,老師會與同學們分享相關的文章,讓同學們更好地認識國內外的文化。課堂上,老師會播放與課文相關的歌曲、視頻,介紹相關的知識,并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辯論等,以促進他們的文化意識生成,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塑造必要的人格。比如,在閱讀教學中,老師會問:“Do you think it's worth it for foreigners to spend a lot of money on Christmas?Why or why not?”“How can we ordinary people protect such valuable festival culture...?”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文化意識,發揮英語文化“育人”的作用,踐行“雙新”背景下的“立德樹人”的核心理念。
結語:
總之,在“雙新”背景下,要想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就要不斷地探索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和英語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積累英語詞匯和句式,同時還要注意對英語閱讀答題技巧的掌握。只有師生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高中英語閱讀水平的突破。
參考文獻:
[1]杭秀鳳."雙新"背景下的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實踐[J].英語畫刊:高級,202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