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對創新性人才有了更為迫切的需要,同時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學需要有效地實施改革,一方面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擺脫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內容繁多、方法陳舊的問題,使其更適應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要合理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使其全面發展。因此,中學歷史教師積極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本文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此提出了一些見解。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新課標;有效
前言
新的課程標準、高質量的教育理念,全面實施了課堂教學改革,使師生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實際教學中首先,要改善課堂氣氛,使學生從中得到快樂,從而提高他們對歷史的認識;其次,要從知識結構的形成入手,為學生的記憶提供幫助,最后,還要從歷史意義的理解上下手,通過對相關歷史事件的模擬來讓學生更加容易地感受到歷史事件的重要意義。
一、初中歷史學科教育教學現狀
從當前中學歷史教學的情況來看,它的特點是:一是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在中學歷史課上,傳統的歷史課老師大多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只會把教材中的知識要點進行簡單的講解,而師生間的溝通卻很少,學生的主體性也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積極思維能力將會逐步降低,從而影響到學生對歷史的理解。第二,學生沒有太多的動力去學習。“最好的導師,就是興趣。”當一個人對一個知識點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去學習,即使沒有老師的指導,他也會從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中獲益。但是,當前的中學歷史課程教學沒有在課程設置上進行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式無法緩解枯燥的課堂氛圍,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三,缺乏教育的方式。教學方式的優化是教育教學工作不斷發展的關鍵,目前的各種教學方式中,對歷史課程的教學效果最好的方式是問題型,也就是學生提出問題,在師生和生生的共同分析中進行思考,這個過程對提升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新課標下初中歷史教學設計的有效路徑
2.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進行革命理想教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每個王朝的更替,社會的變化,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發展。歷史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新的、進步的事物取代了舊的、落后的,這也是歷史發展的規律,而非人為的意愿。所以,在教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用發展的、進步的、辯證的觀點來看待事物,從而使學生在歷史發展的大潮流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在中國的歷史上,涌現了許多英雄、偉人,他們有著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如霍去病所言:“匈奴未滅,何家為家”,他的愛國之情讓同學們為之傾倒;有人胸懷遠大,拯救危難;大禹三出不出家門,含辛茹苦,十三年,終于治水;孔子,周游諸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其膽識與堅韌,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2.2全面認真地演的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明確歷史教學的目標
新課程標準強調了“立體”的教學效果。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實現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過程目標和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之間的關系。“三維目標”是新課程標準中“獨創”的一種,它從根本上反映了新課程標準推動了素質教育。在進行教學前,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歷史素養和實施素質教育。明確的目標可以指導老師如何更好地進行教學。教師在掌握了自己的教學內容后,自然而然地就能把課堂的教學活動變得更加具有邏輯性。同時,學生還可以逐步學習歷史知識。比如,在學“新文化”這門課時,要事先對課本的內容進行分析,找出重點和難點。接著,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要知道初中的學生是在思維期逐漸活躍起來,對新的知識有很大的興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對歷史的認識還不夠透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他們更多的啟發和引導,使他們能夠全方位地了解歷史。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標志、主要地點、代表和地點的把握,可以對其主要內容進行歸納和探討。2.課程與教學目標:指導學生閱讀,理解,解決問題,并設計相關問題。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熱愛自己的國家,并有責任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責任。教學目標明確,師生關系才能更好地進行。
2.3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時代在發展和變化中,我們的教育與教學要煥發出新的生機。只有不斷地創新和發展,才能讓學生獲得新的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歷史學習效率。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要始終堅持不斷的學習態度,積極地進行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與時俱進,以學生的興趣為首要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運用現代先進的網絡技術,通過教學設計,把聲音、視頻、動畫、圖片、等多媒體媒介融入課堂,拓展教學資源,促進學生認識和學習歷史,從而更好地融入歷史教學。為保證教學內容的精確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適當地擴展歷史知識,教師可以運用微課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微課的授課時間比較短,通常為5-10分鐘。這樣,既方便了教師的內部結構,又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知識。比如,在“北伐戰爭”的課程中,老師可以分析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設計微課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將“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作為設計微課的內容。同時,老師也可以通過微課拓展學生的相關知識,使他們獲得更多的信息。有了這些材料,他們對歷史的理解就會更深。老師接著又引導學生思考:你覺得什么是導致了民族革命的失敗?然后老師帶領同學分組進行溝通。在團體活動中,同學可以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激發思維的火花,提高對歷史的認識。這種方法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氛圍。學生在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學習,獲得知識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2.4模擬歷史事件,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認識
如果要在新課標指導下進行中學歷史教學改革,必須在課堂上對一些歷史事件進行模擬,使學生能夠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來推動歷史的發展,進而理解其中的重大意義。歷史研究的重點是研究歷史上的各個重大事件,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歷史轉折點,它對一個時代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事件的影響,老師可以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重現歷史,讓學生對事件的含義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例如,在“百家爭鳴局面“的講授中,老師可以分“派系”來模仿稷下學宮的百家論戰。儒家的學生要講仁義,墨家的學生要講的是“兼愛”,而代表道家的學生,要說的是“無為”,“順其自然”。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可以更好地體會到不同的理念碰撞所帶來的思想上的升華,也可以理解百家爭鳴對中國文化發展的影響。
結論
因此,在新的課堂教學改革之后,目前的課堂教學仍有很多不足之處,理論上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實際課堂教學的需要,因此,教學方式的創新也不會就此停止,我們要積極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歷史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認識歷史。
參考文獻:
[1]羅軍.新課標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探析[J].語文課內外,2020(25).
[2]曾憲志.新課標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探究[J].各界,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