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開鑫
一直以來,高血壓都被大家當作"老年人疾病",不過近年來各大病癥都有了年輕化趨向,而高血壓也不例外。職場壓力、日常生活中不良習慣等因素,導致了更多年輕人的血壓數字"與日俱增"。
據美國國家慢性病預防中心(CDC)發布的一份全國橫斷面調查研究表明,二零一零年我國十八周歲以上成年人中的高血壓發生率超過了百分之三十三點五,預計發病人口將達到三點三億。高血壓發生率隨年齡的增加而上升,其中以十八負二十四歲組最低,為百分之九點七,75周歲以上人群最高,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二點八。也就是說,哪怕是十八到二十四歲之間的年輕人,每十個中就有一個得高血壓的。但更恐怖的是,許多的高血壓,其實從小嬰兒時候,就開始出現了。
一、高血壓并發癥的幾種特性
1、原發性
所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即與十分復雜的各種遺傳原因、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有關。而針對于這類型的急性高血壓者來說,根本就并不需要許多大師、神醫、科普論文中所說的"治本"、"去根",而更重要的,是要通過終生的服藥而很有效地調控血壓數值,以達到防止、減輕對靶臟器損害的目的。
2、繼發性高血壓
繼發性高血壓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時繼發性高血壓病癥僅是其他一些病癥的表征而已。但如果及時將原發病癥治療好并控制,繼發性高血壓病癥將有很大幾率能夠自動消失。同時可能導致繼發性高血壓的原發病變眾多,還有甲狀腺、腎上腺、垂體等內分泌病變,以及腎實質的病變,腎動脈的病變,主動脈的病變,以及血液系統的病變,當然還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以及各種異質性的病變。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藥品會升高血壓病癥,如引發由藥品繼發的高血壓病癥時,須首先予以治療。而繼發性高血壓的原發疾病診斷繁雜,牽涉多個專業,基礎診所常常漏診,而三甲公立醫院亦有漏網之魚。因此該病以早檢查早期治療原發病者為要。
二、少年兒童得高血壓的幾種原因及癥狀
2.1兒童
孩子的高血壓癥狀出現在特別早期,預防就得緊跟步伐,也得"特別早"!在孩子這個年齡段群體中,繼發性較多見,但通常繼發性高血壓的特征是血壓增高得很明顯,又或者是高血壓癥狀的癥狀成為了首發癥狀,部分兒童同樣也存在著相關原發病癥的癥狀體征,但通常無特殊。如小孩們可能出現臉色蒼白、心煩意亂、喂養障礙、多汗、易驚、生長發育延遲等,而歲數大一點的可訴以眩暈、頭疼、心慌、嘔吐等癥狀,嚴重者還會發生嘔吐、視物模糊乃至抽搐等高血壓疾病危象的出現!對孩子們而言,最典型的原發病一般為慢性腎臟病和先天性腎血管生長異常,其次為正中毛細血管縮窄、嗜鉻細胞瘤、皮質醇增加綜合征、副甲狀腺功能亢進、阻塞性呼吸暫停綜合癥、結締組織疾病和藥物影響等。只要有征兆,應立即就醫確認;如果確診,應立即進行適當處理!
2.2青少年
多見原發性高血壓,但病情較隱蔽,進一步發展較慢,且降壓常呈輕、中度的增高,一般是亞臨床癥狀,往往經過嚴格體檢方能發覺,易漏診。而這些高血壓病人大多都是由精神壓力過大、超重肥胖等原因所引起。而現在的孩子,由于喜歡吃油炸食品、喜歡喝含糖飲品,再加上吃穿都量大的嚇人,肥胖的孩子更加多見了,這也正是給少年時期發現的高血壓病打下了種子。而同時,由于工作壓力早在少年時期就大得恐怖,因此對于原發性高血壓病癥的出現也是很大的原因。尤其要當心的是,如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ⅰ型或高血糖家庭史,有慢性腎臟病、川崎病、先天性心臟病史,有心肌移植或惡性腫瘤的病史,這些群體更容易出現脂類代謝障礙和高血壓癥狀,從而使得動脈粥樣硬化的患病率明顯上升,因此必須在早期、嚴密地監控血脂和降壓。
三、預防和改善高血壓癥狀的措施
繼發性高血壓者,應及時治愈原疾病!而對于原發性高血壓,一經診斷,就應以生活行為改善、與藥物治療聯系的方法綜合處理,但二者都不能偏廢。
假如曾有人告誡你:"高血壓吃我的藥,或是不吃藥喝我的保生湯,治愈病根,停掉用藥,完全治好!"現在你就已知道了,除繼發性高血壓以外,大部分的原發性高血壓都是必須終身保持用藥狀態的,而且其副作用在合理的用藥選擇下總是能夠限制在很小,甚至大大小于臨床獲益。
年輕人的高血壓,一半以上是沒有突出癥狀或體現的,因此經常被人忽視。所以建議血糖、血脂、尿酸值升高以及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中年輕人,要定時測量血壓;除葷素搭配適當,少食油脂含量過高的食物之外,最關鍵的就是起居規律,注意休息,切勿熬夜工作,并相應增加運動時間;并盡快至醫院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測,以排除是否患有引起血壓突然上升的有關病癥,以防止因僅口服降壓藥而耽誤病情,甚至后悔莫及。
而患者必須在找出發病根源之后才能加以相應調理。臨床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又有原發性高血壓與繼發性高血壓之分,原發性高血壓的預防措施主要以生活控制與用藥控制為主,而繼發性高血壓病人在去除發病原因后,體重一般均可恢復,但同時也應注重調節膳食,維持低鹽、低脂的飲食結構,并要注重日常作息時間規律性,防止勞累,合理進行體育鍛煉,以及戒煙戒酒,病人更要重視心理調節,切勿過度興奮與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