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麗燕
摘要:目的:臨床診斷對于疾病的治療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血常規是查體的主要項目之一,血常規檢測項目內容有白細胞、紅細胞、血紅細胞等。臨床上血常規采血方式主要分為不同類型,一類是針刺方式,對患者食指、無名指、耳垂末端進行血液采集,還有一類方式為靜脈采血。雖然兩種方式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但是都屬于常規檢驗的常用手段。本次就針對血常規的檢查臨床應用進行了探究。方法:為了此次研究內容,從科室篩選部分健康體檢者作為本次的研究目標,共選定120例,對所有的研究對象實行了血常規檢查,對本次檢查對篩查貧血和白細胞減少癥方面的作用進行了評估。結果:此次研究總共有120例健康體檢者,開展血常規檢查后,對臨床結局進行分析,其中有13例體檢者確定為白細胞減少癥,還有15例患者為貧血癥狀。結論:血常規檢查有著極大的臨床價值作用,特別在篩查貧血和白細胞減少癥方面十分關鍵,臨床診斷準確率高。
關鍵詞:血常規檢查;篩查;貧血;白細胞減少癥;臨床
前言
雖然我們處于一個新時代,人們的生活智能化、信息化,但是也存在著各種問題,如生態環境問題,人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改變,這些給我們的健康帶來極大的隱患問題,特別是近些年貧血、白細胞減少癥成為當前臨床上的多見病癥,醫學中將白細胞減少癥分為不同機制,第一類為粒細胞破壞越來越多,第二類粒細胞成熟障礙,第三類為粒細胞分布不正常,第四類為粒細胞生成量降低,這些均可導致患者全身發生各類病癥,白細胞減少癥為原發病,很多患者病程發展較慢,伴有失眠、咽喉炎等表現。貧血為身體外周血紅細胞數量減少,不在正常數值內,臨床上也將貧血分為不同類型,如急性失血性貧血和慢性失血性貧血;紅細胞被破壞性貧血,因為機體內紅細胞被破壞的量完成不在機體所承受范圍;紅細胞減少性貧血,造血原料、骨髓造血微環境等方面的作用下導致紅細胞無法正常生產。一旦引發貧血會導致患者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此次從科室選定部分健康體檢者進行了研究,均實行了血常規檢測,對臨床結局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針對關于貧血和白細胞減少癥的篩選,血常規檢查的臨床應用價值性進行了評估,以此為依據,從科室選入部分健康體檢者進行了研究,共有120例研究對象,篩查開始和結束時間為2019年2月2020年11月,男女比例無太大差別,各為69例、51例,年齡在28歲及以上。對此次研究對象的年齡、工作性質、生活環境、患病史等資料進行了評估,數據結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本次篩選的研究對象均到本科室進行健康體檢,在檢查前一天,要求患者檢查當天不可進食、喝水,到院空腹血常規檢查。醫務人員正確指導患者保持坐姿體委,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鉀抗凝劑試管,對患者靜脈進行血樣采集,劑量為2mL,并在2小時候落實送檢工作。在此期間醫務人員需完成6-8次混勻,避免血樣出現凝集的情況發生。本次運用血液細胞分析儀對血樣進行了分析檢測,需根據相關說明完成各項操作。
檢測判定準則:第一,白細胞減少癥,成年人正常范圍應為4.0-10.0×109/L;外周圍白細胞計數數值<4.0×109/L確定為白細胞減少癥。第二,貧血,男性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正常計數分別為4.5-5.5×1012/L、120-160g/L;女性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正常計數各是4.0-5.0×1012/L、110-150g/L。貧血評估準則:成年男性貧血血紅細胞、血紅蛋白正常計數為<4.5×1012/L、<120g/L,女性貧血血紅細胞、血紅蛋白正常計數為<4.0×1012/L、<110g/L;各個貧血癥狀判定準則:極重度癥狀,貧血血紅蛋白≤30g/L,重度情況,血紅蛋白31-60g/L,中度表現,血紅蛋白61-9g/L,輕度表現含量未超出正常范圍,然≥91g/L。
2 結果
此次總共篩選健康體檢者進行研究,確定120例,對其實行血常規檢測,其中有92例研究對象的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等指標未發現異常,有13例研究對象確定為白細胞減少癥,其中女性白細胞計數為(3.22±0.20)×109/L的有8例,男性數值為(3.32±0.18)×109/L的有5例;并通過檢查確定有15例研究對象為貧血癥狀,顯示女性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為(5.60±0.15)×1012/L、(91.88±1.10)g/L有6例,其他均為男性,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為(3.93±0.18)×1012/L、(97.89±1.03)g/L。
3 討論
貧血是臨床上比較普遍的疾病癥狀,在對紅細胞容量進行檢測時存在相應的復雜特性,主要通過血紅蛋白進行替換。地域因素也是影響貧血發生的關鍵,如海平面區域的人群,成年女性血紅蛋白為110g/L,男性120g/L以下,女性包括孕婦,臨床上如果孕婦血紅蛋白指標低于100g/L表示貧血癥狀。在實際檢測期間,應納入紅細胞參數,孕期、巨球蛋白血癥等均會導致機體血漿數量出現上升。所以,機體內紅細胞數量無異常,也會在血液稀釋影響下造成血紅蛋白降低,容易發生誤診情況。體檢主體如果有失血情況,或者脫水癥狀都會造成血液濃度上升,身體循環血容量下降,會發生紅細胞數量低的情況,無法有效確診是否貧血。白細胞減少癥而言,外周紅細胞計數歲低于<4.0×109/L,因為屬于血液病,有著較高的死亡率。發病較為緩慢,癥狀程度輕等特性,患者有心悸、失眠等臨床癥狀。如果患者中性粒細胞、白細胞為<0.5×109/L、<2.0×109/L,會出現明顯關節疼痛感、身體無力等表現。血常規檢測顯示,白細胞總數為2.0-4.0×109/L,中性粒細胞會降低或無,白細胞低于2.0×109/L,說明確定是白細胞減少癥。
參考文獻:
[1]解麗麗. 妊娠早期膳食鐵營養指導對妊娠中晚期孕婦血紅蛋白含量的影響. 基層醫學論壇, 2019, 21(24):3193-3195.
[2]王嫻默, 肖林, 李彥林. 血常規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9, 14(16):2422-2423.
[3]梁騎, 唐中, 李君安, 等. 南充地區26336例健康體檢者血常規檢查結果分析.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20, 9(5):56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