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甲榮 濟南長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社會經濟新常態下建筑市場競爭機制日漸激化,施工企業面臨和承擔的財務風險與日俱增,如果不能切實有效地防范和規避財務風險,一旦財務風險爆發,將會給企業帶來重創,使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之中難以生存與發展。所以,深入研究可行性的財務風險防范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產生主要是由某些不可預估的問題形成的,會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進而影響企業運營及發展。進一步分析,可知施工企業內財務風險發生概率較高,且覆蓋范圍較廣,比如工作制度存在缺陷、工作流程設置不合理、部門溝通不暢、財務管理不到位等情況的發生均可能誘發財務風險,所以為切實有效地規避和防范財務風險,就需要立足于施工企業基本面,充分考慮企業業務開展實際情況、市場變化情況及財務管理工作執行情況等,綜合考慮,合理安排和實施全方位的防范措施。
總結性分析以往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發生情況,可知它具有以下特征。
1.連貫性較強
事實上,在施工企業展開工程施工生產亦或日常經營均可能誘發財務風險。盡管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已經認識到財務風險防范的重要性,積極地落實財務風險識別、評價及防范工作,但因誘發財務風險的因素較多,加之發生時間難以準確預測,這就使得施工企業在具體展開工程建設與施工的過程中可能因某一環節施工不當或者財務處理不合理而誘發財務風險,將會導致工程建設與施工無法連貫性地進行,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
2.復雜性較強
施工企業內部因素及外部因素均可能誘發財務風險,這就意味著財務風險發生可能由一種或多種不良因素影響所致,那么財務風險發生程度、發生時間、發生方式等方面均不可測。這側面說明了財務風險具有復雜性特點。
3.危害性較大
因施工產品的生產周期較長,且前期資金投入較高,后期資金回籠較慢,這一過程中如如果市場環境變化、政策調整亦或企業運行狀況不佳,那么都有可能誘發財務風險,而一旦財務風險產生,將會直接干擾到施工生產,使之無法正常進行,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1.外部因素
容易使施工企業誘發財務風險的外部因素有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市場環境變化。
對于處于發展中的施工企業正常運營會受到外部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越來越頻繁,這就使得國家宏觀經濟容易受國際經濟影響,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那么緊跟國情而發展的施工企業勢必會受到正面影響或負面影響,相應的施工企業財務風險概率較高。例如,新冠疫情的爆發給國內宏觀經濟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施工企業受到較大的沖擊,財務風險誘發概率較高。另外,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還可能受稅收政策調整、通貨膨脹、利率變動等方面的影響。
近些年來,我國建筑市場日漸規范,但市場經濟秩序并不規范、完善,可能出現資源優化配置不到位等情況,這可能給施工企業帶來負面影響,加劇財務風險發生。對建筑施工行業發展實際情況加以分析,尤其行業內大小施工企業,會發現規模較大、實力雄厚的施工企業受市場環境影響較小,加之企業內部構建相對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能夠大大降低財務風險發生概率。而中小型施工企業并沒有建立健全的市場調控機制,如如果市場環境發生變化,那么將會給施工企業帶來較大影響,或促進施工企業良好運營,或誘發財務風險發生,導致企業生存與發展比較困難。
2.內部因素
施工企業內部運行狀況不佳,可能增加財務風險發生概率,比如誘發籌資風險、投資風險。
因工程項目建設與施工具有周期較長、施工成本較高等特點,為了能夠高質高效地完成工程項目,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通常情況下施工企業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資金,購買建材、聘用施工人員、租賃施工機械設備等。如如果施工企業資金實力不強或者流動資金不足,那么就需要組織開展籌資活動,這會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施工企業的債務,從而增加企業的負債壓力,那么本企業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就可能受損,又因為宏觀經濟環境變化或市場環境變化,可能導致籌措的資金利用率不高,那么企業又可能面臨籌資風險。對當前建筑施工行業內施工企業運營情況加以了解,發現諸多施工企業均存在負債率較高、資本實力薄弱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施工企業長遠且良好發展的步伐。
所謂投資風險則是對未來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在投資的過程中可能遭受收益損失或者本金損失的風險。近些年金融市場越來越成熟,部分施工企業為了能夠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往往在施工產品生產的同時投資金融產品。而金融產品具有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如如果企業方面未能做好前期考察和風險對沖,那么投資金融產品,就意味著企業將要面臨投資風險。又因為施工企業投建工程項目的過程中可能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出現工程坍塌等情況,如此也會增加本企業投資風險發生概率。
鑒于施工企業運營過程中容易受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影響而發生財務風險的情況,應實施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切實有效地防范和規避財務風險的發生,保證企業財務狀況良好,合理地配置資金,支持業務活動,使其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推動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良好運行與發展。而現實情況則是部分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防范不當,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社會經濟新常態下,施工企業面臨新局面,把握發展風口,即可良好地運營,促進本企業持續且良好的發展。但在這一過程中應當正確認識到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尤其是財務風險,如如果防范不當,那么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重創企業。所以,為了切實有效地規避財務風險,應制定并實施健全的財務風險內控制度,以便保證企業內部運行良好,降低風險發生概率。而事實上部分施工企業所運用的財務風險內控制度存在缺陷或者漏洞,比如未能說明財務業務標準細則,導致所設置的業務標準不合理;未能詳細說明新聘用財務人員上崗要求,導致新聘用財務人員未經過崗前培訓直接上崗,在處理工作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差錯等等。
構建綜合性財務風險評估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指導財務風險識別和評估工作規范化、標準化、合理化地展開,以便制定并實施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風險發生概率。而為真正做到這一點,需要保證評估體系能夠覆蓋工程建設施工及外部環境變化。但在構建與實施施工企業財務風險評估體系方面,部分處于高增長階段的施工企業容易將重點放在業務規劃與運作方面,忽略財務風險,上級領導未能下達財務風險防范任務,下級人員未能對財務風險予以高度重視,相應的在新時期背景下更新和健全財務風險評估體系,那么在該體系指導之下所落實的財務風險評估工作與企業實際情況不相符,其有效性、針對性不強,難以指導防范工作切實有效地落實,企業可能遭受財務風險的威脅。
因財務風險覆蓋范圍較高,諸多因素均可能使其誘發,所以在加強財務風險防范之際應當注意掌握企業財務相關的信息,之后通過整合分析信息,以便相對準確地識別風險,并找出誘因,以此為切入點,制定可行性的防范措施,盡可能地規避財務風險事件。這側面說明了財務風險關聯信息共享是非常重要的。而部分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防范過程中并沒有重視并積極地進行相關信息共享,比如施工企業內財務風險防范人員與財務部門、施工部門、采購部門等各部門之間溝通不暢,相應的難以獲得詳細的、全面的工程建設施工成本相關信息,進而無法綜合分析,客觀評定企業內部是否有潛在的財務風險,這不利于財務風險防范措施的制定與實施。
在施工企業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的當下,為了推動本企業穩步運行與發展,應正確認識到財務風險防范的重要性,設置財務風險防范控制機構,制定責任制,將各項職責落實到監督控制人員頭上,貫徹落實各項財務風險防范監督和控制工作,確保企業財務資金的合理配置與應用,為本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而現實情況則是部分施工企業未能構建財務風險防范控制機構,財務風險防范監督與控制需要各部門協調配合,但因各部門更注重部門內部責任與義務的落實,未能積極地、主動地投入到財務風險防范監督與控制中,導致其實施狀況不佳,財務風險防范可能存在差錯,增加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在某些施工企業管理層中財務專業人才較少,而且不夠重視財務部門,管理層意識將會主導各項工作的落實。為了能夠有效、合理地展開財務風險防范,首先需要在企業領導、管理人員及職工之中植入防范理念,強化他們的防范意識,使之能夠正確認識財務風險防范及其實施的重要作用。基于本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及業務運作實際情況,逐一提出財務風險防范要求。在此基礎上,相關負責人應組織工作人員科學合理地制定財務風險內控制度,以便通過一系列的內部控制,來降低財務風險發生可能性。比如要求所有財務人員上崗之前必須進行崗前培訓,待培訓合格后才可上崗任職;要求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進行有效溝通,基于工程建設施工實際情況來合理地處理財務工作,避免出現財務報表不準確等問題。
財務風險評估體系主要是為了施工企業能夠對各種財務風險進行識別、量化評估,并根據不同級別的財務風險制定出相應的防范對策。所以,保證該評估體系健全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為此,需要組織財務風控委員會、財務人員、技術人員及業務人員等來共同分析和評估財務風險的發生可能性及發生原因,進而科學合理地構建財務風險評估體系,設定可行性的風險評估標準、評估方式及評估手段等等,以便后續財務風險防范的過程中能夠在評估體系指導下規范合理地展開財務風險識別與評價,基于評價結果制定可行性的防范方案,比如優化工作制度、規范內部運作流程、強化財務管理等,盡可能地規避財務風險,保證企業業務運作能夠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推動企業持續健康地運營與發展。
新時期背景下,施工企業財務管理逐漸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那么為避免財務風險發生,則需要高度重視財務風險防范,運用信息化手段來輔助該項工作,提高防范效果。為此,施工企業方面應積極引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先進技術,構建信息共享平臺,利用平臺收集、整理、分類存儲企業內部和外部信息,相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財務風險防范工作之際可隨時隨地登錄平臺,獲得相關信息數據,對信息數據加以處理和分析,從而了解本企業運營實際情況,尤其是財務方面,客觀判斷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進而實施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將風險因子扼殺在搖籃之中。
財務風險防范監督的有效落實,能夠客觀地審視各項防范工作是否到位,是否發揮作用,盡可能地規避財務風險。而為了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需要施工企業能夠成立財務風險防范監督機構,構建監督人員隊伍,使之能夠全權負責財務風險防范監督,制定健全且適用的監督機制,在該機制的約束和規范下總結分析以往的財務風險防范經驗,發現工作中容易出現的差錯和不足,進而有側重性地規劃和實施監督工作,以確保財務風險防范工作落實到地。
綜上所述,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發生概率較高,主要是諸多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均可能誘發財務風險,所以加強財務風險防范是非常有必要的。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防范不當,可能存在財務風險內控制度不健全、財務風險評估體系存在缺陷等問題,導致難以發揮防范和規避的作用,使企業可能遭受財務風險的侵害。所以,進一步強化財務風險防范是非常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