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丹,范天麗,常 景,周 杰,曾 麗
(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貿區醫院,廣東 深圳 518054)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2017 年公布的數據表明,全球有超過3 300 萬人患有房顫,而我國房顫人數已超過1 000 萬[1]。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房顫患者數量將持續增加[2]。由于房顫時血流淤滯,房顫患者發生栓塞性并發癥的風險明顯增加。其中,腦卒中是房顫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癥。與非房顫人群相比,房顫可使腦卒中風險增加5~7倍[3]。使用抗凝藥物預防血栓形成是房顫的一線治療方法。口服抗凝劑(oral anticoagulant,OAC)可降低房顫患者三分之二的腦卒中風險[4]。盡管合理抗凝是房顫管理的基石,房顫患者仍普遍存在治療率低、依從性差等問題。在澳大利亞,堅持36 個月華法林療法的房顫患者只有26%[5];在中國,只有42.4%的房顫患者能堅持24 個月的華法林治療[6]。調查研究顯示,房顫患者的疾病相關知識不足,尤其是對OAC 治療目標的不清晰,是造成其治療依從性差的主要原因[7]。因此,房顫患者掌握疾病知識是規范使用OAC 的前提[8]。而對房顫患者疾病知識的準確評估,將有助于制訂更有效的護理計劃、提高房顫患者的疾病知識水平及抗凝治療依從性[9],最終降低腦卒中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健康結局,減少社會疾病負擔[10]。針對房顫患者疾病知識的評估工具,相關報道中涉及種類較多。本研究運用系統綜述的方法,對國內外房顫患者疾病知識評價工具進行歸納、整理、分析與比較,以期為臨床護理人員選擇與應用相應評價工具、改善房顫患者疾病結局提供參考。
1.1 研究設計運用系統評價的方法,對用于評估房顫患者疾病知識的評估工具進行系統回顧和整理,并遵循PRISMA 聲明(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進行規范報告。
1.2 檢索策略以“atrial fibrillation AND knowledge AND questionnaire OR scale OR assessment tool”為英文關鍵詞,在CINAHL、Embase、MEDLINE 及PsycINFO 數據庫中進行檢索;以“房顫+知識+健康教育/患者教育+調查問卷/量表/調查工具”作為中文檢索詞,在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和萬方數據庫中檢索。檢索日期自建庫至2021年4月30日。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研究對象為房顫患者;②評估內容為房顫疾病相關知識;③評估工具需經過信效度檢驗。排除僅包括單一條目的評估工具。
1.4 文獻篩選與數據提取初步篩選出的文獻由2位研究人員進行獨立評估,若有異議則通過討論和協商解決,必要時由第3 名研究人員進行評價。使用自行設計的標準化表格提取文獻作者、出版年份、問卷名稱、問卷內容、問卷條目數量以及問卷的效度和信度。
2.1 檢索結果共檢索到相關文獻410 篇,刪除重復項后保留文獻337 篇。在閱讀標題和摘要后,刪除文獻290 篇,并對剩余47 篇文獻進一步評估。經閱讀全文及評估后,刪除不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文獻38 篇,最終納入文獻9篇。文獻檢索流程見圖1。

圖1 文獻檢索流程圖
2.2 評估工具的基本特征及評估內容納入的9項研究[11-19]共涉及10 種房顫患者疾病知識評估工具,評估內容涉及含房顫的定義、治療、癥狀、并發癥,尋求醫療幫助時的癥狀體征、卒中風險及預防、房顫自我管理及抗凝藥知識等。詳見表1。對于抗凝藥物知識評估,大部分工具僅關注傳統口服抗凝藥華法林的用藥管理知識,僅2項評估工具[11,13]基于最新的抗凝用藥進展增加了對新型口服抗凝藥的用藥知識評估。
2.3 評價工具的效度和信度在文獻涉及的10 種房顫患者疾病知識評估工具中,有5種工具[16-19]報告了內容效度指標;5種工具[11,14,16-17]通過因子分析,進行了結構效度檢驗。另有8 種工具[11-12,14,16-19]報告了Cron?bach’s α 系數,其值范圍為0.58~0.89;3 種工具[13,16,18]報告了重測信度,范圍0.53~0.90。詳見表1。

表1 10種房顫患者疾病知識評價工具基本特征、評估內容及信效度情況
3.1 相關房顫患者疾病知識問卷適用于不同的細分人群經過系統檢索,此次研究共納入9 篇文獻,涉及10 種房顫患者疾病知識評價工具,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10 種問卷雖均適用于房顫患者的疾病知識評估,但細分人群有所不同,包括:適用于新確診為房顫患者的疾病知識評估問卷[13]、適用于急診房顫患者的疾病知識篩查問卷[12]、針對接受射頻消融治療房顫患者的問卷[17],以及適用于一般門診和/或住院房顫患者的評估問卷[11,14,16,18-19]。
3.2 不同問卷評估側重內容有所不同在評估內容方面,10 種問卷均涉及房顫的定義、癥狀及治療,但僅有2 種問卷[11,16]涉及房顫并發癥相關知識、4 種問卷[11,13,15-16]涉及腦卒中風險及預防、4 種問卷[11-12,17-18]涉及房顫自我管理相關知識、2 種問卷涉及新型口服抗凝藥相關知識[11,13]。華法林作為房顫治療的常規口服抗凝藥,用藥期間的飲食禁忌較多,且需定期監測凝血情況,故導致部分患者服藥依從性較低[20]。近年來,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藥在臨床得到逐漸應用推廣,相關藥物因與食物相互作用較小、無須常規監測凝血指標等特點,對于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有積極作用[9-10]。但本研究所納入的10 種評價工具中,僅2 種涉及新型口服抗凝藥的用藥知識評估。
3.3 臨床護理人員需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適當的評價工具綜合比較檢索到的10 種國內外房顫患者疾病知識評估工具可見,比利時學者Desteghe 等[11]研制的“Jessa 房顫知識問卷”評估內容更為全面,且條目數較少、臨床應用可行性高,適用于房顫患者疾病相關知識的篩查。其余問卷的評估內容較為局限,可用于房顫患者特定疾病知識的評估。另外,與國外研究相比,我國房顫患者疾病知識評估工具的發展較為滯后,評價工具的內容尚不全面,迫切需要引進國際上已被廣泛驗證的評估工具,或基于新近研究和國內具體情況開發科學性好、適用性強的針對性評價工具,以指導臨床工作者開展實踐和研究。
合理評估房顫患者的疾病知識是優化房顫患者疾病管理、實現“以患者為中心”護理的前提。只有準確識別患者的知識狀況,才能了解其知識掌握的薄弱環節,并有針對性地設計健康教育對策,以滿足患者的個性化需求。本文通過文獻檢索分析,歸納總結了國內外10 種房顫患者疾病知識評價工具,以期為臨床護理人員提供參考,進而達到提高房顫患者臨床結局、減少并發癥及社會負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