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哲
摘要:近年來媒體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尤其是新興媒體的發展,媒體的力量逐漸強大,為此利用媒體手段來加強輿論監督是非常有必要的。媒體的監督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作用,且對懲治腐敗也有一定的促進意義。本文主要論述了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并提出了新聞媒體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
引言
新聞是社會輿論建設的重要元素,其產生之初便與輿論監督密切相連。通過新聞報道,民眾能夠更加準確、全面地獲得社會運行與管理的相關信息,并發揮自身對社會構建的意見與建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一方面民眾能夠通過多種渠道獲得新聞內容,并在信息公開與透明中履行輿論監督責任;另一方面民眾成為了新聞傳播的主體,能夠通過各種新媒體手段,利用自媒體平臺提升輿論監督效果。
1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
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能夠有效揭露社會中的違法行為,是建設法治社會良好的推動手段,新聞媒體對違法行為的披露能夠加強社會對違法行為的關注,從而進一步提升社會文明建設。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當前社會中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人們對于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度都非常高,為此,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有效的作用,對事件進行科學準確的報道,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此外,在文明社會建設中國家對貪污腐敗的懲治力度是非常大的,這就需要新聞媒體發揮關鍵作用,讓廣大群眾都認識到政府懲治腐敗的決心,從而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
2新聞媒體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的策略
2.1堅持真實性的監督原則
新聞媒體本身存在的影響力較大,且具有公開傳播的特點,所以在行使輿論監督作用時,通常都會發揮出較好的監督效果。所以,新聞媒體在開展輿論監督工作時,一定要始終堅持真實性的監督原則。新聞的生命是真實,只有確保信息真實才能促進其更好地發展,所以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也需要注重真實性。始終堅持真實性,才能進一步擴大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新聞媒體在發布消息時,一定要對一個內容進行全面的核對,滿足新聞“五性”的要求,確保消息內容符合客觀事實。從事新聞媒體工作人員在得到某件消息時,必須要對其進行深入、全面調查,掌握第一手材料。那么在報道的時候,一定要還原真實。另外新聞媒體在開展輿論監督工作時,還需要注重客觀公正,整個事件的處理工作都必須建立在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上,做到實事求是。
2.2堅持新聞傳播原則,履行輿論監督職能
真實客觀反映社會現實是新聞報道的生命,也是其履行社會監督職責的基本立足點。但是目前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內容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卻大打折扣,各種所謂的爆料貼、震驚文層出不窮,嚴重干擾了民眾對新聞真實性的辨別與思考,使得新聞監督工作步履維艱。針對此,新聞媒體在履行監督職責的過程中應回歸新聞的本質,用真實、客觀的新聞報道,還原事件真相,為民眾監督搭建更加完善的平臺。在新聞報道中,媒體人應密切關注微觀真實,即將新聞報道的“觸角”深入事件的細節中來,對新聞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等進行事無巨細的展現,以最大限度保證民眾的知情權;媒體人應關注新聞本質,即從多角度展現新聞側面,避免偏聽則暗的誤區,確保新聞監督的客觀性;媒體人應善于做出自己的判斷,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規范、社會公序良俗以及媒體人的職業道德做出判斷,避免主觀臆想,在展現新聞真實性的同時挖掘新聞深度[1]。
2.3提升媒體自身的法治意識
新聞媒體主要是對社會中的違法行為進行披露,開展輿論監督需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如果自身不具備法律意識,則很難保證輿論監督的合法性。當前,國家和政府都非常重視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希望新聞媒體能夠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讓人民群眾加大對新聞事件的關注,并自覺融入到法制化建設中來。在這種情況下,新聞媒體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識,加強對自身的約束,從而提升新聞媒體的信譽度和權威性,使新聞媒體更好的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此外,新聞媒體記者也要不斷提升道德素養和職業道德,不斷學習法律知識,加強業務培訓,進而提升綜合素質,在新聞報道中以誠實公平為報道原則,以社會責任感為己任,始終堅持黨的利益和人民利益保持一致,從而有效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
2.4創新新聞報道方式,提高輿論監督效果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輿論監督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但是如何選擇科學有效的新聞報道方式構建輿論環境,并兼顧輿論監督與輿論導向職能,則需要媒體人的深入思考。在探索新聞報道方式的過程中,媒體人應兼顧內容與形式、動機與效果,將監督職責完美地融入新聞內容中來。媒體人應準確把握時機,對新聞工作進行推進,例如抓住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對社會運行中的問題及時切入,找到輿論監督的落腳點;抓住社會新聞熱點,在網絡發酵的過程中形成監督,對相關部門工作的推進形成輿論壓力。媒體人要嚴格按照新聞規律辦事,在挖掘真相的過程中也應兼顧社會輿論的大局,避免在相關部門工作推進的過程中煽動輿論,為讓監督工作在松弛有度的環境中有序推進。媒體人應注重新聞媒體社會價值的體現,通過監督工作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及時指出社會運行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弊端,引導民眾情緒,并督促相關部門實現社會價值體系的重新塑造,以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
2.5注重監督方式方法
由于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影響力較深,所以監督的方式和方法特別重要。首先要對我國政府每一時間的工作中心進行有效的監督,只有把握好監督時機,才能最大化發揮出監督的作用和價值。然后,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工作是建立在相關法律法規上,并以相關法律法規為準繩,注重的是事實求實。所以,在開展輿論監督工作時,一定要遵循相關的要求,比如群眾性和真實性,同時需要具備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簡單地說就是哪些內容在哪個時機報道最為合適,哪些內容是社會關注的問題,報道后是否具有明顯的效果,這些內容都需要全面考慮。輿論監督的第一要點就是始終堅持與黨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一致,以服務人民群眾為目的。另外,報道必須要遵循客觀性的原則,報道的內容不能摻和一點個人的因素在內,也不能以利益為標準來衡量報道的內容,而是要始終站在社會發展的角度上,并以社會發展為標準,報道人民群眾和社會廣泛重視的事件,通過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促使社會和諧發展[2]。
2.6加強媒體監督和民主監督相結合
除了新聞媒體外,政協的民主監督也發揮著輿論監督的作用,只不過所采用的渠道有所不同,但都是基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新聞輿論監督與民主監督相比,在專業深度和預見性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對社會中一些違法事件的揭露,新聞媒體對于事件當事人沒有懲罰的權利,而政協則可以對事件當事人采取強制性行動,并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為此,新聞媒體在進行輿論監督時要能夠將媒體監督和民主監督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使媒體監督發揮顯著的效果,使兩者相互促進,從而提升輿論監督的力度。
結語:總之,在現代傳媒環境中,新聞媒體的監督的重要性不斷凸顯,民眾對于新聞質量的要求,對于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的渴望更加強烈。新聞媒體對此應進一步鞏固輿論監督地位,堅持新聞傳播原則,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實現對新聞輿論的構建,以更好地履行輿論監督職能,促進社會平穩有序運行。
參考文獻:
[1]梁晶晶.淺談新聞媒體在當今社會的輿論監督作用[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193-193.
[2]張海玲.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電視輿論監督報道之我見[J].新聞研究導刊,2018(4):15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