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設計首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以人為本,理解用戶的深層次內在的需求。在教學課堂中引入設計心理學,旨在有效啟發學生從研究用戶體驗、用戶需求出發,讓學生養成主動理解用戶心理的設計思維和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
關鍵詞:設計心理學;教學目標;人性化;用戶;運用
1設計心理學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與意義
1.1設計心理學的定義與實踐意義
著名心理學家唐納德·諾曼(Donald Arthur Norman)認為設計應該基于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幫助設計師更好地理解與設計有關用戶的心理需求和習慣行為。在產品的設計上,主張應該滿足用戶的情感、內在心理上的愉悅。國內學者柳莎認為,設計心理學是研究設計者內心,用戶心理需求以及影響這些心理的相關因素的學科。設計心理學實際上是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將用戶對于產品需求的心理融入設計并以此指導設計的一門科學。因而學生在進行設計時﹐不僅要研究優秀設計者在設計作品時的心態,同時也研究用戶在接觸產品時會產生的心理反應。以此來指導自己產品設計﹐使自己設計更好符合用戶的深層次需求。
設計心理學可以為學生提供系統的科學方法﹐促進用戶與產品的互動關系﹐增加產品的美觀性與實用性。通過對用戶的內在需求研究,學生可以對作品進行較為完善的設計﹐使其符合用戶的內心需求﹐從而能夠更好地迎接市場競爭﹐提高學生個人競爭能力。
1.2設計課程中的設計心理學
設計是以人為本為創作宗旨的,因而它的教育始終離不開學生和用戶內心世界的緊密聯系。設計創作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具有以人為本的創造性設計人才。設計是有目的的創造性活動,一個優秀的作品應該是學生與用戶需求之間的深刻交流的結果。它是具有實用和美觀的雙重屬性的。實用性是建立在不同的用戶的使用習慣﹑內在需求﹐喜好傾向等方面考慮。美觀性是設計能夠使在滿足用戶基本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美的創新,使其能夠滿足用戶在使用中的美感需求。
設計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夠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作為一名未來的設計師,學生首先要有作為“使用者”的代言人身份存在的意識。設身處地去感受和理解用戶需求,以敏銳的洞察力與心理分析能力,從用戶的選擇判斷用戶的潛意識需求,在前期調研中做到:傾聽用戶,理解用戶,感受用戶,圍繞設計實踐中用戶產生的心理現象與影響要素﹐為設計提供素材﹑設計方法和靈感來源﹐從而提高設計者的創造力。
1.3設計課程中的設計心理學有效展現
設計心理學貫穿于整個設計師設計作品過程,發揮著重要作用。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越往前發展,越需要設計心理學的理論實踐支持。所以在教學中,以啟發學生創新設計為主,鼓勵培養學生主動學會并養成自由轉換身份、轉換視角的思維習慣,重新思考、審視設計和用戶之間所存在的問題。學生要對課題進行深度觀察、體驗和分析,挖掘設計背后隱藏的真正的用戶體驗及需求。同時培養學生多角度、有計劃、有邏輯、整合思考的設計思維的習慣。例如在界面設計課程中,調研任務要從產品背景、特性及物理性結構出發,按照不同類型的人群、不同的使用習慣以及不同的使用場景進行類比、分析,比較不同用戶存在的差異,從人機交互的接觸點到使用者的生理結構等,再到使用環境、使用情景等的差異分析,整個調研過程就是一個保持“第一視角”的還原,以轉換思維方式還原用戶的體驗,記錄、比較分析形成差異的原因,真正挖掘、查找出設計的痛點所在。
2設計心理學與課堂有機結合是推動課程進行的途徑
2.1人性化理念為前提
設計的內在要求是“人”,以人為本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解決“設計”與“人”的關系問題。“人”是評價設計是否成功的標尺﹐所以學生在設計時應當符合以人為本的評價標準。在人性化設計中,用戶的需求傾向表現出的就不僅僅是對產品喜好的反應﹐而更多是升華為心理上的體驗﹐或者是喜愛或者是厭惡。設計心理學融入課堂,深入解析用戶的內心世界需求﹐可以讓學生捕捉用戶情感變化的規律用以創造設計作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理解用戶需求,使用戶體驗和創新設計接合
課堂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設計思維和設計習慣,理解用戶需求,深層次了解用戶體驗及需求。就是對用戶進行精準定位,挖掘用戶核心需求,解決設計和用戶之間問題。同時也是設計師對用戶的需求換位感知的體現。例如手機的界面設計,站在產品設計的角度,它跨越了產品造型設計和平面設計等多個專業領域,從特定的用戶的體驗調查到用戶的體驗感知預測,它所包含的調研領域涉及力學、物理學、心理學、設計心理學等領域,設計領域又可以具體到屏顯設計、界面分區設計、字體設計研究、色彩的美學及功能性設計等,所以,一個設計背后所涉及的龐大的文化、技術支撐都是設計者實現創新可能所應關注的領域。站在用戶的角度,對于界面的需求方式不同,其使用流程和對產品的設計需求也就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隨著目標用戶的細分,界面設計對于用戶需求的精準定位,要求學生們必須掌握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方法,對用戶的年齡、性別、職業、使用習慣、使用情境、使用流程等進行精準觀察、調研,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去換位體驗用戶的感受,完成痛點的精準定位。例如對于視力不好使用手機的特殊用戶,可以制造特定的用戶體驗環境,和用戶盡力保持一致,聽用戶所聽,行用戶所行,感用戶所感,從這些使用體驗調研里精準剝離、定位用戶的痛點,找到并建立設計和用戶之間的關聯,形成創新設計的切入點,真正完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設計使命。
教學中幫助學生養成從用戶角度出發的設計思維習慣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積極尋求解決方法的探索欲,從根本上培養了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和關注當下、創造未來的社會責任感。
結束語
教學課堂上引入設計心理學,旨在有效培養和啟發設計類學生的換位思考,教會學生觀察、理解生活中存在的設計問題,以人為本,去理解用戶的感受,建立對用戶體驗的深度洞察認知,真正養成從用戶出發的設計思維習慣。
參考文獻:
[1]柳莎.設計藝術心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原研哉、朱鍔譯.設計中的設計[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3]唐納德.A.諾曼、梅瓊譯.設計心理學[M].中信出版社,2010.
[4]蘆青.基于設計心理學的高校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9.
[5]盧菲菲.建立在設計心理學上的“定制化”需求[J].青春歲月,2013(23).
作者簡介:
姓名:孫惠,出生年月日:1989年11月18,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河北省石家莊市,學歷:碩士,職稱:無,畢業院校:河北科技大學,畢業專業:藝術設計,研究方向:建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