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摘 要: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自信心,能提高學生抗打擊能力和抵抗挫折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積極性,也能幫助學生培養自學能力和終生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綜合素質,以面對當下繁重的課業壓力和未來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關鍵詞:自信;課堂氛圍;成就感
美國教育家在調查很多名人的經歷后指出:“一個人事業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學識和專業技術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占85%。”我們常說,自信等于成功了一半,只有讓學生樹立學習地理的自信心,才能讓他們正確地、實事求是地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虛心求學,以適應教學改革的新要求,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中學地理學科的教學內容涉及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內容龐雜多樣。地理學科需要學生運用空間感知力和知識的聯系來綜合掌握學習內容。另外,地理知識涉及地理要素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空間位置和空間分布之間、空間和時間的變化之間等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內容,中學生對于這么大的知識體系,很難引起興趣,在學習中也是收效甚微,難以堅持下去。
地理老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中學生的心理呈現一個兩極化的狀態,一種學生是過分高估自己掌握地理知識的能力,學習過程不踏實;另一種學生是對地理學習缺乏自信心,高估了地理學習的難度,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出現自我認知混亂的狀態,不能讓自己保持持續的自信,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常常表現出無能為力的狀態。因此,需要地理老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增強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一、幫助學生建立能夠學好地理的信念
地理老師在日常教學中,要使學生樹立能夠學好地理的信念。第一步,地理老師要給學生介紹自己在地理教學中,幫助學生取得好成績的成果和效果展示,讓學生對地理老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有一個期待和信心。第二步,地理老師要使學生明確自己對他們的期許和愿望。地理老師要相信學生肯定能學好地理,讓學生與老師的期許保持一致,齊頭并進,向老師期待的目標努力。
二、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穩定的自我認知
地理老師要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和途徑,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地理知識中成效甚微的原因,如學生取得的地理考試成績較低時,告訴學生,本次考題難度比較大,學生成績普遍偏低是正常現象。假如學生取得比較好的成績時,告訴學生,可能是他們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比較高,所以地理成績提升得比較快。最后,地理老師要通過幫學生分析地理學習中的難點和易丟分點,讓學生對自己的水平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再幫學生分析原因,共同找到逐步提高地理成績的步驟和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穩定的自我認知,幫助學生樹立學好地理的自信心。
三、適當地鼓勵和激勵學生,對學生給予贊揚的語言
調查顯示,得到老師贊揚最多的學生,將來成功的幾率就越大。因此,地理老師如果想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就要多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在回答問題中,找機會表揚學生。當學生回答不上來時,盡量給學生一些提示,引導學生回答出正確的答案。當學生把正確答案脫口而出時,讓全班學生為他鼓掌,老師對其表現加以贊揚。另外,在學生中間樹立榜樣,讓他們跟大家分享自己成功的經驗,讓學生通過這些榜樣的案例,增強自己學習地理的自信,形成爭相效仿的課堂效果。此外,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表揚,如發“賞識卡”,將贊揚變成積分制,將贊揚可視化。
四、營造積極活潑的課堂氛圍,用積極的情緒引導學生
使課堂生動有趣,教學形式多樣,通過課外實踐課程能給學生帶來自信,也可以在課堂中創設情境、開展游戲教學等。在地理課堂的教學中,營造一種活潑生動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處于青春叛逆期,對事物沒有完全形成正確的認識,常常在壓力和挫折面前,表現出退縮和抗拒的心理狀態。因此,地理老師通過營造一個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緩解學習的壓力,再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帶領學生進入新奇的地理世界中,樹立對地理學習的自信,讓學生掌握地理的構造和學會觀察地域的差異,從而建立自信心。
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終生學習的能力
設計自主導學單和自主檢測單,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書本,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地理閱讀能力。可以讓學生梳理自己的知識框架圖,達成學習目標,問題的難度層層遞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成就感,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自主學習變為終身學習,最終達到想學的學習狀態,培養其自信心。
探究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自信來源,有可能來自學生平時注意觀察和閱讀相關書籍獲得大量知識積累給自己帶來的自信,還有可能來自家長帶學生去自然社會中實踐和鼓勵帶來的自信。但是學生地理課堂學習時自信的來源,很大一部分來自在地理課堂學習中獲得循序漸進的成就感以及長期學習探索積累的過程。因此,學習自信心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地理老師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運用恰當的方法,幫助學生提升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