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浩銘 朱盛萍

摘要: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產與生活方式,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自然與社會,得以繼承與發展社會實踐成果的特有行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思想是建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礎之上,將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給予升華的體現。其蘊含了"實干興邦"的勞動實踐觀、"民族復興"的勞動發展觀、"崇尚勞動"的勞動價值觀、"熱愛勞動"的勞動教育觀等內容,從根本上確立了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方向。大學生勞動教育是新時代歷史進步階梯的產物,關注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致力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是新時代永恒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體系構建
一、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體系構建研究意義
1、研究的理論意義
(1)充盈勞動教育基礎理論架構與知識體系。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勞動觀教育的發展軌跡,加強勞動觀教育的思想淵源研究,結合當代大學生勞動觀與勞動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灰色影響因子,有針對性的提出有利于大學生勞動教育進步與發展的可行性策略,將其研究成果運用于現實勞動教育過程中,必定能進一步豐富大學生勞動觀、勞動態度、勞動技能、勞動品質等基礎性勞動教育理論。
(2)有效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道德規范和政治思想層面,對大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與價值觀進行正確引導的理論準則,始終朝著符合社會所需定式發展的思想行徑,并產生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具體行為,最終得以落實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產生其應有的社會價值。其中,勞動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版塊。探索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新思路、新理念,構建順應時代發展與國際形勢接軌的主體內容,創新勞動教育育人新途徑,確立正確的大學生勞動觀、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中勞動教育理論的空白區,從而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的發展。
2、研究的實踐意義
(1)促進大學生整體素質教育。正確的勞動觀是整體素質教育的內驅動力,勞動教育在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正確的勞動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標尺。加強勞動意識的培養,讓學會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成為整體素質教育的航向標,在勞動中改善自我、重塑自我、成就自我,最終形成吃苦耐勞、勇于作為、不怕辛苦的優秀品質。
(2)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蟿趧?、愛勞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動作為的積極表現,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主要構成。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敬業前提,就是在正確的勞動觀引領下付出實踐來體現勞動價值。因此,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3)促進創新創業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中國發展的主旋律,國內已逐漸形成腦力勞動、知識勞動、科技勞動等創造性勞動,來助推動社會進步和人類發展,因此,將創新勞動觀深耕于當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培養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勞動創業觀,不僅有利于創新創業活動的發展,而且能同步推進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當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研究問題及現狀
1、大學生勞動觀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在對當代大學生勞動觀現狀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之后,將進一步從家庭、學校、社會及學生個人等層面對大學生勞動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深究其問題的本質所在,分別從大學生自我養成教育的主觀性、家庭教育方式和環境教育影響、高校在大學生教育管理的主導性和系統性、社會群眾對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政策培養等因素,為"90后""00后"大學生勞動教育體系構建提供研究依據。
2、大學生勞動觀現狀及影響因素
一直以來,黨和政府對勞動和勞動教育都比較關注和重視,勞動教育相關政策文件也相繼出臺,但是一些現象表明,大學生的勞動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問題。那么,當代大學生的勞動觀現狀到底怎樣?哪些是影響勞動觀的直接因素?這既是對過去勞動教育措施實效性的檢驗,也是改進"90后""00后"大學生勞動觀的現實基礎。通過問卷、訪談、文獻研究等方式,運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式對當前大學生勞動觀的現狀進行宏觀闡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出大學生勞動觀的影響因素,為當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對策的提供現實依據。
3、當前大學生的勞動觀還處于不自覺狀態
當今正處于政治民主化、經濟全球化、生活多樣化、交往信息化、環境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中,大學生的勞動觀不可避免地受到時代的影響,在勞動認知與勞動行為的選擇上存在矛盾現象。且從人口學變量考察,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不同民族、不同專業、不同生源地的學生勞動觀具有差異性。
4、當前大學生勞動教育的主體導向的缺失
當前大學生勞動教育中大學生個人、家庭、高校、社會尚存在一些問題,如大學生勞動概念不清晰;家庭勞動教育的理念淡薄,未進行價值觀導向培養;高校開設的勞動教育課程未成體系,較為泛化;社會群體提供的勞動機會不足、政策傾斜力度不夠;等等。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學生主體勞動缺乏自覺性;家長教育理念與方式缺乏科學性;高校教育管理缺乏系統性;社會氛圍營造缺乏全面性。
三、國內外大學生勞動教育研究文獻評述
通過學習分析了國內對勞動內涵和本質的研究、將勞動作為教育原則和手段的研究、將勞動作為教育目的和內容的研究、對勞動教育功能的研究等內容。并結合國外重要歷史人物勞動觀研究、勞動教育內涵研究、大學生勞動教育意義研究、大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研究等等??偨Y出國內外對勞動的研究都比較早,但歐美國家較早地開始將勞動和教育結合起來,探討二者之間的關系和作用,對勞動教育的實用性研究較為深入。相比之下,國內學者對勞動教育和管理的研究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國內研究缺少本土特色和時代氣息
國內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都局限于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的俄羅斯式勞動教育模式,一味地效仿和研究他國的勞動教育模式,忽視了我國特有的歷史、經濟和文化因素,把勞動等同于勞作,跟不上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等高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要求。
2、國內研究局限于素質養成領域
自素質教育提出后,學術界一直圍繞"四育"還是"五育"展開討論,勞動教育長期作為素質教育中"德育"的一部分存在,與其他幾育割裂開來單獨研究,且體罰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勞動教育的一種形式存在,忽視了勞動教育作為全面發展的杠桿作用。
3、國內學者采用實證研究較少
多數學者通過研究現階段勞動教育的內涵、內容、特征、作用、實施現狀、存在問題和原因來提出解決的對策建議,這些研究一般處于理論層面和客觀層面,缺乏實證實踐研究,缺乏體系化構建,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一定困難,也難以普及和推廣。
四、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體系構建新模式
研究按照"確定研究問題→尋求理論依據→提出研究假設→設計問卷量表→數據分析統計→研究假設檢驗→研究結論及建議"的主線,圍繞"大學生勞動教育"這一核心,站在"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以及人類社會發展戰略性高度,詮釋"勞動教育"的新內涵和新要求,針對大學生勞動觀薄弱和勞動教育缺失的現狀,從"個人、家庭、高校、社會"四個維度,構建涵蓋"理念、目標、原則、內容、路徑、保障"六大要素的勞動教育體系,體系構建框架圖如下:
從"個人、家庭、高校、社會"四個維度,構建涵蓋"理念、目標、原則、內容、路徑、保障"六大要素的勞動教育體系。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是整體勞動教育體系的方向明燈,勞動教育思維體系的基礎;目標是達成勞動教育預期結果的定位,實現每個不同階段的預期價值;原則是實踐→完善→評估→再實踐的循環過程,對教育活動的良性發展和方向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教育內容是教育目標和任務的具體化,教育途徑是教育目標實現的渠道,而保障機制也是確保勞動教育順利實施的基礎。這是教育活動的基本過程,也是科學構建大學生勞動教育體系成功的關鍵。
因此,要將大學生勞動教育全面實施并取得長足的發展與實效,首要任務在于勞動教育理念的樹立,根深蒂固的在大學生心中扎下堅實的基礎,強化誠實勞動、熱愛勞動的實質理念,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離不開勞動教育,在發展創新創造思維轉換過程中,將勞動與教育有機結合,并運用到實際的教學培育中去。其次,提升勞動教育的主觀能動性,將勞動的認知、勞動的重塑、勞動的導向進行網格式定義,使大學生主動積極的投身到勞動實習、實踐中。而要完成這一系列目標,則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廣泛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階段性與長期性相輔成。同時,勞動教育還應強化創新、創造、創聯思維,擴寬勞動教育培養的實施范圍,延伸至家庭、學校、社會等維度,實現勞動教育培養有平臺,家?;ヂ?、社會互通有渠道的局面。除此之外,還要在物質層面、精神層面、政策層面加強勞動教育具體實施的保障機制與措施。
五、線束語
勞動教育是一種發展性、以人為本的幸福教育,是以勞動為基礎的、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可持續發展教育,具有先進性、科創性、智慧性的人文素質養成活動。"以勞鑄就中國夢"深化全民勞動教育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責任在肩,科學構建大學生勞動教育體系,順應新時代的潮流,綜合勞動教育理念、目標、原則、內容、路徑及保障等多方因素,扎實推進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新導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樓錫錦.試論新時期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意義、內容及實施途徑[J].高等農業教育,2000(01).
[3]滕青,楊汝奎,方美君.關于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10).
[4]楊素云.關于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12).
[5]韓國珍.當前大學生勞動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J].學術研究,2012(31).
[6]郭麗.綜合實踐活動視閾中的勞動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2014(3).
[7]陳理宣,劉炎欣.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教育的基礎關聯和價值彰顯[J].中國教育學刊,2017(11).
[8]李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思想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1).
[9]朱文武.習近平的勞動觀探析[J].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8(5).
基金項目:
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研究)課題;項目批準號(21JDSZ3034);
作者簡介:
江浩銘(1987.11),男,漢,江西省九江市人,東華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高校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
朱盛萍(1976.08),女,漢,江西省南昌市人,江西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現任南昌工學院副校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