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如
“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重要的語言思想和理念,該理論強調:語言是一個整體,絕不是語音、詞匯、語法等各種語言部分簡單相加的和,任何企圖把語言肢解成語音、詞匯、語法等都會使語言失去完整性和真實性;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相互作用并相互關聯,學習者的讀寫能力必須與聽說能力同步自然發展。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就是將英語學科的教學內容以單元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的主題,然后圍繞單元主題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規劃,挖掘單元主線,擬定總教學目標、找準教學重難點,為單元中各版塊做到整體教學創造條件。作為一種分析、解決問題的修改方法,教學設計一直以來是英語教學過程中必可少的科學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對于當下問題進行分析,能夠形成對于可行性結論的有效推導。而英語教學相較于其他學科單元設計更加明顯的特點也就決定了英語教學在開展過程中,通過對于現代系統性理論進行有效結合,在遵循教學設計標準的基礎上,實現以單元化手段提升學生英語運用能力與水平的目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以單元為單位進行細化。之后在遵循整體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靈活安排教學時間,開展英語教學實踐活動,最終通過有效的作業設計,用以測驗學生掌握水平,并形成對于教師的有效反饋,讓教師能夠有效評價當下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并基于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修正。最終實現匹配現實教學規律,幫助學生有效掌握英語知識的教學結果。
之所以要以單元作為英語教學中的有效區分,其原因就在于課程設計者希望教學者能夠對于有限的教學資源加以合理的利用,特別是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能夠以單元為線索,形成對于整本教材的貫穿,以遞進的方式,加深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記憶,最終形成對于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有限鍛煉。并且通過課堂與課后有規律的復現,最終實現語言能力的掌握與轉化。以單位為單位開展的英語教學活動,背后體驗出的是英語教學設計者的教學理令。教師在結合自身職業水平的基礎上,在遵循單元教學的主脈絡下,不斷調整與優化自身教學設計,讓教學設計在具備更高可行性的同時,能夠真實掌握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習者更加有效解決語言能力的掌握問題,實現英語教學的科學化。
筆者以三下 Unit6 What time is it 為例開展以下探究
一、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基于三年級下冊校本課程目標細化要求的厘清,我們接著對教材進行了梳理,對各單元進行What time is it?為例進行分享。介紹我們如何從提煉大小概念入手,分析教材、分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及作業設計。
(一)單元整體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主要是談論時間和相關時間內所做的事情。Story time板塊按時間順序依次呈現了Liu Tao一天的生活作息,通過這個文本,引出本單元關于談論時間的句型What time is it?以及應答It’s...Its time for...。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進行語言交際的同時,感知到每天的生活作息都是有規律的,相應的時間段做相應的事情。Fun time 是手工制作一個鐘,通過撥動指針靈活談論時間和所做的事,通過大量的活動引導學生發現不同的作息習慣。Cartoon time則是Bobby慌亂的早晨發生的拿錯書包的故事。學生通過故事進一步感知到遵守作息規律的重要性。時間規劃不好,會帶來一系列后續問題。本單元可拓展文化內容,初步了解世界各地有時差。在綜合板塊綜合提升之后我們還可以融合繪本麗聲北極星繪本三下《fish》或者經典兒童讀物Child’s Play系列繪本中《What’s the time, Mr. Wolf?》
在整體分析單元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我們關注到語篇背后所蘊含的主題意義,提煉出大小觀念。我們會發現單元是由大觀念統領的,各課時之間是呈現出關聯和遞進關系的。
(二)單元整體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經過半年多的英語學習,對英語課程已經有了濃厚的興趣,也初步建立了表達的自信。Phonics的刻意練習,提升了他們自學單詞的能力。
本單元的話題跟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連,學習興趣濃厚。對于時間的表達,有了前面第五單元的數字基礎鋪墊,以及平時課堂口語中數字常態化表達,這個教學重點很容易攻克。生活事件的英語表達本課是小學階段第一次涉及到,生詞有點多,有一定的難度。好在學生有一定的見詞拼讀能力,只要教師注意方法引領,也不會是大的阻礙。課堂中教師應創設更多的生活化情境,給與學生實踐運用再到遷移創新的機會。可適當拓展一點學生生活中會觸及到的表達,如:Class is over. Let’s play!同時不斷鼓勵學生把前面學到的或聽到過的一些表達融合運用進對話里。比如: Class is over. Let’s open the door. Don’t shout. Don’t run.等等。拉長話倫,加強語言的滾動、實踐和遷移,提升思維力。
(三)單元整體目標分析
在教材分析,大小觀念提煉,學情分析的基礎上,我們開始設定單元整體目標。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總目標要求,設定學生在語言知識和技能、學習策略、文化意識、思維品質等方面的單元目標。
(四)分課時目標分析
有了單元整體大概念的統領和各課時小概念確立,學生學情的分析,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確定,各分課時目標就很容易出來了。
例如:
第二課時:1.通過復述Story time,創設Talk about one’s day的學習情境學習文本中剩余詞匯eleven, twelve, lunch,并學習感知please的用法,并且通過游戲活動鞏固本單元的核心詞匯和交際用語What time is it,please? It’s ...o’clock. It’s time for...2.通過思維導圖、發現歸納、chant創編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字母t在單詞中的發音,并且總結文本結構,感知并理解It’s time for...和It’s time to...的區別。3.通過小組合作,幫助學生主動建構談論時間及相關時間內所做事的類語言知識并利用Fun time的游戲活動進行文本再構,通過閱讀,表演等方式培養其綜合語用能力。4.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幫助學生對比評價不同作息習慣,對良好作息習慣有初步的認識。
在分課時目標中,我們會發現課時目標之間的有著很強的層次性、關聯性和遞進性。比如第一課時是聚類學習詞匯,初步感知時間觀念,在第二課時中就是鞏固核心詞匯,主動建構談論時間和作息規律的詞組。學生會對比評價不同的作息習慣。第三課時則是文本的多樣化表達,鼓勵學生創造性運用語言了。學生能辨析和提煉好習慣與不好的習慣。第四課時復習實踐遷移,綜合提升聽說讀寫技能。提升合理安排作息的能力。
(五)單元整體活動設計
依托分課時目標,我們對單元整體活動也進行了規劃
例如:Fun time & Sound time 教學設計
Step 1 Warming up & Revision
Let’s guess(通過猜滴答聲,猜測出物品clock,學習單詞Tick-tock)
Let’s review(通過填表、畫圖、看圖說話復習Story time,基于Taotao’s day,總結談論時間和作息的表達)
Step 2 Fun time
Let’s make(觀看制作鐘表視頻,熟悉步驟,小組合作完成制作)
Let’s learn(通過談論時間,感知please的用法)
Let’s talk(結合Story time的情境,用本板塊句型談論文本中的時間和活動)
Step 3 Sound time
Let’s fill(一聽文本:結合鐘表、表格,找出文本中出現的時間和活動,形成文本中人物作息的思維導圖)
Let’s find(二聽文本:找出字母t在單詞中的發音,聽音模仿朗讀)
Let’s conclude(三聽文本:從時間和活動兩方面,聚類歸納學習更多的還有t/t/的單詞)
Let’s chant(四聽文本:總結文本結構,感知It’s time for...和It’s time to...的區別,創編chant)
Step 4 Practice
創設談論XX’s day的情境,結合思維導圖,用本單元核心句型進行對話交流
Step 5 Discussion
對比Story time和Sound time中人物作息習慣,對其進行評價
Step 6 Summary
總結提升
(六)單元整體作業設計
“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作業改革不斷深入,我校基于校情推出了周三無作業日和低年級書包瘦身計劃。我校英語學科,則基于課標要求,以教材為載體,推出了各年級段的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的要求,不布置機械重復、無效作業,同時要不斷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和創新性,嚴格控制數量和完成的時間,充分發揮作業鞏固強化、診斷學情、提升拓展等功能。
本單元的作業設計,我們以基礎性與發展性相結合原則,注重學科關鍵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培養。既有選做課課練和補充習題的作業。又有教師設計的作業;既有書面作業又有口頭作業,有必做作業,也有選做作業,關注不同層級的學生發展。更有實踐性強,注重綜合提升的作業。單元整體作業設計,還要注重關聯性和層次性,依托“學習與理解”、“應用與實踐”、“創新與遷移”三個層級要求,設計相應的單元主題作業,提高作業的質量和效度,促進學生穩步發展。
(一)單元整體作業總目標
(二)分課時作業目標及作業設計:
例如:
第二課時:1.通過跟讀、朗讀等作業,能夠正確掌握Sound time板塊讀音,形成良好的語感。2.通過單詞歸類、選詞填空、創編chant等作業,能夠在情境中正確理解字母t在單詞中的發音,從音、形、義、用方面達到對本課核心知識的綜合理解與運用。3.通過畫圖梳理、談論作息等作業,能夠進一步梳理作息活動的邏輯順序,對良好作息習慣有初步的認識。
第三課時:1.通過跟讀、朗讀等作業,能夠正確掌握Cartoon time和Rhyme time板塊的含義及讀音。2.通過想象、補白、表演等作業,能夠在情境中綜合運用Cartoon time和Rhyme time板塊核心知識。3.通過創編結尾、表演等作業,能夠綜合運用核心句型對不同作息習慣做出評價和建議,對作息習慣的合理性有進一步的認識。
(七)單元整體學習效果評價表設計
單元教學評價,作為整個以單元為基礎而展開的英語教學的最后一步,是幫助實現閉環化的最重要環節,也是教學者與受教育進行有效互動的環節,是能夠幫助教學者有效展開教學設計與實施的重要依據。教學者通過評價環節,一方面掌握到了學習者的學習水平以及知識掌握水平,另外一方面,也能夠實現對于自身教學的思考,并建立在有效思考的基礎上,動態調整進度規劃以及教學方法。特別是在小學英語教育作為英語學習的起步階段,學習者所需掌握的知識都處于基礎階段的整體背景下,能夠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與能力遠高于掌握具體實踐知識。同時,興趣與能力也是學習者在后續能夠繼續有效學習的重要支撐,必要情況下,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中,讓學生之間與學生內部建立起彼此之間的自評、互評模式,降低學習者天然對于教師的抵抗心里,并且能夠在掌握自身英語水平的同時,形成與他人之間的有效對比。此外,互評策略的引入,也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習者之間的幫扶效應,共同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與進步。
新課程的理念與要求,在單元教學設計上得到了十分有效的體驗,在形成有效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讓小學學習者提升了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感,同時也對于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專業水平要求,教師在未來必須要注重自身的專業化發展,不斷磨練教學水平。“路漫慢其修遠會,吾將上下而求素”我們需要更加深入地去研方我們的課標和教材,更加耐心地去解讀我們的學生和課堂,單元整體計計,優化英語教學,讓單元整體設計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杜娟.2006.新課程教學問題實踐與研究(小學英語)[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杜廷云.2015.小學高年級英語單元整合策略實踐與思考[J].小學教學設計,(12):14-16.
[3]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任潔.2014.在整體中建構單元各板塊有效教學[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21-25.
[5]譯林出版社.2014.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三年級起點)三年級上冊[T].南京:譯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