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金花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展開有效教學,如何幫助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是目前語文教師應重點探討的方向與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對高中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課堂教學策略展開深入的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策略
前言
在教育領域,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以及教學改革的需要,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在中學階段,我們要建立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以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對教育的認識還不夠
在信息化的大環境下,自覺地把信息技術應用于中學語文教學已是大勢所趨。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主動地把“跨媒介”和“交流”的任務整合到中學語文教學中去。跨媒介的閱讀和溝通需要打破時空的限制,突破傳統的以課本為中心的紙質媒介,改變傳統的語文學科獨立教學的現狀,利用媒介的信息,實現隨時隨地的閱讀交流,促進多學科的融合。然而,在實踐中,仍然有一些教師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不足。目前,教師的思想觀念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問題。教師應從“跨”與“媒介”兩個層次入手。在實際教學環節,重點解決好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究竟教什么、怎么教的相關問題。
(二)提高教師的信息素質
在傳統的語言教學中,以書面形式傳播,以書面形式進行溝通與閱讀。在當今信息社會的大環境下,中學語文教育要順應時代發展,順應時代潮流。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從師生兩方面入手。教師是組織、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要使多媒介閱讀和交流的工作得到迅速的發展,就必須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熟練地將網絡技術和網絡技術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去,從而形成一個開放、豐富、現代化的高中語文課堂。
(三)教師教學評價不夠科學
教學活動與教學評價是相互關聯的,傳統的教學評價不能與跨媒介的交際學習任務相銜接和匹配。跨媒介溝通與學習任務組是一種將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活動,在進行教學評估時,要注重分層評定,并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層級。如果繼續采用傳統的教學評估方法,將很難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
二、“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教學設計
2.1了解媒介
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目的在于讓同學們能夠接觸到不同的媒介,對不同的媒介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在資訊科技尚未如此發達的時代,報紙、書刊在社會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過去的一段時期內,報紙、書刊一直是大眾傳媒的主流媒介。傳統的報紙、書刊、廣播、電視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而互聯網、移動電話由于其便捷、快速的特點,正日益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流媒介,并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將進酒》這首古詩詞的教學中,若老師僅僅要求學生簡單地朗誦其內容,或者直接解釋其內容,則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恰當地利用聲音來渲染詩歌的氛圍,為詩歌營造一種情感氛圍,加強詩歌的感染力,使詩歌具有更深層次的求知欲。而在《雷雨》的教學中,老師們可以通過播放《雷雨》中的電影、電視劇、話劇等來提高教學效果,因為視頻的逼真性,,能夠給學生帶來直觀的視覺沖擊,讓學生可以真實地感覺到雷雨到來前天氣的這種悶熱,以及雷雨到來時戲劇沖突的爆發。在課堂上運用多種媒介,既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又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多種媒介。
2.2加強對學習資源的整合
在傳統的中學語文教學中,老師過分依賴于課本的內容,缺少了對教學內容的擴展和擴展,導致了課堂內容的匱乏,課堂的吸引力不足,學生的參與程度也不高。因此,在跨媒介的閱讀和傳播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將新媒介的內容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與生活相結合、與時代接軌、與科技相結合,使其更具魅力。老師的工作重點是兩個方面。一是要注意甄選高質量的資源。媒介導入教學資源豐富、復雜、繁瑣、零碎。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強化對教學資源的甄別與篩選,提高教學資源的整體素質。在選擇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根據學生的身體、心理和學習的認識,將各種資源進行整合,充分發揮資源的多樣性。同時,要注意有針對性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在發現問題、論證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論證問題,提高判斷力。第二,教育資源和活動的聯系。教師在課堂上運用教學資源,主要是以教學活動為載體,使學生獲得經驗、感悟、理解,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著一個中心話題展開。因此,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諸如“閱讀”、“溝通”等主題活動來引導學生形成較為成熟的觀念和思維方式。比如,人教版高一下冊第2單元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學習戲曲作品,通過閱讀鑒賞或者編排演出等活動。理解戲曲情節的沖突,人物鮮明的特點,戲劇語言的特點,戲曲風格的多元化。因此,在教材的選擇上,教師可以將文學劇本和劇評文章結合起來。在教學計劃的設計上,也要以此為中心,進行角色扮演、戲劇編排、劇本改編等活動,使學生能切身地感受到劇中人物的個性、戲劇情節的沖突,全方位感受戲劇的魅力所在,從中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滿足學習需求。
2.3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主動地為學生創造出與之相適應的、具有現實意義的教學環境,使他們能夠從中體驗到“跨媒介”和“交流”的快樂。教師在創造情景時,要注意情景的開放性、多元性和挑戰性,使學生有更多的選擇、發揮和展示的空間。例如,高一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講授,主要是透過專題討論,使學生能有條不紊地陳述自己的意見與主張。因此,教師在進行跨媒介的閱讀和溝通時,可以根據當下熱點事件、熱點問題,把課堂作為記者招待會的環境,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的社會身份,走上講臺。學生從不同的媒介、不同的途徑獲得相關的資訊,在甄別、評判時,強化歸類與整合,深入地思考與討論,并將自己的觀點與觀點結合起來。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可以進行理性思考,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結語
總之,把“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融入到高中語文實際教學活動當中是時代的選擇,也是現代教育的必由之路。在語言實踐中,教師要正確地使用現代媒介,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從而達到培養具備核心語言能力的人才。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自覺地培養學生的媒介意識和媒介素養,教會學生運用各種媒介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參考文獻:
[1]方紅英.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設計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1(11):9.
[2]趙悅涵.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研究[J].成才之路,2021(31):130-132.
[3]楊曉雪.“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