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婉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玩又是孩子的天性,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農村小學校相較于城市的小學生來說,英語學習起步較晚,缺乏語言環境,父母也缺乏相關知識,造成小學高年級與初中英語銜接困難,學生對英語缺乏興趣,缺乏對英語的正確認識。《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課堂游戲在農村小學英語課堂的必要性
理想的英語課堂教學應向學生提供一個較好的外語學習環境,即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使用英語的場合和機會,農村孩子與外界環境接觸較少,在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中,很難用到英語。因此,讓學生“沉浸”在使用英語的環境中(即我們常說的“語境”,進行有意義的交際活動,并能激勵學生參與到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教學活動中來。英語課堂游戲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學習環境。運用得當的英語小游戲,雖然只占課堂教學的短短幾分鐘,卻能為課堂教學帶來良好的效果。尤其重要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小游戲,能迅速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濃厚的興趣長久保持下去,形成外語學習中有利的非智力因素。這種潛在因素的不斷增長無疑對以后的英語教與學產生巨大而積極的影響。所以引入課堂游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游戲引入是教學的一個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部分,利用恰當的游戲引入新課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趣途徑,也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如:我在上《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這節課的時候:
T:Today, I have a new friend.guess who is he?
Ss: a cartoon?
T:(出示圖片) he is Mr. bear. Say hello to Mr. Bear!
Ss: hello!
MR. Bear: hello, everybody, I'm Mr. bear. Do you love me?
S: yes.
T:now,I will divided you into two groups. This is for group Boy that is for group Girl. Are you clear?
S: Yes.
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將學生進行了合理的分組,為學習新課做了鋪墊,而且由于學生急于想知道教師手里的東西究竟是什么,從而促使其動腦筋、動口。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比教師交代該節課的任務的做法要來得自然和輕松。課堂上可開展許多生動活潑的游戲,如猜謎、開火車、找朋友、擊鼓傳花等。小學生具有很強的競爭欲望,在活動時強調學生活而不亂,動靜有序,要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學習,注意盡量安排集體游戲,特別是需要集體配合和體現合作精神的游戲。這樣既可以操練語言,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二、課堂游戲在農村小學英語課堂的可行性
1.小學生喜歡游戲
小學生最喜歡的莫過于游戲,在游戲中學生動手、動腦,能提高學習興趣。小學兒童注意的根本特點是:無意注意占重要的地位,有意注意正在發展,還沒有達到完善的程度。善于了解學生興趣發展的特點,就有助于掌握、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例如:高年級兒童對學習過程本身更有興趣,將教學內容置于游戲中,不僅抓住了學生的興趣,而且也體現了無意注意的規律。
7-10歲兒童的注意力可維持20分鐘,10~12歲約25分鐘,12歲以上兒童可維持30分鐘左右。注意的穩定性是從事學習活動所必須的,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可以緩解疲勞,調節腦力活動,并且能夠使兒童在40分鐘的整個課堂中較好的保持注意的穩定性。從而使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鍛煉。
2.游戲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手段。
小學英語怎么教,先要問學生怎么學。對于他們來說,學習是件嚴肅的事情,但是學習的過程可以是輕松、刺激和興奮的。利用游戲來迎合學生的需要,無形之中就能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在學習中十分容易疲勞,注意力持續時間不長,影響教學效果。讓孩子在唱唱、跳跳、聽聽、畫畫、玩玩、學學中獲得知識,學生學得就會輕松,感覺每一堂英語課都是不同形式的快樂大本營,自然也就對英語學習有了興趣。
4.促進兒童身心發展。
美育游戲教學要求兒童開展積極的、多方面的身體活動,這些活動能緩解疲勞、讓人快樂。游戲經常結合畫畫、唱歌、繞口令等,令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對美的含義的理解,有利于陶冶情趣。
三、把握游戲教學的幾個特性,科學合理地開展游戲教學
游戲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在玩中學,即通過活動使學生熟練掌握英語,提高他們的聽力和表達能力。在課堂上要有機結合游戲,使游戲能夠起到真正的作用。為農村高年級學生學習英語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1.游戲教學是為了迎合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實效性要求能在情景對話中運用。教師對游戲的把握要準確,不能使教學游戲成了純粹的游戲,實效性是游戲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點。如,在學習表示顏色的英語單詞時,我設計了幸運大轉盤的游戲:做一個活動的轉盤,上面有十種顏色,教師問:What colour is it? Can you guess?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猜紅色,有的猜綠色,有的猜黑色,有的猜藍色;最后教師轉動轉盤,猜對的學生可以加分或者得到小貼紙。這種游戲目的性很強,學生的參與面也很廣。
2.游戲的開展能夠是學生在交往中得到語言的鍛煉
英語游戲教學的主要功能就是創造英語交際的環境,在逼真的情景中學生運用所學的英語做游戲。課堂上的對話游戲要能使他們真正掌握知識,能把英語運用于交際。
3.游戲是為了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趣味性是游戲活動的靈魂,沒有趣味便不能稱之為游戲,也就失去了它自身的意義。學生對游戲失去興趣,也就不會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環節當中。
4.游戲的形式應多樣化。
俗話說:“把戲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戲,玩過幾次后就沒有新鮮感了。所以要不斷設計新游戲,不斷翻新游戲。如,在黑板上畫出幾個抽象的圖形讓學生猜。T: What's this in English?學生有的把圓形猜成一個球,一個蘋果,一個橘子,一個鐘等;有的把方形猜成一本書,一幅地圖,一扇窗戶等。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所學的詞語來表達。這樣的游戲學生喜歡玩,而且可以常玩常新。
5.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得成就感
游戲本身可激發學生的興趣,但不代表學生就不需要教師的鼓勵。同樣是玩游戲,可是學生參與的程度、表現的情況都因人而異。對那些在游戲中表現出色的學生給予肯定性、贊美性的語言,可使他們獲得的成功和進步內化為穩定的動力機制。鼓勵也要適當地進行,不切實際的言語,在小學生看來同樣會令他們感到不好意思。為使評價能保持長久的激勵作用,可定期累積統計一下學生在參與游戲活動中獲得的小獎品(如小貼紙)和加分情況,并評出游戲表現出色學生或小組。
四、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游戲運用的點滴反思
在小學英語的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經常利用游戲。課堂上唱唱跳跳,說說演演,形式花哨,十分熱鬧。時間一久,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最初的學習熱情急劇下降,原有的興趣正逐漸地不復存在。雖然課前教師不遺余力的精心設計組織來吸引學生興趣,課上學生走來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甚是熱鬧,但課后,學生懵懵懂懂,一知半解。一學期下來,學生則普遍捧著課本迷惑地望著老師。原因不難發現,安排不合理,學習沒及時鞏固,知識沒能螺旋上升,直接導致教學的畸形。面對如此頻頻告急的教學危機,這不能不引發我們的反思。
當前,小學英語教學正在日益走向開放,日益充滿活力。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小學英語教學雖然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靠說說唱唱玩玩鬧鬧。因為培養興趣主要是為學習英語,游戲只是小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的一種手段,是幫助學生學好英語的一種有效教學形式。因此,我們在激發學生對學科的興趣的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課堂表面的“活”,“樂”,“玩”中,不要片面追求跨學科的學習、愉快教學和活躍的教學氣氛,那樣會導致小學英語教學中出現非英語活動過多的現象。如果在英語課堂上只熱衷于游戲、表演、繪畫、唱歌等等,只能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實際上陷入一種新的少、慢、差、費的境地。我們要深刻領會《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這一理念,要注重學科本身,使學生從學得后產生的成功體驗來不斷滋長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不學習語言規則,不掌握相當的詞匯,英語的應用能力就是空中樓閣”,語言知識本身具有的魅力,才是學生持久學習的驅動力,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小學英語教學需要學生活動,但這種活動應是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而不是過多的非英語活動。小學英語教學應致力于學生英語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必須依靠具體、生動的聽、說、讀、寫等英語實踐活動,讓學生盡可能多地直接接觸英語材料,把時間和精力用在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上,用在基本技能的訓練上,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英語學習,興趣為先。孔子也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樂”指的正是“興趣”。游戲運用于農村高年級小學生的教學中,讓兒童在玩中學、做中學,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原則,這正是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游戲教學也是現今學校普遍采用的英語教學法,在課堂上合理科學地開展游戲教學,能為英語教學帶來巨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