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嬌
摘要:自二十一世紀以來,深度學習在幼兒教育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既關乎著幼兒的健康成長,也引導著幼兒的終身發展。然而,幼兒在教學活動中通常是淺嘗輒止,因此很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針對這一現象,以深度學習理論為基礎,通過對教學活動中幼兒主體、問題情境、師幼互動、個性創造四個方面進行現狀分析,為探索幼兒深度學習思想在教學活動中的實踐應用提供理論支撐,從而構建一個幼兒主動學習、深入學習、相互學習、相關激勵的教學新場景。
關鍵詞:幼兒教育,深度學習,教學模式,場景建構,教學建議。
一、深度學習理論
深度學習是一種“學習者以發展高層次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以綜合知識為內容,積極批判性地學習新知識和新思想,將其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并將現有知識轉移到新的情境中。深度學習理論起源于信息技術的研究領域[1]。它是基于人工智能和人腦學習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的新理論[2]。
二、幼兒深度學習理論反觀教學活動現狀
2.1主體性的缺乏
兒童深層次學習是以兒童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學習過程。準確識別兒童角色是兒童深層次學習產生和發展的基礎。然而,學前教育課程中的兒童也缺乏主觀性,這主要反映在教師很少給兒童機會,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因此,在實踐中教師常常把兒童當作“旁聽者”、“觀眾”或“陪練”來看待。以至于,兒童的學習只是表面現象,無法真正站在兒童的立場和視角了解他們的興趣所在。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也只是期望,他們能夠獲取知識、技能等方面的進步。如果教師對表面上的“和諧”感到滿意,那么從長遠來看,他們將越來越忽視促進兒童深層次的領導思維和學習。
2.2情境的虛設
孩子的學習離不開環境。適當的情境為兒童提供了轉移和利用已有經驗、深刻理解新經驗的機會,有助于提高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會制造虛假的問題情境,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孩子深入學習。以中產階級科學活動的“豬觀”為例。首先,教師引導孩子感知桃花紙、復印紙、紙板和牛皮紙的透光率,并猜測紙張的透光率與紙張厚度有關。其次,老師介紹了“小豬吃了不好的食物和肚子痛。它吃了什么?”根據問題,建議對豬做一個透視圖,即在頁面的腹部分別粘貼不同的紙張,并通過光線檢查頁面的腹部,以比較不同紙張的透光率。但是孩子們未發現佩奇的肚子里什么都沒有。因此當錯誤的問題情境暴露出來時,真實感消失,兒童參與的積極性降低,無法全身心投入。他們沒有時間探索和比較紙張的透光率,也沒有時間思考和理解“紙張越薄,紙張的透光率越好”。由此可見,虛假問題情境的創設很難維持兒童持久的學習興趣,引導兒童進行深入學習。
2.3互動性的減少
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幼兒高水平思維的發展主要是通過師生互動來實現的。然而,教師與兒童在教學活動中的互動往往表現出較低的認知狀態,這主要體現在教師的提問和反饋上。從教師提問的角度來看,教師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兒童發展認知的特點,例如提出的問題不夠具有開放和啟發性,幼兒的思維被‘封閉’起來,無法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索。據研究表明,教師對問題的認知水平對學生的回答水平有著至關性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2.4創造性的缺失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開創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級復雜的思維,它是一種有自己的特點,具有創建性的思維。然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缺乏個性化的創造力,在這樣一個“包容性”的科學過程中,兒童沒有機會進行獨立的調查和個性化的創作。他們所經歷的只是簡單的觀察和模仿操作的膚淺學習。這說明,兒童的深度學習并不是單一維度的,而是各領域彼此關聯、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一張網絡。
三、基于幼兒深度學習理論的課程建構
3.1以問題為深度學習的導向
通過積極地思考、深度的學習,結合孩子的心理及個人能力,進行正確的發散式思維引導,積極鼓勵孩子積極探索和思考,不是讓孩子進行困難的學習,而是一種基于解決問題的學習。通過發現問題、建立問題、分析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真正改變傳統教學方式,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觸發兒童主動深入的學習。使幼兒積極參與到問題探究的活動中來,促進幼兒探究能力的發展。
3.2以實踐為深度學習的支撐
通過課程實踐,總結經驗,實踐得真知,明確教學目標,培養孩子的實踐技能,并通過孩子的表現和狀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目標,真正實現讓孩子們融入實踐,融于實踐,在實踐中探尋真理,發現真理,以實踐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檢驗知識和真理的準確性。同時教師應該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過程不能脫離實踐,啟發幼兒,引導幼兒深入思考,讓孩子自己得到答案后,才能更好的學習,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快速提高。
四、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教學建議
4.1落實幼兒學習主體地位,確立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教學目標
樹立平等的對話教學理念,確立“兒童在前,教師在后”的主體關系,明確教師和兒童之間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關系。幼兒們不再是教師的復刻版,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一個擁有自己的觀點和態度,自己的語言和思維的一個積極的學習者。落實教師的教學以兒童的學習為基礎,否則教學會偏離學習的規律和學習的目的,變得毫無意義,時刻關注兒童的學習過程,關注兒童學習過程的整體投入,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支持,引導兒童深入學習。
4.2提供高質量的提問和反饋,促進幼兒高階思維發展
對于提高幼兒高階思維的發展,高質量的進行提問和得到的必不可少。首先如何引導幼兒進行提問,引發幼兒進行深入思考,需要提高幼兒的求知欲,提高問題的有效性,因此教師需要做到,緊跟教學內容以及孩子的興趣愛好及時進行引導,促進幼兒認知水平的多樣性和層次性。
4.3建構良好教學環境,支持幼兒創造性表現
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對于幼兒的發展至關重要,幼兒可以在支持與鼓勵的環境中擁有更多的積極體驗、自主探索、協商合作、思考和創造的空間,同時教學環境的建立與教師息息相關,從而引導幼兒進行學習,進行個性化的表達和表現,促進全面發展,使兒童能夠敢想敢做,支持兒童的創造性表現,提高兒童深入學習的可能性。
五、結語:本文以深度學習理論為基礎,首先對幼兒深度學習理論進行剖析,之后針對該理論對教學活動進行現狀分析,通過對幼兒主體、問題情境、師幼互動、個性化創造等四方面進行論述,基于此現狀和深度學習理論,進行以問題、實踐、成果為主要內容的課程建構,更好地促進更深入地學習,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相互學習,形成激勵,建立一個符合幼兒幼兒深度學習的新型教育模式,深化深度學習理論思想的在幼兒教育領域的實踐應用。最后通過教學建議深化課程內容,對課程進行實踐分析。
參考文獻:
[1]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2]華愛華.幼兒游戲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4.
[3]孫銀黎.對深度學習的認識[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版),2007(01).
[4]李彩玲,祖靜.基于幼兒深度學習誘發條件的探索[J].遼寧教育,2020(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