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燕
摘要:學校與家庭是密不可分,學校教育離不開父母的支持,而家庭教育又離不開學校的科學引導。教育要取得成功,必須與家庭教育步調一致、相互補充、形成合力。加強家校合作,構建和諧校園,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在家庭與學校之間的交流中,校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班主任;家校溝通
前言:
班主任的教育者,領導者,組織者。因此,它既要兼顧自身的教學工作,又要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指導學生的學習、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組織有效的課堂活動,盡量營造和諧、舒適、向上的生活環境。
一、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意義
教師要結合自己多年的實際工作經歷和對中學英語教育的認識,總結和歸納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義。首先,要做好課堂上的工作。班級的組織與領導是其工作的重要內容,班級秩序、班級風氣、學習氛圍、師生關系、學生關系等都是以班級的良好管理為基礎的。其次,就是指導。初中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教師要經常對他們進行指導和幫助,要時時刻刻注意他們的身體和精神,培養他們的良好的個性。
二、中學班主任的工作內容
1、堅守一項準則。在中學班主任工作中,一個標準就是在平時的工作中,要用到一定的標準,特別是在獎勵和懲罰上,要一視同仁。一般情況下,優秀的學生更容易被老師所喜歡,而成績差的學生則會受到老師的歧視。所以,在具體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一視同仁,不恰當地對待,不但會導致好學生的不良行為,而且也會妨礙學習成績的提高。近幾年,本人在班主任的具體管理上,始終堅持著一條標準,一視同仁地處理好成績和學習成績差的錯誤,這樣既能讓同學們信服,也能改變班風,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2、激發雙方的主動性。在中學班主任工作中,充分發揮“兩個主動性”:(1)尊重每位學生,充分利用業余時間與同學們進行交流、互動,消除對班主任的恐懼,從而使學生對班主任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尊敬,從而營造出一種和諧的教學環境。(2)鼓勵同學們主動、自覺地參加各種班級活動,讓每位同學都有表達自己的權利。(3)要求所有同學參與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建立起一個輪班制度,使每個同學都能在課堂上盡到自己的責任,提高自己的責任心,為班級的管理做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4)在所有的教學活動中,不能忽視任何一名學生,特別是在重大活動中,所有的學生都要各盡所能。
三、家校溝通的方式
1、構建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多元化協作機制
父母是兒童成長的「第一教師」大多數父母都相信,子女的教育是學校的事情,將子女交由學校來處理。這一錯誤的理解,使學校的教學工作出現了許多問題。家庭是一個人個性的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因素。學校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家長意識到自己的職責,重視家庭教育,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學校開展“家長學校”活動時,要使父母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增強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水平和對學校教育的支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心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舉辦了一系列的講座,并在“家長學校”中進行了家長的培訓和對孩子的教育。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多樣的家庭活動,使“親情”成為“家校合作”的載體,父母、子女共同參與,從而達到“教育”目標。初中生步入青春期后,一些兒童的逆反心理比較重,對子女的教育也比較困難,因此,在學校里通過一些家庭活動來為父母和學生建立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比如,由學生自己創作、制作、制作、制作家庭親情劇,由家長和兒童扮演主角,邀請同學、家長一同觀看。同學們上臺、離開教室,增加了他們的自信,擴大了他們的表現空間。通過親子互動,讓父母了解兒童的思想和想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2、通過獲得父母的認同來建立老師的權威
老師們都有這種經驗:如果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步伐保持同步,那將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因此,老師不妨在首次家訪時,認真觀察、了解每一位家長的學歷、專業狀況,并從他們的話語中,盡可能地了解他們的性格、愛好、特長。這樣一來,家長們在與父母的接觸中,就能有條不紊地擺出事實,講道理,更容易得到家長的認可、信任和尊重,而家長們也會自然而然地將對老師的尊敬傳達到自己的子女身上,從而增加他們對老師的尊敬。
班主任要想建立自己的聲譽,就要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關注,要在其萌發的時候,及時地發現并進行指導。
3、傳授父母科學育子的方式
正所謂知子不如父。在不同的時間和原因中,父母要注意兒童的心理和心理問題,并進行心理輔導。在平時的工作中,父母要做到“三勤”,就是要勤查孩子的思想反映;注意觀察兒童的學習心態;要多和孩子談心,及時地開導他的心理障礙。對于由于階段性體質較弱、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應給予適當的表揚,減少批評,使其“趕隊”;對因與學生、教師之間的爭執而影響學習積極性的,要耐心勸解,熱心協助。此外,父母在跟孩子談話時,不僅要教他“怎樣做”,還要教他“這樣做”的原因,要用理性的方法來說服他,談話也要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這樣會有更好的效果。
在進行思想教育的基礎上,運用獎勵、批評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獎勵主要是精神上的,物質上的。例如:學生在測驗中表現優異,除了得到學校的嘉獎外,可以得到父母的口頭表揚,還可以通知親戚朋友,可以增加表揚的范圍;學習用品、日用品也可以優先購買,還有公園、游戲機、看電影等。
結語:
總之,通過家校之間的有效溝通,讓家長與老師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家長和老師之間的聯系也更加緊密,更準確地掌握了學生的成長,形成了一種教育合力,可以針對性地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循著正確的人生軌跡良性發展,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它是所有教育的出發點和基礎,是一個整體社會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強化家校關系,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教育全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新時期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家校合作調查分析[J].陸亮.好家長.2018(07)
[2]初中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實效性問題研究[D].王秋霞.魯東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