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亞娟,張學軍,劉俊岐
(河南科技大學 經濟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國經濟快速發展,但經濟發展帶來收益的同時,也加重了環境的污染,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并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發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基于國家對環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密切關注以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更傾向于購買環保型產品的理念,各國紛紛倡導低消耗、低污染的低碳化生產經濟。中國作為當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更有責任和義務發展低碳經濟,而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低碳經濟的重要環節[1]。
企業低碳化生產問題吸引了大量的學者去探討和研究,學者們就低碳經濟的內涵、范圍界定及管制等方面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也有一部分學者結合博弈論的知識探討不同主體之間的行為策略來更深入地研究我國企業低碳化生產的問題。基于此,筆者在歸納和總結當前我國關于博弈論視角下企業低碳生產行為的相關文獻基礎上,梳理現有研究存在的問題,并對未來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議,以期對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幫助。
本文研究的文獻來源于中國知網學術期刊論文庫,發表時間截至2021年6月9日,將檢索到的文獻通過人工篩選和剔除重復文獻后,共取得有效文獻248篇。其中,北大核心文獻和CSSCI文獻共有130篇。
通過對文獻的歸納與整理,筆者得到如圖1所示的折線圖。從圖1可看出,我國對博弈視角下企業低碳化生產的研究開始于2004年。2004年—2008年,文獻發表量只有幾篇,處于萌芽期。2009年—2012年,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和研究該領域,2012年總文獻發表量為23篇,其中核心文獻發表量為13篇。2013年至今,文獻年發表量基本穩定在較高的數量水平上。

圖1 博弈視角下我國企業低碳化生產的研究文獻狀況
縱觀國內基于博弈論視角下企業低碳化生產的現有研究文獻可知,學者們主要從兩種路徑來進行探討和分析:一種是定性分析,采用理論方法進行探討;另一種是定量分析,通過構建博弈模型并求解分析得出更為客觀的結果。
丁偉偉和熊小青[2]從博弈論的視角分析企業環保行為,通過對博弈原理的邏輯考察,歸納出政府規制在企業環境責任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為了實現云南省石化產業低碳、集約、多元化循環發展,朱江濤[3]通過對金融支持云南石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結合云南實際,提出發展石化低碳經濟應采取的對策建議。陳志恒和劉欣博[4]分析了中國參與低碳經濟全球博弈的戰略定位、戰略取向以及競爭策略,認為中國可以轉變經濟的發展模式,以合作共贏作為基本方針,實現成為全球低碳經濟引領者的戰略目標。
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的文獻主要從理論層面上界定了低碳經濟,宏觀闡述了企業生產與環境方面協調發展的應對策略,有助于我們基于博弈論視角初步探索我國企業的低碳化生產,但這種研究路徑下討論的博弈主體不夠全面并具有較強的主觀性。
在有限理性的假設條件下,根據博弈主體數量的不同,筆者將采用定量分析的文獻主要分為兩主體博弈和多主體博弈并分別進行梳理。
2.2.1 兩主體博弈。在兩主體博弈的文獻中,“政府—企業”博弈研究最為常見,學者們就政府向企業征收碳稅還是提供減排補貼以促進企業進行低碳生產持有不同的意見。王文舉等[5]認為地方政府通過向企業征收碳稅,提高了企業的碳排放成本,促使企業進行碳減排。而周德群等[6]則認為企業想要實現低碳化,僅靠企業自身的低碳發展意愿是不可行的,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扶持,因此,地方政府為企業提供一定程度的減排補貼更有助于企業實行低碳化生產。但大多數學者將政府懲罰與獎勵同時納入考慮,即在碳稅與減排補貼政策結合運用的背景下,探討企業與政府的最優減排決策。如果企業實施低碳發展策略,則政府對企業進行獎勵性補貼,且補貼的額度與企業的減排效果相關;如果企業選擇傳統發展模式,則政府會對企業進行懲罰[7-8]。
在兩級供應鏈博弈中,學者們主要研究供應鏈上制造商、供應商和零售商等兩兩主體之間的減排博弈策略選擇。蘭梓睿等[9]假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為制造商和供應商兩個群體,建立以上下游企業為主體的演化博弈模型,以得到上下游企業綠色創新投入的演化穩定點并分析了其進行綠色創新投入與不進行綠色創新投入的策略選擇。范如國和沈文英[10]建立博弈模型,以供應鏈上低碳企業無公平偏好為參照,對比研究了低碳企業具有公平偏好時,消費者低碳產品購買傾向和政府補貼對供應鏈企業決策的影響。
在“企業—企業”博弈中,大多數學者研究兩個同類型企業之間的碳減排博弈行為。如孟凡生和韓冰[11]建立了有限理性下裝備制造企業進行減排行為的演化博弈模型,通過穩定性分析揭示裝備制造企業實施低碳技術創新的動力因素和創新的驅動機制。但也有一些學者以不同類型的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對企業減排行為的策略選擇進行分析。趙令銳和張驥驤[12]假設市場上存在分為企業A和企業B的兩種類型企業,每次在企業A與企業B之間隨機配對進行博弈,建立有限理性企業的減排行為的演化博弈模型,來分析企業的策略選擇問題。
兩主體博弈直觀地分析了博弈雙方在面對減少污染和低碳化生產時所做出的最優策略選擇,但是在實行企業低碳化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主體更具有多元性,不僅局限于兩個主體。顯然,兩主體博弈分析不夠全面、深刻,因此有部分學者從三主體博弈的角度去分析企業減排生產問題。
2.2.2 三主體博弈。以博弈視角研究企業低碳生產行為的文獻中,涉及三主體博弈的文獻并不多。徐建中和付靜雯[13]研究了“企業—政府—第三方監管機構”的三方博弈,構建了低碳背景下企業、政府及第三方監管機構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在碳減排過程中三方主體的演化規律及影響系統演化至理想狀態的影響因素和機理。周維良和劉敏[14]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作為兩個相對獨立的博弈主體進行分析,構建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間的博弈模型,求解三者之間的均衡解,分析了各自的最優決策及影響因素。劉小蘭和李潔云[15]討論了“政府—企業—消費者”三者之間的博弈行為,構建了3個主體組成的模型,對三者在博弈中的決策進行分析,研究影響每個主體決策的因素,以期有效提高低碳減排的效率。
通過對文獻的整理和統計可以看出,大部分學者習慣構建演化博弈模型來分析博弈主體之間的策略選擇,當然也有一些文獻使用期權博弈模型和隨機博弈模型等,但只有零星幾篇,不能為以后的學者研究該方面的問題提供很好的借鑒。另外,多數學者以一個博弈模型貫穿企業低碳化生產研究的全過程,忽視了企業在減排生產中各博弈主體行為的變化。
縱觀前人的研究,學者們分析兩主體博弈的文獻最多,其中政府和企業作為博弈主體的研究更是普遍。考慮三主體甚至多主體的減排生產博弈分析比較鮮有,但是在研究企業低碳化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主體的利益是復雜且多元的。顯然,只考慮兩主體博弈分析有所欠缺,博弈主體方面有待擴充。
目前,就研究范圍來看,博弈視角下研究我國低碳化生產的企業主要涉及的有旅游企業、物流企業和煤炭企業,極少數文獻分析了港口企業、鋼鐵企業和農業企業等的低碳化生產,研究方法不夠成熟,研究效果不夠明顯,且研究領域比較狹窄。
盡量構建與實際情況符合度較高的模型,在主體博弈的不同階段根據主體行為方式的改變,可以考慮建立不同的模型,加深對企業低碳化生產的縱向研究。構建的模型應更能反映真實情況,更具有代表性,從而促使企業減排生產的研究從初步發展階段逐步走向成熟,以期在低碳化生產過程中,在實現博弈主體各自利益的基礎上有效提高低碳減排的效率。
在供應鏈博弈的研究中,學者們僅僅止步于兩級供應鏈主體博弈的研究,實則在整條供應鏈低碳生產的過程中對三方主體利益的影響是復雜多樣的,在之后的研究中可以考慮建立供應商、制造商和零售商三者之間的博弈模型,分析各自的決策選擇。
可進一步拓展博弈論應用于企業低碳生產研究的范圍。對不同領域的企業開展低碳化生產的博弈研究,分析不同領域、不同主題低碳減排生產的博弈過程,進而推動我國博弈論視角下企業低碳生產行為研究的橫向發展,促使經濟發展模式向低碳轉變,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