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科核心素養提出以來,在學校教育與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備受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與重視。地理作為我國高中教育階段中的重要學科,自然也要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鑒于此,本文將以地理核心素養中的地理實踐力為核心內容,分析地理實踐力的內涵與特點,對地理實踐力的教學培養價值進行探究,并結合當前高中地理教學特點著重探討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有效培養與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方法與策略,旨在強化高中地理教學效果,促進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地理;地理實踐力;能力培養
隨著近幾年來我國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與教學改革政策的持續推進,在學校教育與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已然成為新時期的最為重要的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地理作為高中教育階段中的重要學科,更應當加強對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視與關注。由于高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實踐型學科,所涉及的范圍與內容較為豐富和多元,除地理知識外,還包含歷史、政治、生物、物理等多學科內容,使得學生在學習與理解地理學科知識的過程中常會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嚴重限制了高中地理教學效果的提升與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有效地解決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與關鍵。
一、地理實踐力的內涵
地理實踐力是構成地理核心素養的四大維度之一。所謂地理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地理教學或者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和必須形成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主要由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能力、區域認知能力和地理實踐力四個方面構成,這四個維度之間存在緊密聯系,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1]。在學生具備這些能力與品格后,便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生活,有助于實現個人的持續成長與終身發展。地理實踐力作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的是學生在學習地理學科知識之后,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有效運用已知地理知識和所掌握的地理理論,分析客觀事物,認識客觀規律,并通過分析、實驗以及觀察等方式進行合理探究,從而具備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也是學生在考察、實驗以及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與實踐能力。簡單來說,地理實踐力是學生對地理知識學以致用的能力[2]。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加強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能夠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更加有效地運用地理知識與技能去觀察、感悟和理解地理環境與人地關系,在強化學生地理學習效果的同時,促使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能力和核心素養實現進一步提高。
二、地理實踐力的特點分析
作為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實踐力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綜合性。相較于地理核心素養中的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能力和區域認知能力這三個維度,地理實踐力的綜合性更強,主要體現在地理實踐力是學生地理學習思維、地理學習行為和地理知識協調能力的綜合呈現。2.發展性。地理實踐力是具有發展性的,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習能力,而是隨著學生地理知識學習的深入,地理學習能力與水平的提升而不斷增長與強化。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也會隨著地理環境的變化而出現變化,而且不同階段與水平的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也會存在較大區別。3.長遠性。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還會擴大與拓寬學生的地理知識面和視野,更好地豐富與充實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這對學生的長遠持續發展具有極為現實的促進作用。4.實用性。地理實踐力的實用性是來源于地理學科自身教學特點的[3]。由于高中地理是一門生活性較強的學科,其中許多知識與內容多來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這也決定了高中地理學科知識最終也會服務于生活。確實,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發現的許多現象和所遇到的許多實際問題都可以運用高中地理知識進行解釋與解決,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體現著地理實踐力的實用性特點。
三、地理實踐力的教育培養價值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能夠促使學生更加靈活巧妙地運用地理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更好地發展與強化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這對高中地理教學效果的提升和學生的持續長遠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4]。結合地理實踐力特點,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價值與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有助于推動高中地理教學發展
教育教學的發展一直以來都是教師奮斗的目標,教學的發展能夠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教學活動,讓教學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提高地理綜合素養。自素質教育與新課改提出以來,我國學校教育就處于持續發展與改革進程中,這就使得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與形式逐漸難以滿足與適應現階段的教育教學需求,并且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社會對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長,很大程度上促使高中教育教學轉型,這對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改革要求。而從現階段的高中地理教學情況來看,絕大多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仍會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將教學重點過分集中在地理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講解上,致使高中地理的教育發展難以滿足與適應當前的教學改革形勢,出現教學滯后問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高中地理教學模式的轉型,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思想也會得到相應轉化,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的重視度,更好地促進高中地理教學轉型,推動高中地理教學向現代化教學發展。
(二)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隨著近幾年來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深化,在高中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逐漸成為備受關注與重視的教學課題,要求教師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必須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在實踐過程中,高中生能夠親身體驗和經歷,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也保證理論知識得以內化,大大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由于高中教育學業重,時間緊,這就使得絕大多數的高中教師往往會以教學時間緊張為由而輕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嚴重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現階段高中地理教學中所存在的實踐教學缺失問題。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夠在發展地理實踐力的過程中,逐漸理解與認識地理學科知識的價值與魅力,并在實際生活中熟練應用地理知識去解決問題,實現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有助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果
實踐是學習的重要途徑,只有實踐,才能發現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才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是新課改對當前高中地理教學所提出的重要教學要求,也是現階段高中地理教學的關鍵教學目標。而地理實踐力作為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提高對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是在發展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這對高中地理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更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內化和地理基本學習技能的提高,更好地強化高中地理的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為地理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生活聯系,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
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將運用到生活中去,教師應該開展生活化教學,在課堂中通過舉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剖析、討論,他們在分析熟悉的案例時總是娓娓道來,而且表現出較高的自信。由于高中地理是一門生活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在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時可針對高中地理的生活性特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化內容。這不僅能夠有效地削弱高中地理的教學難度,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拉近學生生活與高中地理學科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地理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通過生活更好地理解與體會地理學科的教學價值與學科魅力,自覺主動地發展地理實踐力,實現地理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學“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去組織地理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地理教學效率,發展學生的地理實踐力。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我國以及全世界的水資源分布情況,并向學生提出“什么是水資源?我國水資源的分布有什么特點?為人所用的水資源有哪些?”等問題,促使學生對水資源形成初步的理解與認識。其次,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水資源浪費問題,為學生展示生活中、校園里常見的水資源浪費現象,如水龍頭不擰緊、飲用水亂丟亂放、惡意污染生活用水等。并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提出“除此之外,你還發現哪些水資源浪費問題?”鼓勵學生進行積極討論與分析,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地理課堂教學參與度。再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我國以及世界水資源分布少的地區與國家人們的生活情況,提高學生對水資源的重視度,強化學生的水資源憂患意識,促使學生樹立起資源循環利用的可持續發展觀念,養成節約用水習慣。最后,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認知水平,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本地區本城市水資源分布進行調查,對影響水資源因素進行探究,對水資源浪費現象進行總結,對改善水資源浪費提出建議,對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進行策略思考。在此過程中,學生便能夠將生活實際與地理知識進行有效聯系,在調動與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同時,強化學生對本地區水資源分布情況的了解,從而讓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在收集與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得到鍛煉與發展,為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開展實踐活動,強化地理實踐力培養效果
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只能滿足孩子們的部分學習需求,無法滿足關于戶外實踐探索的需求,教師應該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豐富教學形式,進一步提高地理實踐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最為有效的教學途徑與方法是組織與開展地理實踐教學活動。這不僅能夠有效地改善與轉化現階段高中地理教學中所存在的教學內容淺薄、陳舊之類的問題,還有助于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鍛煉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與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實際地理教學過程中,就要結合地理教學內容與特點,設計不同類型的地理實踐教學活動,更好地滿足學生地理實踐力的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的影響”一課時,教師就可結合本課教學重難點,組織學生進行地理實驗類實踐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利用相關的教學模型進行實驗,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交通運輸對聚落形態,對商業網點密度、位置以及興衰的影響,并在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效率的同時發展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在教學“人口的變化”一課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參觀考察類地理實踐活動,讓學生收集與整理近五年來本地區與城市的人口變化數據,并結合當地城市的實際發展情況分析導致人口出現變化的原因,這不僅能夠有效地豐富與充實高中地理教學內容,而且學生也能夠在此過程中更好地了解與掌握本地區的發展情況,在鍛煉其地理實踐力的同時養成良好的人地協調觀。
(三)合理延伸課堂,促進學生地理實踐力發展
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并且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倘若高中地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僅依賴高中地理教學課堂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不但會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造成時空條件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還會對學生的思考與探究產生消極影響,這對學生地理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念、區域認知能力以及地理實踐力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因此,為了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地理實踐力的發展,高中地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要加強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延伸,并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延伸、拓展緊密結合起來。如,在教學“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這一課時,教師除了在課堂中向學生滲透與普及人類面臨主要環境問題,諸如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大氣污染與酸雨等問題外,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后以小組的形式對環境污染問題的成因、治理與預防方法展開實踐探究。以此來更好地鞏固與強化學生的地理學習效果,在此過程中,學生對高中地理知識的運用也會更加靈活與多元,進而實現地理實踐力的進一步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不但有助于提升與強化學生的地理學習效果,對學生地理核心素養以及地理綜合素質與能力的發展同樣具有極為現實的促進作用。因此,新時期高中地理教師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認識到加強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的重要性,與時俱進地更新與轉變自身的教學思維與方式,以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發展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為教學重點,開發高中地理教學內容,豐富與充實學生的地理學習體驗感與成就感,確保學生通過多樣化的高中地理教學方式,實現地理實踐力與地理綜合素質的發展,促使學生通過高中地理教學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蔣亞琴.例談高中地理實踐力教學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教學考試,2021(54):54-57.
[2]李雙月,王豐年.高中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的路徑探索:以中學地理活動設計課程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1(22):26-29.
[3]黃香玲.借助案例教學培養地理實踐力[J].高考,2021(31):113-114.
[4]王得成.指向地理實踐力培養的課堂教學策略探討[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1(20):42-43.
作者簡介:胡冬霞(1985— ),女,漢族,江蘇溧陽人,江蘇省溧陽市光華高級中學,中小學一級,碩士。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