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娟


摘要:目的:評價eCASH模式在預防危重癥患者ICU后綜合征中的效果。方法:回顧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之間收治的ICU患者60例進行研究,其中30例基于其醫囑給予常規ICU護理,另有30例施行eCASH模式,對比兩組轉出ICU時與轉出一周后的肌力評分、ICU獲得性衰弱發生率。統計兩組轉出ICU一周后發生認知障礙、心理障礙、生理功能障礙的例數與占比。結果:觀察組肌力評分偏高,ICU獲得性衰弱發生率偏低,轉出ICU一周后發生認知障礙、心理障礙、生理功能障礙的例數與占比少,(P<0.05)。結論:危重癥患者于ICU救治過程中施行eCASH模式進行監護,可降低ICU后綜合征,促使患者轉出后認知、心理、生理功能盡快恢復,監護形式更具科學性。
關鍵詞:eCASH模式;預防;危重癥;ICU后綜合征
本文從eCASH模式的形式出發,結合ICU系列評估量表,進行ICU后綜合征預防的形式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之間收治的ICU患者60例進行研究,其中30例基于其醫囑給予常規ICU護理,患者男11例、女19例,年齡49.56±6.42歲;另有30例施行eCASH模式,患者男13例、女17例,年齡48.15±7.52歲。患者病情分類、治療方案、給藥形式無對比意義,P>0.05.
排除條件:合并視聽障礙、交流障礙、認知異常;用藥過敏/濫用藥物;因特殊情況放棄生命支持。
納入條件:入ICU的巴氏評分高于70分;RASS評分≥-3;患者無精神疾病。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ICU護理,依據醫囑觀察體征,給藥并評估。
觀察組給予eCASH模式:
組建eCASH團隊,包含護士長(組長)、ICU主治醫生、康復理療師、護士,組織團隊學習eCASH理念,給予患者情況進行理念融合式分析,采取早期聯合干預對策,聯動其他學科醫生,給予患者治療與護理的綜合意見;
開展計劃性優先鎮痛,采取重癥疼痛CPOT觀察聯合NRS進行評分,依據計劃給予瑞芬鎮痛,對于劑量、持續時間、應用效果等一一記錄,并會診評估調整鎮痛方案,合理時機進行撤藥觀察[1];
以鎮痛基礎給予鎮靜分析,采取RASS鎮靜-躁動評分,給予右美托咪定:劑量0.2~1μg/(kg.h)/丙泊酚鎮靜:劑量2-8mg/kg.h,合并開展譫妄評估,同樣記錄劑量等進行評估;
基于鎮靜與鎮痛的前提,從氣管插管等角度開展舒適護理;
了解患者既往精神狀況、生活習慣給予人文關懷;
開展四肢被動、主動運動、抗阻運動、離床活動指導[2]。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轉出ICU時與轉出一周后的肌力評分(上下肌肉群的對稱性活動能力,分為0~5一共六個等級,等級高則相對肌力強,量表為MRC肌力分級表)、ICU獲得性衰弱(肌力評測平均分低于4,總量表評分小于48對應此癥,ICU-AW)發生率。
統計兩組轉出ICU一周后發生認知障礙(譫妄/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執行功能障礙)、心理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焦慮/抑郁)、生理功能障礙(日常生活能力減弱/虛弱/慢性疲勞/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脫發)的例數與占比[3]。
1.4統計學處理
采取統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SPSS21.0進行數據處理,均數±標準差( 4-s)表示,配對資料t計量、計數x2檢驗,統計差異P判定(P<0.05or P>0.05)。
2.結果
2.1觀察組肌力評分偏高,ICU獲得性衰弱率偏低,詳見表1.
2.2觀察組ICU后綜合征占比低于對照組,詳見表2.
3.討論
臨床ICU醫療環境特點是深鎮靜、不活動,據此歐洲重癥監護醫學會(ESICM)的前主席Vincent 首次提出eCASH,共包含六層含義,其一為早期聯合干預,基于對患者癥狀的評估、繼發癥預防、現階段情況管理等,需多學科聯動進行研究,從而給出綜合護理意見;其二為舒適,與當下舒適護理理念相似;其三計劃性優先鎮痛,疼痛管理是舒適的先決條件;其四施行最小化目標鎮靜,維持患者清醒意識,促使患者具有社會參與感,此舉也可以極大的避免鎮靜劑使用不佳導致的認知障礙,于本研究的ICU后綜合征預防具有直接效應;其五為人文關懷;其六為早期活動鍛煉,其中不僅要求患者參與活動,也指導家屬參與協助工作,對于促進患者早期康復,盡快恢復生理功能具有意義[4]。
參考文獻:
[1]鄭婷婷. 應用eCASH護理模式對心臟術后ICU患者的護理效果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 2021, 11(31):4.
[2]胡燕, 莫必華, 孔月群,等. eCASH策略在ICU機械通氣患者中的臨床護理效果觀察[J]. 中外醫學研究, 2021, 19(22):3.
[3]劉明洋, 穆丹. 用eCASH理念對接受機械通氣的ICU患者進行鎮痛鎮靜治療和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J]. 當代醫藥論叢, 2020, 18(3):2.
[4]徐春婷, 王思軒. 基于eCASH理念的早期康復護理在ICU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20, 26(1):4.